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
- 作品数:61 被引量:14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利用零点活检冰冻切片的组织学半定量方法评价心死亡供肾损伤的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
- 【目的】心死亡尸体(DCD)供肾由于各种原因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认的DCD供肾损伤的评价方法。故本研究拟利用DCD供肾零点活检组织的冰冻切片,通过组织学改变的半定量方法评价供肾损伤程度,结合前瞻性...
- 马俊杰曹荣华桂泽红李劲东陈忠华潘光辉陈正杨海峰李光辉徐璐张磊方佳丽
- 尸体供肾零时活检病理分析与移植肾功能相关性探讨
- 目的:总结尸体肾移植的供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病理类型分布,探讨其病理学改变与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
方法:2007年8月到2010年1月150例尸体肾移植供肾组织进行零时活检,对活检的病理学...
- 方佳丽李德胜潘光辉陈正廖德怀马俊杰李光辉张磊徐璐毕文浩艾威
- 关键词:病理分析移植肾功能
- 文献传递
- 尸体供肾零时活检病理分析与移植肾功能相关性探讨
- 目的:总结尸体肾移植的供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病理类型分布,探讨其病理学改变与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8月到2010年1月150例尸体肾移植供肾组织进行零时活检,对活检的病理学结果进行分组...
- 方佳丽陈正廖德怀马俊杰李光辉张磊徐璐毕文浩艾威李德胜潘光辉
- 关键词:肾移植尸体供肾病理分析
- 亲属活体供肾活检的病理分析及临床相关性探讨
-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的潜在病理改变及病理类型分布,并分析供肾病理改变与临床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对本院2007年5月~2008年7月所完成的59例术前检查未提示临床肾脏病变的亲属活体供肾的活检病理进行分析...
- 陈正潘光辉方佳丽廖德怀李光辉杜杨春徐璐
- 关键词:肾移植亲属活体供者肾活检病理改变
- 文献传递
-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探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4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1 084例肾移植患者,尸体肾移植876例,活体肾移植208例。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共6例,总发生率为0.55%,其中5例发生于尸体肾移植,发生率为0.57%;1例发生于活体肾移植,发生率为0.48%。其中5例为供肾动脉与受者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发生率为0.57%(5/872),另1例为供肾动脉与受者髂内动脉行端端吻合,发生率为0.47%(1/212)。狭窄发生部位:动脉吻合口狭窄4例,移植肾上段动脉1例,肾动脉主干1例。6例患者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常规降压药物疗效欠满意、尿量明显减少、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均先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筛查,移植肾主动脉主干或吻合口处峰值流速(Vp)≥200 cm/s,其中5例再经CT血管造影(CTA)做出初步诊断,最后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且提示狭窄程度为70%~95%,另1例直接用DSA确诊。5例患者确诊后均通过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治愈,1例患者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3个月后再次发生原部位狭窄行PTRAS治愈。6例患者已分别随访0.5、3、61、2、18、40个月,未再出现狭窄,移植肾功能良好,血肌酐平均小于140μmol/L。结论 (1)血压及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为TRAS的主要临床表现;(2)CDFI为TRAS的首选筛查手段,CTA和DSA为TRAS可靠的确诊方法,而且可以对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做出判断;(3)PTA和PTRAS为治疗TRAS的重要方法。
- 杜杨春陈正廖德怀方佳丽李光辉徐璐毕文浩潘光辉
- 关键词:动脉狭窄肾移植
- 亲属活体供肾的病理改变及其临床相关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的病理改变与类型,分析供肾病理改变与供体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7月完成59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供肾灌注后用Trucut肾活检针(18G)行肾下极穿刺活检,常规行光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供体术后观察血清肌酐、尿常规和尿生化等。结果 55岁以下供者肾脏出现病理改变者的比例为7/33,而55岁以上的供者肾脏出现病理改变的比例为7/26。存在肾脏病理改变者14例,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小动脉内膜增生及玻璃样变性1例,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或系膜增生性病变6例,肾小球硬化6例。供肾无病理改变者,供体术后血肌酐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的比例28.9﹪,持续时间(1.22±2.11)d,蛋白尿发生率77.8﹪,持续时间(3.67±2.45)d。供肾有病理改变者,术后血肌酐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的比例50.0﹪,持续时间(4.20±6.71)d;蛋白尿发生率71.4﹪,持续时间(4.20±4.76)d。结论无论供肾是否在病理异常,术后供体的血清肌酐水平和尿蛋白变化是相同的。
- 陈正潘光辉方佳丽廖德怀李光辉杜杨春徐璐
- 关键词:亲属活体供者肾活检
- DCD供肾移植的效果观察(与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比较)
- 【目的】心死亡捐献(DCD)尸体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并发症及远期生存时间的比较。【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共获得DCD供肾26只,为26例慢性肾衰患者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同期两医院共完成受者大...
- 马俊杰曹荣华桂泽红李劲东陈忠华潘光辉陈正杨海峰李光辉徐璐张磊方佳丽
- 青藤碱对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及T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青藤碱 (SIN)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AR)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48只实验模型随机分为 :N .S组、SIN组、FK5 0 6组、S +F组。观察其存活时间 ,检测血肌酐 /尿素氮 (SCr/Bun)、干扰素 γ(INF γ)、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N .S组术后 10d内死亡 ,SIN组与N .S组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 +F组与SIN、FK5 0 6组相比较 ,差异存在显著性。SCr/Bun :N .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IN、FK 5 0 6组与S +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外周血TNF α、IFN γ表达水平、CD4+ T细胞 :N .S组的水平最高 ,与其他组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S +F组与SIN组或FK5 0 6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IN可能通过抑制受体鼠外周血CD4+ 细胞增殖 ,下调TNF α、IFN γ的表达水平 ,从而对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起免疫抑制作用。并与FK 5 0 6有协同作用。
- 王毅陈正熊烈罗志刚秦国庆李建军
- 关键词:青藤碱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T细胞增殖
- 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的回顾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7年4月亲属活体间捐肾的供者93例,对供者在捐肾手术前、手术后7 d,术后>6个月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情况进行检测,并利用国际上通用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供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供肾切取术后7 d和术前相比,供体血肌酐上升30.16μmol/L,上升幅度为38.5%(P=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相比(P=0.10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肾切取术后7 d和术前相比,Ccr下降38.44 mL/m in,下降幅度为40.1%(P=0.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相比(P=0.10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普通人群略低(但P>0.05)。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者在捐肾后肾功能未见减退,且生活质量较好,和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
- 李光辉潘光辉陈正廖德怀陈建兵方佳丽张善斌
- 关键词:活体肾移植供者回顾性分析
- 肾移植后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3例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为探讨肾移植后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胃肠炎的诊断要点和有效治疗措施,回顾性总结2001-03/2008-05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肾移植后重症巨细胞病毒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50~60mg/kg,静脉滴注,2次/d,用药在2周以上;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2次/d,持续用药在2周以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200~500mg/(kg·d),连续静滴14d;预防性应用小剂量广谱抗生素,避免继发性感染;应用调节胃肠道菌群的药物和止泻药物: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蒙脱石散剂、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调节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及对症支持疗法。经治疗2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结果提示对肾移植后重症病毒性胃肠炎及时正确诊断、合理用药并调节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治疗的关键。
- 廖德怀陈正潘光辉李光辉方佳丽徐璐杜杨春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