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曦

作品数:59 被引量:388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内耳
  • 7篇眩晕
  • 7篇预后
  • 6篇梅尼
  • 6篇梅尼埃病
  • 6篇耳蜗
  • 5篇造影
  • 5篇植入
  • 5篇人工耳
  • 5篇人工耳蜗
  • 5篇人工耳蜗植入
  • 5篇黑色素
  • 5篇黑色素瘤
  • 5篇耳蜗植入
  • 4篇嗅觉
  • 4篇阵发
  • 4篇阵发性
  • 4篇植入术
  • 4篇肿瘤
  • 4篇综合征

机构

  • 59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军区福州...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出入境检...

作者

  • 59篇陈曦
  • 17篇张榕
  • 8篇姚丽青
  • 8篇林少莲
  • 7篇张哉根
  • 7篇季天海
  • 7篇邓军
  • 6篇杨劲松
  • 6篇方哲明
  • 5篇顾晰
  • 5篇林宇岚
  • 5篇高丽钦
  • 4篇陈希杭
  • 4篇杨滨
  • 4篇李平
  • 4篇陈守涛
  • 3篇缪蔚冰
  • 3篇曹代荣
  • 3篇林有辉
  • 3篇吴子明

传媒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海峡药学
  • 3篇中华耳科学杂...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国际耳鼻咽喉...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医学文摘...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中药与微量元素被引量:10
2001年
微量元素在中药中广泛存在 ,是不容忽视的有效成分 ,它与中药的内在质量 ,中药炮制 ,中药方剂 ,中药药效 ,养生与康复等关系密切。
陈曦陈秋燕
关键词:中药微量元素药效
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与预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探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Ⅷ因子相关抗原 (factorFⅧ relatedantigen ,FⅧ RAg)和CD31的表达 ,并通过形态学计量法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肿瘤微血管密度与恶性黑色素瘤的体积、Clark分级和Breslow分级无关 ,而与美国癌症联合会分级标准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标记指数有关。Kaplan Meier分析显示微血管计数 <36 .5个 (× 2 0 0 )的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好 ,而微血管计数 >36 .5个 (× 2 0 0 )预后较差。结论 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与生存率相关 。
陈曦季天海杨劲松张哉根姚丽青邓军
关键词:咽部喉部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微血管密度
免疫诱导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及影像学检测
2014年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的内耳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内淋巴积水,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本文就梅尼埃病免疫致病机制学说的发展、免疫法诱导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针对内淋巴积水进行的听力学和影像学等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黄晓婷陈曦张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因素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BPPV患者的年龄、性别对BPPV发病的影响,并探讨BPPV发病与内耳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BPPV患者的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异常率为22.1%(32/145)、女性为37.2%(54/145);中年(30~55岁)BPPV患者的高刺激ABR的异常率为37.9%(55/145)、老年(>55岁)BPPV患者为21.4%(31/145);不同性别、年龄BPPV患者高刺激率ABR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耳缺血可能与BPPV发病有关,但BPPV发病在不同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陈曦林少莲吴子明张榕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听性脑干反应内耳缺血
18F-FDG PET/CT显像结合MR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MR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我院治疗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的颅脑及体部PET/CT显像和颅脑MR检查30例。结果 PET/CT诊断转移瘤21例,其中原发灶为肺癌14例,食管癌3例,直肠癌、鼻窦癌、恶性黑色素瘤、小肠癌各1例。经手术、内镜或穿刺病理学证实原发灶者20例。诊断颅内原发肿瘤7例,其中3例为淋巴瘤,1例为脑膜瘤,3例为胶质瘤,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并病理证实为脑脓肿1例,误诊为低级别胶质瘤1例,病理证实为脑梗死。MRI对颅内病灶诊断的敏感性显著优于PET/CT,对于颅内单发病灶诊断的准确率不如PET/CT。结论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PET/CT显像可有效发现原发病灶,PET/CT显像结合MR可显著提高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张颖陈曦缪蔚冰
关键词:转移瘤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造影技术原理及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造影技术为近年来耳科学新发展的影像技术。由于成像上的优势,经鼓室钆注射内耳造影技术可以清晰区分迷路中内、外淋巴液,被广泛应用于内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治疗评估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一新兴发展的技术原理及临床、科研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张晓东陈曦方哲明张榕
