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华

作品数:32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种植体
  • 12篇前牙
  • 10篇上颌
  • 7篇上颌前牙
  • 7篇口腔
  • 4篇修复体
  • 4篇牙体
  • 4篇牙体组织
  • 4篇体组织
  • 4篇前牙美学
  • 4篇轮匝肌
  • 4篇口腔种植
  • 4篇后牙
  • 3篇牙种植
  • 3篇牙龈
  • 3篇上颌后牙
  • 3篇上颌后牙区
  • 3篇数字化
  • 3篇下颌
  • 3篇唇系带

机构

  • 31篇福建省级机关...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卫生职业...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陈小华
  • 31篇潘在兴
  • 22篇叶起清
  • 15篇陈枫
  • 6篇庄玉兰
  • 5篇郑艾荣
  • 4篇张虹
  • 3篇林恒章
  • 3篇陈昶
  • 3篇徐敏锐
  • 2篇张国来
  • 2篇魏小平
  • 1篇林莺
  • 1篇谢丹榕
  • 1篇李多
  • 1篇陈舟
  • 1篇叶建华
  • 1篇卢友光
  • 1篇林珍香
  • 1篇陈群

传媒

  • 13篇中国口腔种植...
  • 7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海峡药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的重建方式。方法:植入种植体高出牙槽顶骨面,在其周围植入Bio-oss骨粉,以盖嵴式覆以Bio-Gide膜,钛钉固定。分别于术后3、6、8月,通过临床、X线检查和二期术,观察创面与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以及牙槽嵴成骨情况。结果:显效34例49枚种植体,无效3例3枚种植体。结论:骨引导再生术可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牙槽嵴.
潘在兴叶起清陈小华庄玉兰
关键词:引导骨组织再生种植体
50例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2年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 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5 0例 2 4 0颗楔状缺损病牙 ,常规备洞 ,垫底 ,Dyract复合体充填。充填后 6个月、 1年、 2年观察充填体的保存率、洞面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有无继发龋及术后敏感情况。结果 术后 2年的保存率为 91% ,边缘无着色为 99% ,边缘密合性良好为 90 % ,无继发龋及术后敏感。结论  Dyract复合体是一种较理想的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充填材料。
陈小华潘在兴叶起清
关键词:DYRACT复合体楔状缺损边缘密合性继发龋充填
一种用于前牙美学区的数字化唇盾
本实用新型利用数字化唇盾技术降低唇侧口轮匝肌肌力对前牙区软硬组织三维形态的影响和上唇系带对于前牙龈乳头的影响,保护前牙美学区软硬组织轮廓并提高前牙美学修复效果,提供一种用于前牙美学区美学维护的数字化唇盾。它包括固定部和隔...
刘瑞敏郑艾荣黄美香林恒章陈昶徐敏锐程仲茂侯晓美陈小华潘在兴
新癀片缓解口腔正畸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估新癀片应用对改善患者正畸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组的90例正畸固定矫正患者,按性别分层随机分组,分为新癀片组、布洛芬组、安慰剂组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3组患者口腔正畸后6、12h,1、2、3、4、5d的疼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在咬合或非咬合状态下,布洛芬组和新癀片组各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2d后新癀片组与布洛芬组疼痛评分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癀片能有效改善患者正畸后疼痛,但早期镇痛效果不如布洛芬,后期两者镇痛效果相近。
魏小平潘在兴陈小华
关键词:口腔正畸疼痛评分新癀片布洛芬
基于四面体定位制作口腔种植导板的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作口腔种植导板的配件,尤其是一种基于四面体定位制作口腔种植导板的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四面体定位制作口腔种植导板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固定柱及与固定柱下端铰接的三个支脚构成,三个支脚的自由端固...
林珍香潘在兴叶起清陈小华张虹
文献传递
上颌前牙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的临床观察(附15例报告)
2008年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5例在牙槽嵴顶植入种植体,并在周围骨缺损区植骨,建立骨支架;转移瓣与滑行瓣重建种植体周围牙龈,精确比色,精度烤瓷修复。对照组15例常规植入种植体,植骨,基台牙龈成形,比色,烤瓷修复。两组均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个月应用划卡满意度评价技术,观察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种植修复后牙龈美学评价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实验组满意度80%,对照组40%;实验组不满意度7%,对照组40%。结论上颌前牙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效果显著。
陈小华潘在兴叶起清陈枫
关键词:上颌前牙牙龈种植体美学
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支架技术和生长因子技术,在上颌后牙区重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与软组织的组织学表征。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20例,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对照组使用常规重建种植体周围组织。术后6月二期术取样作组织学、能谱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结果:实验组边缘骨组织形态学特征、骨缺损指数、成骨细胞指数、钙磷元素质量百分比及钙磷比值、骨形成蛋白(BMP)平均灰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可有效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对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潘在兴陈小华叶起清陈枫张国来
关键词:种植体组织形态学
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选用与植体直径相同的愈合基台与种植体相连,常规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测量上颌后牙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和评价软组织情况。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软组织情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可保持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其远期效果可期。
潘在兴陈小华叶起清陈枫陈枫
关键词:上颌后牙种植体
口腔种植修复的消极吻合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种植修复的消极吻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1)、口腔种植环境的复制与再现;(2)、上部结构精准研磨;(3)、冠修复体精度制作;(4)、多牙铸件分段铸造、激光焊接。本发明口腔种植修复的消极吻合...
潘在兴叶起清陈枫陈小华
文献传递
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米诺环素作为根面处理剂的临床研究
2006年
目的观察引导组织再生术(GTR)中米诺环素既作为根面处理剂又作为抗菌素局部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Ⅱ°~Ⅲ°根分叉病变患牙20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为GTR+根面处理+植骨,缝合后沿着龈沟注满米诺环素,每周使用米诺环素1次,连用4次;对照组10例为GTR+植骨,观察术后3、6、12个月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3、6、12个月两组牙周袋探诊深度(PD)、根分又区水平探诊深度(HPD)、附着丧失(AL)自身与基线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O.01),6个月两组PD、HPD、AL均达到最小值,12个月略为升高。两组对比,仅术后3个月AL、PD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o—Gide膜结合Bio—OSS植骨能有效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米诺环素既作为根面处理剂又作为抗菌素局部用药,在近期内对牙周组织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林莺陈群叶建华潘在兴谢丹榕陈小华庄玉兰
关键词:引导组织再生术米诺环素牙周组织再生局部用药探诊深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