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江川

作品数:2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理学
  • 6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衰变
  • 3篇电子效应
  • 3篇对撞
  • 3篇对撞机
  • 3篇英文
  • 3篇谱仪
  • 3篇介子
  • 3篇高能
  • 3篇高能物理
  • 3篇北京谱仪
  • 2篇电子对撞机
  • 2篇正负电子
  • 2篇正负电子对
  • 2篇正负电子对撞
  • 2篇正负电子对撞...
  • 2篇强子
  • 2篇物理实验
  • 2篇BEPC
  • 2篇J/Ψ
  • 2篇簇射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高等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4篇陈江川
  • 10篇胡海明
  • 9篇胡涛
  • 9篇张达华
  • 8篇荣刚
  • 7篇周莉
  • 7篇赵政国
  • 7篇程宝森
  • 6篇黄光顺
  • 6篇薛生田
  • 6篇马海龙
  • 6篇毛泽普
  • 6篇朱永生
  • 5篇祁向荣
  • 5篇陈光培
  • 5篇李金
  • 4篇过雅南
  • 4篇白景芝
  • 3篇丁慧良
  • 3篇何炬

传媒

  • 13篇高能物理与核...
  • 2篇全国计算机在...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八届全国粒...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ESIIψ(3770)和D物理若干前沿问题和疑难问题的研究
荣刚张达华陈江川马海龙张炳云等
该研究是利用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采集的数据,研究粲夸克偶素ψ(3770)的产生和衰变规律,发现新的实验现象和作用规律;并利用其次生产物D0和D+介子的衰变研究弱作用衰变规律。该项研究为重夸克物理前沿,其实...
关键词:
关键词:正负电子对撞机高能物理
BEPC能区强子事例形态特性及模拟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北京谱仪(BES)在3.55GeV附近采集的数据和国际上已发表的数据,研究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能区强子事例形态特征的分布,对LUND模型的JETSET7.4产生子作了仔细研究,并得到与低能实验数据相符的模型参数.
祁向荣陈江川胡海明胡涛黄光顺巨新李金李新华毛泽普薛生田赵政国郑志鹏周莉
关键词:模态
D介子稀有衰变研究(英文)
2006年
利用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的北京谱仪(BES)收集到的33pb-1的Ψ(3770)数据,寻找D 介子味道改变中性流(FCNC)和轻子数不守恒(LNV)的稀有衰变,包括4个D0介子的衰变模式(K-0e+e-,φe+e-, ρ0e+e-和K-*0e+e-)和6个D+介子的衰变模式(K-e+e-,K+e+e-,π-e+e+,π+e+e-,K*-e+e+和K*+e+e-).没有发现信号,给出90%置信水平的上限.其中,D+介子的两个衰变模式D+→K*-e+e+和D+→K*+e+e-的上限是首次测量.
阿布里克木.麦迪娜白景芝班勇卞建国蔡啸陈海璇陈和生陈宏芳陈江川陈进陈元柏迟少鹏初元萍崔象宗戴又善邓子艳董燎原董清风杜书先杜志珍方建房双世傅成栋高翠山高原宁顾树棣顾运厅过雅南郭义庆何康林何瑁衡月昆胡海明胡涛
关键词:稀有衰变D介子
用高山乳胶室研究超高能相互作用和初级宇宙线成份
陈江川
在s^(1/2)=4.03GeV的e^+e^-湮没中D_s^+单标记的研究及D_s^+D_s^-对产生截面的测定
