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红
- 作品数:92 被引量:2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IGF-1、IGFBP-3在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在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68例GHD患儿予以国产0.1 IU/(kg.d)r-hGH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测定身高、体重、骨龄及血清IGF-1、IGFBP-3,并与6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GHD患儿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r-hGH治疗后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前血清IGF-1与治疗6、12个月时的生长速度(GV6,GV12)呈负相关(r=-0.72-、0.78,P均<0.01);治疗3个月时IGFBP-3水平变化与GV6、GV12呈正相关(r=0.82、0.80,P均<0.01)。结论IGF-1、IGFBP-3可用于儿童GHD的诊断及疗效预测。
- 李堂张颖陈志红董增义罗小平
- 关键词:生长激素缺乏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儿童
- 腺病毒介导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背景:研究表明自身高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小鼠对药物诱导糖尿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以Ad-rIGF-1、Ad-eGFP直接感染鼠胰岛β细胞标准细胞株-R1Nm5F细胞,然后两组再分别加入0,1.5mmol/L链脲佐菌素。②体内预防实验: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糖尿病对照组(制作糖尿病模型)、空载体对照组(仅腹腔注射Ad-eGFP重组腺病毒液)、Ad-rIGF-1组(于糖尿病模型制作前2周腹腔注射Ad-rIGF-1重组腺病毒液)。③体内治疗实验:将7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组、Ad-rIGF-1组、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后3组制作糖尿病模型后给予相应干预。结果与结论:①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胰岛β细胞有效表达,并具有抑制链脲佐菌素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②Ad-rIGF-1组糖尿病发病率低,平均血糖水平低,胰腺炎症浸润程度轻。③与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组相比,Ad-rIGF-1组和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胰腺炎症浸润程度轻,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胰岛局部高表达;胰岛素组、Ad-rIGF-1组、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血清C-肽水平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表明胰岛β细胞局部表达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细胞存活率,预防和减轻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昆明小鼠1型糖尿病。但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导与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早期残存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效果不明显。
- 宋青乔凌燕田飞陈志红李堂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腺病毒链脲佐菌素昆明小鼠1型糖尿病
- 青岛地区1型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 2015年青岛市1型糖尿病特材救助项目开始实施,通过对青岛地区1型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进行生存质量现状调查,发现与之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该年龄段儿童糖尿病的综合教育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刘静宋海晓陈志红李堂
- 关键词:儿童患者1型糖尿病
- Ghrelin参与肥胖发生的机制研究
- 体外培养3T3-L1细胞,通过检测不同浓度ghrelin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活力、c-myc和胸苷激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对细胞分化过程中TG总量、分化转录因子PPARγ、C/EBPβ基因mRNA表达水平...
- 刘静李堂陈志红张秋业曲政海李自普
- 关键词:肥胖内源性配体脂肪细胞基因表达
- 儿童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被引量:2
- 2010年
-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1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临床症状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但其在儿科患者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尚无定论。通常,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分为末梢多发性神经病、单神经病、自主神经病和亚临床神经病。糖尿病患者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将延缓神经系统损伤的进展。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成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重要的一级预防对象。文章阐述了儿童和青少年患者1型糖尿病中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流行病学趋势、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等情况。
- 阎丽华陈志红李堂
- 关键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理神经传导速度儿童
-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初发病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 陈志红李明
- 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和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5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C)及对DC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儿分为黄芪组与对照组,黄芪组20例,对照组24例.黄芪组于常规化疗同时应用大剂量黄芪(90g/d)1个月,对照组仅常规化疗.提取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贴壁获得单核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培养7~8天,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的表型鉴定,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鉴定DC的抗原呈递能力.结果黄芪组与对照组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的DC形态学差异无显著性;黄芪组DC的细胞数量平均为4.4×106/2.5×106MNC,对照组DC的数量平均为2.6×106/2.5×106MN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黄芪组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大剂量黄芪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DC的数量并增强DC的抗原呈递功能.
- 董静顾华丽马承泰张芙蓉陈志红张源潮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
- Ⅰ型糖尿病患儿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临床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对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儿童青少年及家长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72例T1DM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依据强化治疗方式分为CSII组(40例)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ultiple daily insulin,MDI)组(32例),58例健康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为对照组。以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评估所有儿童青少年情绪状况,以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结果T1DM儿童青少年糖化血红蛋白达到良好水平[HbA1c,(7.406±1.294)%],CSII组明显优于MDI组[(7.040±1.082)%比(7.863±1.404)%,t=2.728,P=0.008]。T1DM组儿童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1.9%比15.5%,χ^(2)=4.671,P=0.031);CSII组、MDI组、对照组儿童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比46.9%比15.5%,χ^(2)=11.591,P=0.003);MDI组儿童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于CSI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II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和对照组儿童青少年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比13.8%,χ^(2)=0.730,P=0.393),CSII组、MDI组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比25.0%比13.8%,χ^(2)=1.994,P=0.369)。T1DM组家长情绪障碍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31.9%比5.2%,χ^(2)=52.927,P<0.001),其中T1DM组家长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维度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家长(P<0.05);CSII组、MDI组、对照组家长情绪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比50.0%比5.2%,χ^(2)=26.126,P<0.01);MDI组家长情绪障碍检出率高于CSI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I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DM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是情绪障碍的高危人群,CSII可以降低T1DM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生以及家长情绪障碍的发生,改善糖尿病家庭的心理健康。
- 王丽娜冯雪英张丽娟慕佳霖陈志红
- 关键词: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家长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情绪障碍
- 1型糖尿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与免疫干预的研究现状被引量:6
- 2007年
-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原免疫耐受丧失,免疫调节失衡,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T细胞克隆活化及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失衡,启动、维持和加速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导致糖尿病发生。近年来免疫学防治成为1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
- 陈志红
- 关键词:糖尿病自身免疫自身抗原免疫耐受免疫干预
- 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身材患儿的疗效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身材(ISS)患儿的促生长效果。方法选择矮身材患儿98例。按病因分为ISS组30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组68例。二组患儿均予国产rhGH治疗,剂量分别为0.15、0.1 IU/(kg.d),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测定患儿的身高、体质量、骨龄,计算生长速度。结果治疗3、6个月二组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ISS组:(7.3±2.9),(7.5±2.7),(3.5±2.1)cm年/,P<0.01;GHD组:(13.2±3.5),(13.5±3.6),(4.0±2.9)cm年/,P<0.01]。治疗6个月后ISS组27例身高增长,GHD组68例身高增长。治疗3、6个月二组同期的生长速度比较,GHD组高于ISS组(P<0.01)。结论国产rhGH治疗ISS患儿安全、总体有效,但疗效存在不均一性,且差于GHD患儿。
- 潘桂梅董青张颖陈志红李堂
- 关键词:生长激素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