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 作品数:35 被引量:1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得舒特和丙咪嗪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 2003年
- 目的:探讨得舒特与丙咪嗪治疗腹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P—IBS,D—IBS)的躯体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的作用,评价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开放临床试验。选择P—IBS及D—IBS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得舒特组20例(50 mg tid)。
- 陈曦欧阳钦
- 关键词:得舒特丙咪嗪肠易激综合征疗效
- 大语言模型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简要介绍大语言模型技术并总结其在护理领域(如临床实践、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方面)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促进护理人员对大语言模型的认识,激发大语言模型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优化患者护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教育赋能助力。
- 吴金玉陈曦陈曦黎慧
-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护理
- 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实践中的实效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脏核磁共振(CMR)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现状。方法连续纳入344例符合CMR检查指征的患者,收集患者CMR图像及诊断描述,并利用CMR图像对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及钆延迟强化(LGE)等指标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因心力衰竭和心肌病进行CMR检查的患者最多,共有164例,占患者总数的47.7%,其次是冠状动脉疾病(79例,23.0%)和室性心律失常(65例,18.9%)。进一步对图像质量清晰的319例(92.7%)患者的心肌结构及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发现208例(65.2%)患者存在左心室扩大,46例(14.4%)患者存在右心室扩大。并且197例(57.3%)患者通过CMR检查证实了最初诊断,73例(21.2%)患者通过CMR检查修正了最初诊断,另外仍有74例(21.5%)患者不能仅依靠CMR检查明确诊断。结论患者进行CMR检查的适应征为评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该检查还可辅助鉴别其他影像学检查未能识别的心脏异常表现,从而为患者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陈曦张庆孙家瑜裴国元程巍段雪飞刘新钟耀祖陈玉成
-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成像适应征
-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TLR4和HBD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通过检测UC结肠上皮TLR4、MD2和HBD2的转录与表达,探讨TLR4和HBD2在U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60例研究对象,其中50例活动期UC设为UC组,10例IBS设为对照组,均在结肠镜下于乙状结肠处取活检行进一步检测。首先进行UC疾病活动度(UCAI)的计算和病理学分级,再免疫组化检测每例结肠上皮的TLR4和HBD2表达,RT-PCR方法测定TLR4、HBD2 mRNA水平,免疫印迹方法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UC组患者UCAI评分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免疫组化显示TLR4和HBD2蛋白在UC结肠上皮和炎症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且TLR4和HBD2二者表达呈正相关;UC结肠上皮的TLR4、MD2和HBD2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也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免疫印迹检测表明UC结肠上皮TLR4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TLR4和HBD2在活动期UC结肠上皮表达显著上调,且二者呈正相关,这表明U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菌入侵肠上皮进而导致其免疫失衡有关。
- 陈曦欧阳钦张文燕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TOLL样受体4人Β防御素2
- 匹维溴铵和丙咪嗪治疗IBS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匹维溴铵与丙咪嗪治疗腹痛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 (P IBS,D IBS)的躯体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的作用 ,评价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开发临床试验。选择P IBS及D IBS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 2组 ,匹维溴铵组 2 0例 (50mgtid) ,丙咪嗪组 2 0例 (2 5mgbid) ,4周后比较两组在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心理卫生状况评价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体情况评分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症状及症状总积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治疗前后组内各个症状积分比较有差异 ,P <0 .0 5 ;两组间各症状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 :腹痛、腹泻、不成形便、腹胀、肠鸣、排气、排便紧迫感等症状积分前后差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两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达到轻 中度焦虑、抑郁水平 ,HAMA、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 ,P >0 .0 5 ,治疗后HAMA、HAMD评分都有显著降低 ,治疗前后组内HAMA、HAMD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组间HAMA、HAMD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治疗前两组患者IBS严重程度总体评分比较无差异 ,P >0 .0 5,治疗后两组IBS严重程度总体评分的改善比较无差异 ,P >0 .0 5。结论 匹维溴铵和丙咪嗪均能有效改善P IBS和D IBS患者的肠道症状、