2001年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和北京谱仪 (BES) ,基于在质心系能量s=4.0 3GeV的e+ e-湮没中 ,D+ s 单标记的分析结果 ,测定了D+ s →K 0 K+ 和D+ s →K0 K+ 衰变的分支比。其结果Br(D+ s →K 0 K+ ) =(3.0 2± 0 .94±0 .91) % ,Br(D+ s →K0 K+ ) =(3.2 8± 1.2 2± 0 .94) %与世界平均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用π+ ,K 0 K+ ,K0 K+ 作为单标记 ,共观测到 94± 13个D+ s 事例 ,测得在e+ e-湮没中D+ s D-s 对产生的截面为σprodD+s D-s =45 1± 6 3± 118pb .
白景芝班勇卞建国陈爱东陈光培陈宏芳陈和生陈江川陈鑫东陈宇陈元柏程宝森崔象宗丁慧良董燎原杜志珍高翠山高美丽高树琦顾建辉顾树棣顾维新郭子金过雅南韩世温韩缨何景棠何炬何康林何瑁衡月昆胡贵云胡海明胡敬亮胡琼辉胡涛黄秀萍
关键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产生截面E^+E^-湮没衰变模式
北京谱仪积分亮度测量的新方法被引量:3
2000年
介绍了利用e+ e- 对撞中双 μ产生和双γ产生两种QED过程来测量积分亮度的新思路 .前者的特色在于用单根径迹选择双 μ事例 ,后者则是首次利用双γ事例测定亮度 .两种方法分别用于 1 998年春季北京谱仪 (BES)R值扫描 6个能量点的积分亮度测量 ,所得结果的误差分别小于 8.0 %和 7.5% 。
黄光顺程宝森苑长征李新华祁向荣刘靖陈光培陈江川胡海明胡涛巨新李金毛泽普薛生田张良生郑志鹏周莉赵政国
粒子分辨CCT方法中的δ电子效应
1998年
提出了切伦科夫相关时间测量(CCT)中初始粒子在辐射体里产生的δ电子的干扰问题,以及降低干扰的方法。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北京-C工厂探测器初步设计中CCT的π/K分辨本领。
朱永生陈江川程宝森
关键词:探测器
BES-Ⅱψ(3770)物理实验中BEPC能量的绝对刻度
在BES-Ⅱψ(3770)物理实验中,通过利用'快速'能量扫描、在ψ(3686)和J/ψ共振能量区间内测定ee→强子事例的观测截面,实现对BEPC能量的绝对刻度.刻度后能量的误差为±0.3 MeV.在BES-Ⅱψ(377...
荣刚马海龙陈江川张达华赵明刚
文献传递
J/ψ→γγV(ρ,φ)衰变的实验研究
2000年
利用北京谱仪 (BES)收集的 7 8× 1 0 6 J/ ψ事例 ,对J/ ψ→γγV(ρ,)衰变道中的η(1 43 0 )共振态进行了分析 .从J/ ψ→γγρ衰变模式得到其质量及衰变宽度分别为 1 43 1± 1 7MeV和 88± 2 8MeV ,衰变分支比Br(J/ ψ→γη(1 43 0 ) )Br(η(1 43 0 )→γρ) =(1 1± 0 5± 0 3 )× 1 0 - 4;而从J/ ψ→γγ衰变模式得到其质量及衰变宽度分别为 1 42 4± 1 5MeV和 73± 58MeV ,衰变分支比Br(J/ ψ→γη(1 43 0 ) )Br(η(1 43 0 )→γ) =(2 0± 1 0± 0 6)× 1 0 - 4.
白景芝班勇卞建国陈爱东陈光培陈宏芳陈和生陈江川陈鑫东陈元柏程宝森初元萍崔象宗丁慧良戴又善董燎原杜志珍高翠山高树琦顾树棣过雅南郭子金韩世温韩缨何景棠何炬何康林何瑁贺翔衡月昆洪涛胡贵云胡海明胡敬亮
关键词:J/Ψ共振态介子胶子球衰变
s^(1/2)=355GeV附近的R值测量
2000年
利用北京谱仪 (BES)在s=3.5 5GeV附近获取的总积分亮度约为 5 pb-1的实验数据 ,测量了e+ e-湮没强子产生截面与 μ子对产生截面的比值 (即R值 ) .其测量误差比其它实验组已发表的此能区的测量误差减小约 5 0 % .
祁向荣胡海明李新华黄光顺陈江川胡涛巨新李金毛泽普薛生田郑志鹏周莉赵政国
关键词:亮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