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坤

作品数:23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关节
  • 9篇关节置换
  • 7篇膝关节
  • 5篇置换术
  • 5篇全膝关节
  • 5篇全膝关节置换
  • 5篇膝关节置换
  • 5篇骨折
  • 4篇胫骨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影像学研究
  • 3篇远端
  • 3篇术后
  • 3篇髋关节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髋关节置换术
  • 3篇假体
  • 3篇股骨
  • 3篇关节镜

机构

  • 23篇同济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冀中能源邢台...
  • 1篇丹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3篇陶坤
  • 10篇蔡明
  • 10篇蔡郑东
  • 8篇楼列名
  • 6篇朱裕昌
  • 5篇李少华
  • 5篇丛锐军
  • 4篇蔡新宇
  • 3篇茅凌洲
  • 3篇张立国
  • 2篇孙业青
  • 2篇吴兴
  • 2篇吴众
  • 2篇郑龙坡
  • 2篇殷钦
  • 2篇杨伟志
  • 1篇孟红波
  • 1篇吴帆
  • 1篇余磊
  • 1篇成欣

传媒

  • 4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传统THA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9年6月,对38例(40髋)患者行后外侧小切口(6~10cm)THA,47例(48髋)患者行传统切口(11~15cm)THA。所有病例均由同一位主刀医生完成手术。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2个月(18~24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感染、假体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小切口THA组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切口近端皮肤擦伤,传统THA组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小切口THA组和传统TH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60~100)min和69(70~17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0(250~520)ml和393(270~60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分别为9.2(6.8~10)cm和16.4(14~24)cm,术后12h引流量分别为211(120~300)ml和249(140~400)ml,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6d和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0分、3.1分、2.3分和4.6分、3.7分、2.4分,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90.5分、91.1分和88.2分、91.2分。术后影像学表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外侧小切口THA在适宜手术适应证前提下与传统THA相比,具有减少软组织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
蔡新宇朱裕昌蔡郑东楼列名蔡明陶坤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传统切口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自动学习系统判断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的计算机自动学习系统判断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和预后的可能性。方法构建基于CIFAR-10的DCNN模型,从数据库中经筛选复核得到40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例用于分析,包括手术治疗病例300例、非手术治疗病例100例。选取200例术前X线片及其扩增50倍后的10000例图像对DCNN进行训练,再采用经过训练的DCNN对另外200例术前X线片扩增图像的手术指征加以判断。临床标准经过三次复核一致并经过临床疗效验证,作为金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DCNN判断结果与临床标准的相关性,DCNN内建精度分析用作参考。结果用于DCNN机器学习的200例与用于判断的200例患者一般情况和治疗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200例学习后,DCNN机器判断结果与临床标准没有相关性(r=0.000,F=0.001,P=0.970)。判断的假阳性率为16.8%(1681/10000),假阴性率为33.0%(3296/10000);扩增10000例后,DCNN机器判断结果与临床标准之间有相关性(r=0.727,止11228.735,P=0.000,R^2=0.529)。软件内建评估的最高精度为0.860。结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自动学习系统有望用于判断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指征,大样本数据学习后判断准确率将显著提升。
丛锐军郑龙坡张瓅韫陶坤刘伟莫向荣郝有恒王苗楼列名蔡新宇朱裕昌
关键词:预后
腓骨头至后交叉韧带胫骨部高度差距的测量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MRI图像上测量腓骨头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间的垂直距离,为术前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概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86侧正常成人膝关节,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扫描,获得图像经Photoshop CS5软件处理,测量腓骨头至后交叉韧带止点的距离,并分析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腓骨头与后交叉韧带胫骨部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8.6±3.5)mm,腓骨头至后交叉韧带胫骨部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2.8±2.8)mm,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腓骨头是术前预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位置的可靠参考标志,TKA术前应常规行膝关节X线片检查,评估后交叉韧带损伤概率。
殷钦陶坤宋希玺丛锐军茅凌洲蔡新宇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交叉韧带胫骨截骨腓骨头
封闭针,“良药”还是“毒药”
2024年
一提到“封闭针”,坊间一直众说纷绘,争议颇大。在各种体育赛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运动员在遭受严重伤病,影响比赛发挥时,下场接受封闭针治疗后,便能迅速重返赛场,继续拼搏而取得好成绩;我们也知道篮球运动员姚明曾经的队友麦迪,不听医疗团队的劝告,强行给自己打封闭针带伤出场,结果毁掉了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
吴众陶坤
关键词:麦迪篮球运动员医疗团队