- 陈曦欧阳钦谢艳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症丙咪嗪匹维溴铵精神心理障碍
- 髋臼周围截骨治疗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矢状位倾斜的影响
- 2025年
-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指髋臼、股骨近端存在骨性结构畸型,可导致髋关节不稳及髋骨关节炎。髋臼周围截骨术是青少年及成年人非终末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的主要方式。骨盆倾斜在髋关节生物力学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髋关节的应力方向。在髋关节疾病中可出现骨盆代偿性倾斜,以尽量减少髋关节的异常应力。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是否改变患者骨盆矢状位倾斜,并探讨髋臼覆盖对骨盆矢状位倾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髋臼周围截骨的患者29例,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站立位骨盆正位X射线片,测量髋关节外侧中心边缘角、通力氏角、耻骨联合到骶髂关节距离、耻骨联合到骶髂关节连线中点距离、骶骨-股骨头-耻骨角及骨盆矢状位倾斜;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髋关节残疾及骨关节炎评分及Harris评分行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髋关节外侧中心边缘角、耻骨联合到骶髂关节连线中点距离、骶骨-股骨头-耻骨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 <0.05);而通力氏角及骨盆矢状位倾斜则显著减小(P <0.05);耻骨联合到骶髂关节距离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 0.05);(2)术后6个月髋关节残疾及骨关节炎评分及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0.01);(3)提示髋臼周围截骨显著改善了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覆盖,且骨盆出现显著前倾改变。
- 王令成陈曦杨硕瑶黄周璐杨顺杰游茗柯周凯陈刚李箭
-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倾斜保髋治疗
- 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方法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 王瑞华欧阳钦陈曦李国栋向军英
- 关键词:食管肿瘤腺癌
- Ki-67、COX-2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研究重度反流性食管炎 (SRE)、Barrett食管 (BE)组织中 Ki- 6 7、COX- 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15例 SRE和 2 5例 BE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组织病理学 HE染色 ,并与正常食管组织对照 ,以 SP免疫组化法测定二者组织中 Ki- 6 7、COX- 2的表达。结果 SRE和 BE组 Ki- 6 7表达的阳性率和强度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粘膜 (P<0 .0 1) ,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COX- 2特异地表达于部分 BE上皮 ,在 SRE及正常食管上皮中不表达。结论 Ki- 6 7在 SRE和 BE的表达增强 ,其临床监测将有助于胃食管反流病 (GERD)患者的疗效随访和预后评价 ;COX- 2特异表达于 BE的上皮 ,提示 COX- 2选择性抑制剂在预防、治疗 BE,阻止其恶性发展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 陈曦欧阳钦张文燕李希诗梁红亮
- 关键词:重度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KI-67COX-2
- HT-29细胞Toll通路相关分子表达与调控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HT-29结肠癌细胞系经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及脂多糖(LPS)刺激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2(MD2)及人β防御素2(HBD2)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及其与NF-κB激活的关系。方法 HT-29细胞分为8组,分别加入RPMI 1640、TNF-α(20 ng/mL)、IL-1β(20 ng/mL)、IFN-γ(20 ng/mL)、LPS(50ng/mL)、TNF-α(20 ng/mL)+LPS(50 ng/mL)、IL-1β(20 ng/mL)+LPS(50 ng/mL)、IFN-γ(20 ng/mL)+LPS(50 ng/mL)干预。ELISA测定各组HT-29细胞上清液IL-8水平,RT-PCR检测各组细胞TLR4、MD2、HBD2 mRNA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TLR4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加LPS组上清液IL-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HT-29细胞与细胞因子预孵育后再以LPS刺激,IL-8的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加LPS均能上调HT-29细胞TLR4和MD2 mRNA的水平(P<0.01);HBD2 mRNA水平在IL-1β,LPS协同TNF-α、IL-1β、IFN-γ组升高(P<0.05)。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加LPS均能上调HT-29细胞TLR4和NF-κB蛋白表达(P<0.01);HT-29细胞与细胞因子预孵育后再以LPS刺激,NF-κB蛋白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能够增加肠上皮细胞(IEC)的TLR4和MD2表达、增强其对LPS的反应性,造成IEC对常驻菌的过度反应,从而启动或加重肠道炎症;炎症信号(IL-1β、LPS+TNF-α、LPS+IFN-γ)刺激可诱导IEC的HBD2基因转录表达,增强肠道获得性免疫反应,影响肠道炎症进程。
- 陈曦欧阳钦
- 关键词:HT-29细胞TOLL样受体4人Β防御素2
- Klotho修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Klotho基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联合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离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Klotho基因转染后形成BMSCKL。将BMSCKL注射到同种异体大鼠RIRI模型...
- 谢礼波陈曦陈波王显丁姜睿卢一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