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兰 作品数:62 被引量:1,311 H指数:19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全球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2016-2018年中国重点省份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33 2020年 目的探讨2016-2018年中国登革热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浙江省6个重点省份输入性病例的时空模式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南部6省份2016-2018年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的疫情资料,从空间、时间、人群的不同角度,分析6省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全球输入传播风险强度、时空动态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中国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来源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是东南亚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输入性病例数量多,来源广,而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则几乎局限在东南亚地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在这3年间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在8-11月,各省之间的时间聚集段稍有差别。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年龄[(37.0±19.6)岁]高于东南沿海地区[(36.0±11.7)岁]和西南地区[(32.0±16.3)岁];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8∶1、1.04∶1和1.38∶1;病例职业分布中,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以商务人员为共同高发人群,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以工人、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西南地区以农民为主,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数较少,患者分散于各职业。结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与海南省3个地区的登革热输入模式存在差异,应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防控措施,以实施更加精准的预防策略。 赵峥 李昱 牟笛 殷文武 胡健 肖霜 张俊 陈秋兰 张志杰 李中杰关键词:登革热 输入性病例 导读 被引量:1 2019年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畜或摄入被污染的生奶及奶制品而感染,吸入含布鲁氏菌的气溶胶亦可感染。进入21世纪以来布病在我国死灰复燃,并呈快速上升态势。2014年全国共报告布病病例57 222例,达历史记载最高水平,比历史最低点1993年高175倍,全国60%的区(县)有病例报告。为遏制布病流行态势,中国政府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中央转移地方支付布病防治项目。 陈秋兰关键词:人畜共患病 病例报告 布病 布鲁氏菌 2013-2018年全国布鲁氏菌病诊断现状分析 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掌握我国布鲁氏菌病(布病)诊断现状,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布病诊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数据库中提取2013-2018年布病相关数据,通过南北方地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病–诊断间隔和实验室确诊率分析诊断现状。结果 2013-2018年全国累计网络直报布病个案报告卡282 264张,北方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的95.09%;由医院、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病例分别占50.33%、39.11%和7.73%。医院报告病例比例逐渐升高,从2013年的35.94%上升到2018年的62.48%。全国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14 d,6.95%的报告病例的发病–诊断间隔超过90 d,即未在急性期确诊。从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而言,南方小于北方(11 d vs.14 d),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小于疾控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9 d、11 d vs. 20 d、25 d)。全国实验室确诊率为91.61%(北方92.00%、南方84.37%),北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室确诊率仅为88.76%、87.51%。全国异地就诊率为47.99%(北方46.95%、南方68.07%)。结论 2013-2018年北方地区布病疫情较重,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确诊能力仍有不足并存在诊断延误情况,建议重点加强北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提高诊疗可及性。 黎舒 黎舒 陈秋兰 殷文武 李昱 牟笛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网络直报 2017年1月1日至8月31日我国登革热疫情特征阶段性分析 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 针对全国登革热疫情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当前的登革热疫情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获取病例报告数据,对病例的时间和地区分布进行分析,并分析输入病例的来源国信息以及重点地区的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截至8月31日,2017年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 468例,较2016年同期(831例)上升77%。其中本地病例980例,主要分布在云南省(589例)、浙江省(221例)、广东省(111例)、山东省(58例)和安徽省(1例)。输入病例488例,主要输入国为缅甸(137例)、马来西亚(61例)、泰国(54例)、越南(39例)和斯里兰卡(34例)。云南、广东、浙江和山东省在2017年报告的早期病例均为输入病例。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临沧市,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和山东省济宁市报告了本地暴发疫情。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广东和浙江等高风险省份的布雷图指数大于安全阈值5。结论 截至8月31日我国登革热疫情高于2016年同期,多点出现暴发,甚至扩展至北方省份(山东省济宁市),均为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9月我国仍将处于疫情高峰,预计浙江、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省(自治区)登革热本地传播及暴发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大。