复合镇痛方案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复合麻醉剂注射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120例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注射组手术结束前予以行关节腔内复合麻醉剂注射,对照组不予以行关节内麻醉剂注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疼痛评分、术后麻醉剂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关节腔内复合麻醉剂注射后,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总的麻醉剂使用量;术后4、8、24 h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le,VAS),注射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48 h两组间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肤瘙痒、意识清醒程度等的监测上,两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复合麻醉剂的关节腔内注射有助于减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总的麻醉剂使用量,具有费用低、并发症少及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
蔡明陶坤李少华楼列名蔡郑东
关键词:吗啡得宝松术后镇痛关节镜
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胫骨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接受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的观察组和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术后骨折断端愈合情况、负重下地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影像学愈合例数、时间以及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HSS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稳定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睢更义张同润刘玉波陈震宇马楠陶坤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不连髓内钉内固定
内翻畸形膝关节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的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膝关节CT扫描图像的比较和分析,评估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在内翻畸形膝关节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包括108侧膝关节,行薄层CT扫描,分为轻度内翻组(内翻小于等于20°)、重度内翻组(内翻大于20°)、正常对照组。在CT图像上定位外髁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EA)、前后轴(anteroposterior axis,AP axis)、后髁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和股骨前轴(anterior femoral axis,AFA)。分别测量AP axis、PCL和AFA相对于SEA的角度,并在不同亚组之间比较各个角度的差异。结果重度内翻组膝关节PCA值较正常对照组和轻度内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内翻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PC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A和FSA值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 axis和AFA较PCL受重度内翻畸形影响较小。但AP axis变异较大,作为参考标志时要谨慎,股骨前轴较稳定,膝关节伴内翻畸形时可以参照此轴放置假体。
殷钦宋希玺丛锐军李西凡陶坤
关键词:膝内翻畸形影像学研究
膝盖骨的“丝滑”理想
2024年
我是镔骨,可能很多人对我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说起“膝盖骨”这个小名,大家一定听说过。我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一顶小帽子盖在膝关节上,因而得名。别看我个子小,为保护膝关节,我始终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有时候也忍不住伤心: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吴众陶坤曹阳(绘图)
关键词:膝关节伤心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面单纯修整与髌骨成型术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单纯髌骨面修整和髌骨成型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5年1月至12月对36例(72膝)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化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假体(P...
朱裕昌蔡郑东吴兴陶坤孙业青杨伟志
关键词:成形术髌骨修整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传递
滑车线与股骨远端假体旋转轴线关系及其稳定性的影像学研究
2017年
目的 探讨滑车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作为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线标志物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从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膝关节CT检查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影像学资料,共75例75侧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名,女39名;年龄23-60岁,平均(44.7±11.5)岁.在CT图像上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前后轴、后髁轴、滑车线,以外科经股骨上髁轴为参照,测量前后轴、后髁轴、滑车线相对于该轴线的旋转角度,分别表示为APSA、PCA、ATSA,比较APSA、PCA、ATSA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比较三条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旋转角度的稳定性.结果 75例75侧膝关节中,APSA为86.38° ±2.40°,男性86.73° ±2.51°、女性86.06° ±2.26°;PCA为3.89° ±1.67°,男性3.62° ±1.72°、女性4.13° ±1.45°;ATSA为8.17° ±2.01°,男性8.42° ±1.89°,女性7.94° ±2.08°.不同性别间ATSA、PCA、A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检验提示,分别与前后轴、后髁轴相比较,滑车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的角度的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通过对正常膝关节的影像学测量分析,滑车线作为全膝置换术中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参考线的稳定性较好,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
殷钦成欣李云龙从锐军陶坤
关键词:旋转对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