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平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0篇疫情
  • 9篇登革热
  • 9篇暴发疫情
  • 7篇基孔肯雅热
  • 6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公共卫生
  • 3篇卫生事件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公共卫生事件
  • 3篇病毒
  • 3篇虫病
  • 2篇多频稳态诱发...
  • 2篇血吸虫
  • 2篇诱发电位
  • 2篇突发公共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疟疾

机构

  • 35篇东莞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惠州市惠阳区...
  • 1篇汶川县映秀镇...

作者

  • 35篇陈平华
  • 14篇钟新光
  • 14篇张巧利
  • 13篇袁汝钊
  • 11篇张萌
  • 9篇张泽武
  • 8篇杨挺立
  • 8篇黄振宇
  • 7篇钟逸菲
  • 5篇黄勇
  • 5篇袁达康
  • 4篇熊劲光
  • 4篇曾耀明
  • 4篇谢伟群
  • 3篇陈婉雯
  • 3篇熊俊
  • 3篇陈文峰
  • 3篇陈光中
  • 2篇杨华可
  • 2篇汪文藤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首届中国卫生...
  • 1篇中华医学会公...
  • 1篇广东省劳动卫...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莞市、惠州市部分河流藁杆双脐螺的分布及其孳生环境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周边的东莞市和惠州市与深圳市毗邻、水系相通的区域藁杆双脐螺的孳生分布情况。方法 2013年10―12月选择与深圳市有螺分布地区水系相通的东莞市石马河和惠州市惠阳区的淡水河及相关的部分支流作为本次调查的范围,采用手采法采集所发现的淡水螺类并进行形态鉴定,同时调查其孳生环境特征。结果在东莞市石马河约30 km、其支流约5 km抽样调查7个点,其中6个调查点发现有藁杆双脐螺活螺或螺壳;在惠阳区淡水河约35 km、其支流约15 km抽样调查5个点,其中4个调查点发现有藁杆双脐螺活螺或螺壳。在水流平稳缓慢、杂草较多、有适量的腐殖质且水质较好的水体环境中藁杆双脐螺活螺数量较多。结论东莞市石马河和惠阳区淡水河及相关的水系环境适宜藁杆双脐螺的生长繁殖,并可能在进一步扩散。
卢文成黄少玉张启明张巧利陈平华张裕青刘梦然邓卓晖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
东莞市103名卖淫妇女艾滋病梅毒监测报告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了解东莞市卖淫妇女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为采取艾滋病性病的干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妇女教养所10 3名收教的卖淫妇女进行调查、逐个询问:并各采集5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10 3名卖淫妇女中,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2 2岁;初中文化75人;未婚86人;外省流动人群97人。从未或有时使用安全套71人;共用注射器吸毒7人。查出HIV感染者1例;梅毒感染者12例。结论 卖淫妇女的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和性病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监测,积极开展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
王晓霞张巧利刘艳璋杨挺立陈婉雯陈平华
关键词:卖淫妇女HIV梅毒流行病学
东莞市工厂工人公共卫生风险沟通认知与需求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公共卫生风险沟通现状和需求,为我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935名工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公共卫生风险的认知与需求情况。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工人对公共卫生风险认知存在差异(F=5.37,P<0.05),其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对公共卫生风险认知度相对较高;不同年龄段工人对公共卫生风险认知情况存在差异(F=3.92,P<0.05);66.85%的人相信政府有能力控制公共卫生事件,31.66%的人表现出不信任或模棱两可的态度;对公共卫生风险关注情况:34.95%非常关注,53.58%的人一般关注,不关注的占10.80%;对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所做宣传工作内容是否有帮助的调查显示,628(67.17%)人认为有很大帮助,但156(16.68%)人认为帮助不大或内容太专业看不明白、内容太多分不清主次,98(10.48%)人认为内容不值得关注,53(5.67%)人未关心过政府的宣传工作。结论东莞市工人公共卫生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应加强公共卫生事件控制能力,同时要改进公共卫生风险知识的宣传教育方式,加强与公众之间的风险沟通能力。
陈平华余祖卫汪文藤张巧利钟新光袁汝钊方昌勇张萌
关键词:公共卫生风险沟通
2011年东莞市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监测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尽早发现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日-2011年8月31日东莞市应急监测病例及疫情监测病例血清样品,采用荧光PCR检测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登革热核酸检测阴性者,再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结果:共收集及检测248份合格血清样品。其中,应急监测病例血清234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疫情监测病例血清14份,检出2份为登革热IgM抗体阳性,1份为登革热核酸阳性,为IV型;确诊2例为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结论:通过实验室应急监测,发现了登革热病例,及时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扩散。
周建孟袁达康黄勇陈平华杨华可黎景全李艳芬陈永迪李宇政
关键词:登革热基孔肯雅热IGM抗体