建议各地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北方有伊蚊分布省份也应该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 陈秋兰 宋文涛 牟笛 李昱 殷文武 李中杰关键词:登革热 流行病学 输入病例 2017年10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评估2017年10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2017年10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9月相当。部分南方重点省份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仍将维持较高水平,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仍存在病例输入,并在蚊媒适宜地区造成本地传播的风险。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继续出现散发病例。手足口病进入秋冬季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所致病毒性腹泻将进入高发季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将出现季节性升高。结论 2017年10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与9月相当;需关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人感染H7N9禽流感、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孟玲 王亚丽 靳淼 常昭瑞 陈秋兰 刘小波 罗莉 杨静 任瑞琦 涂文校 洪志恒 向妮娟 倪大新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围堵策略概述 被引量:114 2020年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在疫情发生初期,我国采用围堵策略,并围绕此策略要点实施一系列核心措施,包括社会动员、加强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封锁疫区和交通管控以减少人员流动、增加人际距离、环境卫生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等,以期尽快将疫情控制在武汉等有限地区。本文对围堵策略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措施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围堵策略及核心措施的公共卫生意义,并基于措施效果的全面评价与疫情发展的态势评估提出下一步考虑建议。 陈伟 王晴 李媛秋 俞海亮 夏愔愔 张慕丽 秦颖 张婷 彭质斌 张若尘 杨孝坤 殷文武 安志杰 吴丹 尹遵栋 黎舒 陈秋兰 冯录召 李中杰 冯子健HIV/AIDS患者中肺结核可疑者转诊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防治机构对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向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的到位率和转诊到位时间间隔,探讨影响转诊的因素。方法艾滋病防治机构的医生在对HIV/AIDS患者提供检测后咨询和随访时,进行结核病可疑症状的问卷筛查,对问卷筛查阳性的患者,转诊病人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结核病检查,结核病防治机构记录患者到位时间和相关因素。结果艾滋病防治机构向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有结核病可疑症状的HIV/AIDS患者130例,转诊到位率64.6%(84/130),结核病检出率7.1%(6/84)。转诊当天到达结核病防治机构者36例(42.9%),1~14 d内到达的32例(38.1%),15~30 d内到达的8例(9.5%),30 d以后到达的8例(9.5%)。结论建立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机构间合作机制,对提高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可疑症状转诊率和缩短转诊到位时间十分重要。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影响转诊到位率的因素,加大力度提高转诊到位率,及早发现和治疗结核病人。 赖钰基 成诗明 周林 陈秋兰 李东民 汪宁 刘二勇 王冬梅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人转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与预防控制研究进展 2025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经蜱叮咬传播,致死率较高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发现本地传播病例,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累及区域不断扩大,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已成为流行区公众健康安全的严重威胁。本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 齐上 秦瑶 邢俊 陈秋兰 李建东 张彦平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防控策略 安徽省铜陵市城乡小学生结核病知识、信念及行为调查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有关结核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为调整当地小学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98名城乡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安徽省铜陵市小学五年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9.5%,全部知晓率为15.7%,学生对结核病是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是否治愈等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分别为69.3%、79.0%、77.0%和81.2%;对结核病防治机构、肺结核防治免费政策和预防途径等核心信息的知晓较分别为42.9%、55.4%和66.3%。认为肺结核对学习"有很大影响""有些影响"的学生分别占28.5%和58.1%;认为肺结核"很严重""比较严重"的学生分别占30.8%和62.2%。对于肺结核患者,47.5%的学生回答"尽量保持距离",28.6%回答"更加关心"。84.1%的学生具有正确的咳嗽礼仪。城乡学肺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χ2=0.4692,P=0.49)和咳嗽礼仪持有情况(χ2=0.03563,P=0.85)没有差别;而对肺结核患者的态度有所差别(χ2=21.980,P=0.000)。结论安徽省铜陵市城乡小学五年级学生均掌握了一定的肺结核知识,以后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结核病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有关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方法等核心信息的宣传教育。 陈秋兰 吕青 陈明亭 于兰 徐晓敏 邹铮 何益新关键词:结核病 知识 信念 小学生 2024年8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评估2024年8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上升趋势,预计8月境内疫情将达到近期峰值,登革热疫情已进入高峰季节,散发霍乱病例仍可能发生,食物中毒、高温中暑、洪涝灾区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风险增加。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霍乱、食物中毒、高温中暑、洪涝灾害相关传染病予以关注。 杨康 郑灿军 陈秋兰 刘凤凤 王霄晔 任婧寰 施国庆 向妮娟 涂文校 张彦平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