血管生成因子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及其受体和肿瘤源性粘附因子 (TAF)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特点 ,以及它们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和病人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 MVD、VEGF、b FGF、TGF- β1 及其受体和 TAF的表达 ,并应用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检测上述因素和病人预后的关系。 结果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 ,VEGF阳性 19例 (6 7.9% ) ,b FGF阳性 2 1例 (75 .5 % ) ,TGF- β1 阳性 16例 (5 7.1% ) ,TAF阳性 18例 (6 4.3% )。血管生成因子与其受体表达具有一致性 ,并与 MVD值显著相关。Cox模型分析显示 MVD和 VEGF是影响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因素 (P<0 .0 5 )。 结论  VEGF、b FGF、TGF- β1 和TAF是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影响病人的预后。其中 MVD和 VEGF是评估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陈曦季天海杨劲松姚丽青邓军张哉根
关键词:黑色素瘤咽肿瘤喉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血管生成因子
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多药耐药基因及其基因编码产物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多药耐药 (MDR)基因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DNA拓朴酶Ⅱ (TopoⅡ )和MDR基因编码产物P 糖蛋白 (Pg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链霉素亲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标S P法检测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 ,分析MDR基因及MDR基因编码产物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2 8例标本中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率分别为 35 .7%、5 7.1%和 4 6 .4 % ,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Clark’s分级、Breslow’s分级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与AJC分级及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Pgp、GST π和TopoⅡ等多因素联合作用是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多药耐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与预后相关。
陈曦季天海姚丽青杨劲松邓军张哉根
关键词:咽喉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多药耐药基因基因表达预后
2008-2012年福建省590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了解2008—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VITEK—II)进行药敏试验。按2012年CLSI标准判读,以Whonet5.4和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590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ICU(34.5%)、神经外科(15.7%)、呼吸科(12.7%)、骨科(8.3%)和神经内科(6.4%)。该菌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9%~7.5%和15.0%~38.0%;替加环素抑菌率为86.1%;2012年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2%、72.7%和63.4%,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RAB(多重耐药Ab)的检出率为14.2%、21.3%、27.1%、36.2%及46.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趋势呈逐年递增,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MDRAB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米诺环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明显增加。
林宇岚杨滨陈守涛高丽钦陈曦甘龙杰欧启水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词表在福建方言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试材料在福建方言听力正常人中的测试效果。方法分别招募18~25岁以客家话、闽南话和福州话为母语的耳科正常人受试者各10名,在10dB HLSpeech强度下,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10天至1个月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第二轮测试。测试结果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如下方法:①对三种方言受试者前后两次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②对全部受试者前后得分作线性相关分析;③对三种方言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④将方言组测试结果分别与北京地区普通话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各方言前后两次单音节识别测试得分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福州话组、客家话组及闽南话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49、0.56。配对t检验表明初测得分与复测得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得分的差值,统计该差值在各方言组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分别为7.9%、7.7%、7.2%,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分别为15.5%、15.1%、14.1%。。三种方言组之间测试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福州话组与闽南话组之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福州话组与客家话组之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闽南话组与客家话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汉语普通话单音节测听材料在福建不同方言人群测试结果跟标准普通话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客家话和闽南话组测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福州话组与客家话及闽南话组测试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福建方言人群使用该套单音节测听表进行疗效评价研究时,福州话、客家话及闽南话区的识别率提高值至少要在15.5%、15.1%、14.1%以上,方视为有效。
林少莲叶胜难陈曦
关键词:言语测听福州话闽南话客家话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