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余
- 作品数:32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清肌酐测定基质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评价血清肌酐测定常规方法的校准偏差及肌酐制备物常在常规方法上的基质效应。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和标准化协会(CLSI)EP14-A2评价方案,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为比对方法,15种常规肌酐测定系统(7种酶法,8种苦味酸法)为待评方法,测定40个新鲜冰冻人血清和36种制备物的肌酐浓度,评价制备物的基质效应和测定系统的校准偏差。结果大部分商品制备物(29/30)在苦味酸法系统上表现出基质效应,少部分商品制备物(13/30)在部分酶法系统上表现出基质效应。我中心6个制备物在所有15个系统上均未观察到基质效应。所有常规系统新鲜冰冻血清测定值与比对方法测定值间均呈较好的直线相关,所有苦味酸法和部分酶法测定肌酐方法存在校准偏差。结论基质效应和校准偏差存在于常规肌酐测定方法,必须重视这些因素,提高肌酐测定结果的正确度和可比性。
- 张传宝陈忠余马嵘张天娇赵海舰谢洁红张江涛胡翠华王冬环汪静周伟燕闫颖曾洁陈文祥申子瑜
- 关键词:肌酸酐同位素标记串联质谱法
- 复方甘草酸苷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探索延长肢体使用止血带的最大限度时间。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使用止血带组(A组)、复方甘草酸苷组(B组)、复方甘草酸苷处理后止血带延长0.5 h组(C组)和复方甘草酸苷处理后止血带延长1.0 h组(D组)各12例。除A组外,各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术前静滴。观察止血带加压前、再灌注0.5 h、1.5 h、3 h、24 h和72 h分别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随着止血带加压肢体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中MDA、CKP、GOT和LDH逐渐上升,SOD活性逐渐降低。在A组,与缺血前(止血带加压前)比较,肢体缺血再灌注(手术结束完全松止血带)后30 min、90 min、3 h、24 h和72 h,血清MDA、CPK、GOT和LDH含量升高,24 h达到高峰,至72 h降至再灌注后3 h的水平;而SOD活性呈进行性下降,24 h降至最低,至72 h恢复至再灌注后3 h的水平。B组和C组再灌注后各同时相点内,血清MDA、CPK、GOT和LDH含量明显低于A组(均P<0.05),SOD活性明显高于A组(均P<0.05)。与A组相比,再灌注后3 h、24 h和72 h,D组血中MDA、CKP、GOT和LDH含量以及SOD活性无明显差别(均P>0.05)。与B组相比,再灌注后3 h、24 h和72 h,C组和D组的血清MDA、CPK、GOT和LDH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SOD活性降低(均P<0.05)。与C组相比,再灌注后3 h、24 h和72 h,D组的血清MDA、CPK、GOT和LDH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SOD活性降低(均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通过其保护作用,可以将肢体使用止血带时间从常规的1.5 h延长0.5 h和1.0 h,最佳延长使用0.5 h。
- 卢卫忠刘正敏胡志芬曹洪辉冉金伟陈忠余傅洪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止血带甘草酸苷四肢
- 3种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这3种胰岛自身抗体,分析其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DM2患者125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99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的GAD-Ab、ICA、IAA。结果GAD-Ab、ICA和IAA及这3种抗体联合检测在DM2患者中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D-Ab、ICA及3种抗体联合检测(P<0.01),IAA(P<0.05)。结论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LADA患者的检出率,对于早诊断、早治疗意义重大。
- 谢鸿飞倪虹陈忠余
- 关键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
-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2种报告方式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谢鸿飞陈忠余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研究现状被引量:10
- 1996年
- 本文综述幽门螺杆菌(HP)分离培养和菌种保存等各个环节的研究现状。长期以来HP分离培养主要用含血培养基,目前各国学者已相继研制出多种无血培养基,并建立了相应的培养条件,使该菌培养简便、易行。
- 陈忠余邓光贵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培养基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葡萄糖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血清葡萄糖(glucose,Glu)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讨其能否作为血清Glu测定的参考方法。方法以D-半乳糖(D-galactose)为内标物,用无水乙醇沉淀、去除血清中的蛋白质,在pH 9.1条件下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反应,用HPLC测定血清Glu衍生产物、D-半乳糖衍生产物,用标准曲线法定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本法测定血清Glu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0.33%~0.67%,平均0.51%;批间CV为0.02%~0.85%,平均0.38%;总CV为0.47%~1.03%,平均0.68%。回收率为98.22%~101.96%。分析Glu的参考物质SRM 965a,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的偏差为-0.928%~0.347%,平均偏差为-0.072%。结论初步建立了测定血清Glu的HPLC法;该法准确、精密,有望作为血清Glu测定的候选参考方法。
- 陈忠余张天娇张传宝张江涛周伟燕闫颖陈文祥
- 关键词:葡萄糖高效液相色谱
- 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 1997年
- 陈忠余侯廷政陈德智
- 关键词:前列腺感染前列腺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陈忠余向志平陈德智
- 关键词: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乙肝血清标志物抗-HBC
-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胃癌中表达及侵袭转移作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检测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的58例胃癌手术标本设为观察组,另选取通过胃镜取材的正常胃黏膜组织25例设为常规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MMP-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作用。结果 elF4E、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IF4E、MMP-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F4E、MMP-7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eIF4E、MMP-7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可作为胃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标志之一,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评估侵袭能力,为胃癌预后的判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赵世巧邓玮陈忠余
- 关键词: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基质金属蛋白酶7胃癌
-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谱分析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4例肝病患者中各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布、年龄、性别特征及自身抗体(ANA)、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 864例患者中,病毒性肝炎76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4例和重叠综合征(OS)9例。ALD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病毒性肝炎组ANA、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体(LKM-1)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1.0%;AIH组ANA、ASMA、抗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抗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78.1%、70.6%、7.8%、5.9%、9.8%、29.4%;PBC组ANA、ASMA、抗线粒体抗体亚型M2(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7.8%、86.5%。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自身抗体也可见于病毒性肝炎。
- 李琳彬郭广波余焰刘力瑜陈忠余
- 关键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