2009—2014年东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样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4年中国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东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4年东莞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76 263例,其中重症707例,死亡19例。全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3月发病开始上升,4-7月为发病主高峰,8-10月出现一个次高峰。全市32个镇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6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东城(0.64%),最低的是石龙(0.17%)。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1岁左右的儿童出现发病高峰。男性病例多于女性。职业构成中,以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以上3种职业构成比占总病例数的99.60%。实验室诊断病例中普通病例2 110例,重症病例707例。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占81.47%,普通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46.02%。6年共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8起,发病325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结论2009-2014年手足口病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重症病例主要由EV71引起。暴发疫情高发场所在托幼机构。
陈平华张泽武曾耀明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东莞市4个行业噪声现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鞋业、电子、塑胶五金、家具4个行业的噪声职业卫生现况。方法依据GB J122-88《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进行现场测量。结果4种行业工人个人防护设施(主要为戴耳塞)普遍较差,其噪声超标现象较为普遍。结论东莞市4种行业噪声危害仍较普遍,加强企业领导对职业性耳聋的认识、做好噪声源的控制及督促工人做好个人防护是避免职业性耳聋发生的关键。
钟逸菲谢伟群陈平华
关键词:噪声
东莞市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对东莞市首起登革热社区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波及范围、病例分布情况及可能传播来源;采用ELISA法进行登革热IgM抗体检测。结果:2010年7月22日~10月26日,东莞市兴塘社区发生了一起登革热社区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40例,其中确诊病例24例,可疑病例16例;病例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92.50%)、头痛(82.50%),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分别占57.50%和52.50%;病例表现为首发病例住家200米范围内的聚集性;首发病例发病前有东南亚国家旅游史。结论:症状不典型输入性病例容易引起本土疫情,人员的高流动性易造成登革热疫情的扩散;控制疫情的关键是开展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将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的水平。
陈平华张萌钟新光袁汝钊杨挺立黄振宇陈文峰曾耀明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基孔肯雅热确诊患者8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fever,chik)是以伊蚊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1].1987年,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曾发现chik患者,并从其血液中分离出病毒[2].2008年3月起,我国广东省广州市、茂名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先后出现了基孔肯雅热输入性散发病例[3-5].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报告了全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疫情.作为一种在我国新发的传染病,掌握其临床学特点可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救治并为修订该病的防治指南提供参考.
张萌陈平华黄振宇钟新光陈文峰曾耀明杨挺立卢展鹏张巧利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病毒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之不足与修改建议被引量:47
2008年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之不足,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法》。方法结合职业病防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结果《职业病防治法》在申请职业病诊断过程中有关诊断期限,劳资关系的确定,受理范围,诊断、鉴定、监测费,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机构的选择,卫生服务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如何协调,用人单位拒绝提供诊断所需有关材料,出诊断证明书的时限,职业病诊断的申请者范围等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的存在问题,有相应的解决方法。结论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对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起重要作用。
钟逸菲熊俊陈平华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法
地震灾害后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效果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灾后防大疫,健康教育是关键,本研究旨在了解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灾害发生后,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方式和效果,为自然灾害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与问卷调查,了解汶川县映秀镇震后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效果主要通过地震前后传染病和食品卫生状况对比以及卫生知识知晓和卫生行为形成情况改变来反映。结果:震后映秀镇传染病和食品卫生状况与震前相比并没有恶化;而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卫生行为形成率与震前相比都有较大增长。结论:灾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食源性疾病、传染病爆发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方式是利用镇、村两级网络,初期以面对面宣传为主要方式,条件许可后利用各种更生动的形式,灾后健康教育对促进群众卫生行为形成的实际效果十分明显,对灾后防大疫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仲文蒲倩毛晓英杨树芬邓周陈平华
关键词:灾难健康教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