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曦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原性
  • 2篇抗体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炎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物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三元基因...

作者

  • 6篇陈曦
  • 6篇王美霞
  • 5篇盛艾娟
  • 5篇贾敏
  • 4篇段瑾
  • 4篇王立清
  • 3篇郑凤敏
  • 2篇丁淑芹
  • 1篇徐静
  • 1篇金荣华
  • 1篇王宝亮
  • 1篇孙玉
  • 1篇张洪海
  • 1篇杨素芳
  • 1篇陈德喜
  • 1篇梁屹
  • 1篇杨一帆
  • 1篇李星
  • 1篇牛春
  • 1篇茹莉莉

传媒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后血清中和抗体检测
2014年
目的考察受试者接受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治疗后的中和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检测抗药抗体阳性血清的中和抗体活性。结果抗药抗体阳性血清的中和抗体活性检出率为0%。结论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治疗后受试者中和抗体产生率低。
贾敏王立清段瑾陈曦盛艾娟王美霞吕秋军徐静王宝亮梁屹
关键词:中和抗体细胞病变效应免疫原性
PEG修饰长效干扰素血清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2014年
目的建立PEG-IIFNm血清定量检测方法,用于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鼠单抗为包被抗体,生物素标记兔多抗为捕获抗体,辣根酶标记亲和素显色,检测血清中不同浓度的PEGIIFNm,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建立双抗体夹心定量检测方法,血清中药物浓度的定量检测范围为0.25~10 ng/ml,相关系数R^2=0.999,检测准确度为80.0%~92.0%,批内和批间差均〈10%,与市售其他PEG修饰干扰素无交叉反应。结论已建立血清PEG-IIFNm药物浓度双抗体夹心定量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以及准确性符合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
陈曦盛艾娟贾敏王美霞茹莉莉李星牛春刘金毅
关键词:PEG修饰干扰素药代动力学双抗体夹心ELISA
抗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抗药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14年
目的:建立受试者血清中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抗药抗体的检测方法,考察用药后不同组别受试者的抗药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首先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药抗体ELISA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的验证;然后筛选了3个给药组血清样本中的抗药抗体,用结果为阳性的受试者血清最大稀释倍数表示抗药抗体的滴度。结果:该ELISA方法检测乐复能血清抗药抗体的特异性好,检测限为204 ng·mL-1,高、中、低及阴性样本批内、批间重复性CV值均小于6%,达到常规ELISA的标准。10μg连续给药组7例受试者首次用药3周后有3例产生抗体,用药5周后均产生抗体;10μg隔日给药组6例受试者首次用药4周后均产生抗体;20μg隔日连续给药组10例受试者首次用药2周后有1例产生抗体,用药4周后8例产生抗体,用药6周后9例产生抗体。结论:建立了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免疫原性的ELISA检测方法。首次用药4周后3个组的抗药抗体阳性率达到高值,组别之间无明显差别。比较而言,第3组(20μg隔日给药)的抗药抗体滴度较低。
贾敏王立清段瑾盛艾娟丁淑芹陈曦郑凤敏王美霞吕秋军
关键词:免疫原性
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疗效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观察。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随机分为10μg连续给药、10μg隔日给药及20μg隔日给药3个组别,均为肌内注射。研究期间定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及实验室安全指标以及HBV DNA和乙肝5项等疗效指标检查,评价其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结果 3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第1组100.00%(44例次/8例)、第2组83.33%(17例次/5例)、第3组100.00%(82例次/10例),其中判定与药物相关的均为干扰素应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未采取措施自行缓解,或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缓解。仅1例受试者因不良事件而导致脱落。治疗结束时3组受试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2log10的比例分别为:14.29%、0和30.00%,ALT复常率分别为14.29%、33.33%和20.00%。没有出现e抗原的阴转。结论不同剂量(10、20μg)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连续肌内注射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在短时间内可以降低HBV DNA载量及促进ALT复常,而且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段瑾王立清贾敏陈曦盛艾娟丁淑芹杨一帆杨素芳郑凤敏王美霞
关键词: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疗效
GPC3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构建与转录活性分析
2010年
目的构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验证其转录活性。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PC3启动子基因片段,克隆到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通过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验证GPC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 GPC3基本启动子和全长启动子分别成功构建到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GPC3基本启动子具有很强的转录活性,而全长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比基本启动子高4倍以上。结论成功构建了GPC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GPC3转录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
金荣华陈曦王美霞张洪海孙玉陈德喜
关键词:GPC3启动子报告基因荧光素酶
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作为抗病毒药物乐复能的临床药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考察抗病毒蛋白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水平,初步评价抗病毒蛋白乐复能的药效学特性。方法:采用2',5'-寡腺苷酸(2-5A)放免检测试剂盒对I期临床试验血样进行分析,观察2',5'-OAS水平。结果:10μg单次给药后2',5'-OAS活性24-48 h达峰,至给药后120 h,除3#受试者外基本恢复至本底水平。10μg每日连续给药后血清2',5'-OAS活性迅速升高,药后d 5变化趋势接近平台期,至第1次给药后25 d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至药后39 d,患者血清2',5'-OAS活性值明显降低。10μg隔日连续给药组血清2',5'-OAS活性变化趋势与每日连续给药组近似,但药后39 d尚能维持在较高水平。20μg隔日连续给药组连续7 d给予10μg乐复能后,血清2',5'-OAS活性已升高至平台期,随后的20μg隔日连续给药将血清2',5'-OAS活性值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至连续给药结束。结论: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可以作为乐复能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贾敏王立清陈曦段瑾盛艾娟郑凤敏王美霞吕秋军
关键词:干扰素药效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