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4篇卒中单元
  • 3篇中西医
  • 3篇中西医结合
  • 3篇中西医结合卒...
  • 3篇西医
  • 3篇脑卒中恢复期
  • 3篇脑卒中恢复期...
  • 3篇康复
  • 3篇恢复期患者
  • 2篇针刺
  • 2篇疗效
  • 1篇动功
  • 1篇血性
  • 1篇运动功能障碍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治疗脑卒中
  • 1篇中风

机构

  • 7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陈罡
  • 6篇李丹丹
  • 5篇吴清明
  • 5篇刘未艾
  • 4篇李向荣
  • 3篇谭涛
  • 3篇林巧梅
  • 2篇林旭明
  • 2篇石学慧
  • 2篇何可
  • 1篇张志萍
  • 1篇石章娥
  • 1篇付中应
  • 1篇张泓
  • 1篇易宣超
  • 1篇周红霞
  • 1篇封迎帅
  • 1篇刘恋
  • 1篇李艾晟
  • 1篇杨智慧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2年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脑卒中早期,多可因肩周肌肉(特别是冈上肌、三角肌)肌张力降低、肩关节囊松弛以及受重力等因素而引发^[1-2]。有统计研究表明,其发生率约40.9%-70.7%,而肩关节半脱位后有近80%的患者还会伴肩痛、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能影响腋神经电生理特性.
何可李丹丹石章娥陈罡李艾晟吴清明
关键词: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疗法疗效观察肩手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4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实施治疗,中西组再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观察项目有:并发症发生率、Barthe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牛津残障量表(OHS)、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牛津残障量表(HRSD)等。结果中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组MMSE、HRSD出入院差值分别为(11.21±4.76)分与(-17.31±3.72)分,对照组分别为(7.57±2.28)分与(-9.12±2.4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4.76±12.32)分与(25.21±11.69)分,对照组分别为(16.17±6.49)分与(13.77±9.0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出院后2月随访OHS评测,轻中度残障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相对于西医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有益。
李向荣谭涛石学惠吴清明李丹丹刘未艾林旭明林巧梅陈罡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
亲属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研究亲属陪护与非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32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陪护类别不同分为亲属组和非亲属组,患者均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实施综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并对两类陪护进行健康教育。评估项目有Barthel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牛津残障评分(OHS)、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亲属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非亲属组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亲属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0.17±10.38)分和(22.78±11.23)分,非亲属组SIAS、BI分别为(14.75±6.31)分和(17.23±6.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OHS轻中度残障者高于非亲属组高(P<0.05)。结论亲属陪护对脑卒中患者更有益。
李向荣谭涛石学慧李丹丹吴清明刘未艾林旭明陈罡林巧梅周红霞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陪护
针刺、中药与康复结合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与康复结合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就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康复组、联合组(各30例),比较并分析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随访第3个月的FMA、MBI、SS-QOL评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FMA、MBI、SS-QO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FMA、M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升高越明显(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时段的FMA、MBI、SS-QOL评分均较其余三组改善明显(P<0.05),余三组FMA、MBI、SS-QO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肝肾功能、血尿便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应用针刺、中药与康复结合方案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疗效较单一治疗方案好。
姚雯李丹丹陈罡刘恋
关键词:针刺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94例严重脑卒中(牛津残障量表评定均为5级)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中西组加用规范化中医药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观察项目为住院病死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等。结果中西组SSS、FIM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OHS恢复到3级~4级者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较一般卒中单元对患者更有益。
李丹丹李向荣吴清明刘未艾陈罡林巧梅
关键词: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软瘫期、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8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对照组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不分期选穴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arthel指数(BI)、10 s抓握测试(HGRT)、FAC功能性步行量表、肱三头肌和胫骨前肌肌电积分(i EMG)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HGRT、FAC、肱三头肌和胫骨前肌的i EMG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FMA、BI、HGRT、FAC、肱三头肌和胫骨前肌的i EM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软瘫期、痉挛期)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步行功能和手功能,增强患侧肢体抗痉挛肌肌张力。
何可张志萍刘未艾付中应高琼珏陈罡张泓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针刺疗法运动功能障碍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66例发病7d以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简称中西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目前一般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综合治疗,中西组另加规范化中医辨证论治和针刺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神经功能评价、生活能力评价及改良的RanKin积分。结果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中西组死于并发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中西组患者NIHSS、BI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中西组总并发症、呼吸系感染、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90d后随访改良RanKin积分0~3分者例数中西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与一般卒中单元比较,急性脑卒中患者可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医疗模式中更多获益,并能提高非生活依赖和回归社会的比例。
李向荣吴清明刘未艾石学慧易宣超杨智慧谭涛李丹丹封迎帅陈罡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