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彬彬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泉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儿
  • 2篇脑性
  • 2篇脑性瘫
  • 2篇脑性瘫痪
  • 2篇康复
  • 2篇高压氧
  • 2篇儿童
  • 1篇弹力绷带
  • 1篇弹力绷带固定
  • 1篇丁卡因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血性
  • 1篇压疮
  • 1篇氧疗
  • 1篇氧疗法
  • 1篇诊疗

机构

  • 8篇泉州市儿童医...

作者

  • 8篇陈彬彬
  • 5篇黄丽莹
  • 3篇黄秀瑾
  • 1篇杨俭治
  • 1篇许嘉玲
  • 1篇彭维林
  • 1篇陈惠娥
  • 1篇高璇璇
  • 1篇黄奕兰
  • 1篇王聪聪
  • 1篇黄秀谨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性瘫痪患儿家属的康复指导
2001年
陈彬彬黄秀瑾黄丽莹
关键词:儿童脑性瘫痪康复指导
高压氧综合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陈彬彬黄丽莹
关键词:高压氧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脑性瘫痪CP
丁卡因在儿童耳鼻咽喉门诊诊疗中局部疼痛的预防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1%丁卡因在儿童耳鼻咽喉科诊疗中局部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0名耳鼻咽喉科诊疗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在诊疗前给予1%丁卡因局部粘膜表面麻醉;对照组则给予0.9%生理盐水涂抹。结果:采用马盖尔(Mc Gil)问答法判断麻醉镇痛效果,试验组回答无痛或有疼痛感,但不严重者占80%,对照组重者占22.8%,P<0.05。结论:对耳鼻咽喉科诊疗患儿操作前行1%丁卡因局部粘膜表面麻醉可明显减轻疼痛,能提高患儿对诊疗的应对水平,是有效的局部疼痛预防药物。
黄丽莹黄秀谨陈彬彬王聪聪
关键词:丁卡因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 清SIL-2R变化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彭维林杨俭治陈彬彬许嘉玲高璇璇张桂芬唐文吟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疗法SIL-2R
小儿急性偏瘫运动障碍的康复干预
2001年
黄秀瑾陈彬彬黄奕兰
关键词:小儿急性偏瘫康复干预
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投诉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120起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我院办公室对每例投诉的详细记录,按投诉发生的时间、原因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结果护理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投诉的原因:沟通障碍占37.5%;医疗费用过高占18.3%;静脉穿刺失败占15.8%;服务态度不佳占15.0%;医疗法律知识缺乏占10.0%;护理差错占3.3%。结论儿科服务的对象是一些特殊的人群,所以我们更应该对患儿实施优质的护理,让患儿和家长满意。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重视业务素质培养,把好护理质量关,密切关注高危因素,在护理人员和家长中普及法律意识,是当前降低儿科护理投诉的紧迫任务。
陈彬彬黄丽莹
关键词:儿科护理投诉
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透明贴膜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则采用3 M透明贴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和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穿刺处红、肿、热、痛、液体渗出、导管滑出、粘贴松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只有1例因自行拔针需要重新注射;对照组则有10例胶布滑脱、有4例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结论:穿刺成功后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加3 M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法有保护留置导管,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重新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为抢救赢得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
陈彬彬黄丽莹
关键词:自粘性弹力绷带小儿静脉留置针
鸡蛋膜治疗压疮方法介绍
2001年
黄秀瑾陈彬彬陈惠娥
关键词:鸡蛋膜治疗压疮鸡蛋内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