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锋

作品数:45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文学
  • 10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8篇人工智能
  • 12篇阿多诺
  • 9篇艺术
  • 8篇美学
  • 7篇语言
  • 7篇哲学
  • 5篇文学
  • 4篇鲍勃·迪伦
  • 3篇意向性
  • 3篇哲学阐释
  • 3篇官能
  • 2篇大众
  • 2篇大众文化
  • 2篇疫情
  • 2篇哲学反思
  • 2篇智能技术
  • 2篇智能语言
  • 2篇世界文学
  • 2篇思维
  • 2篇人工智能语言

机构

  • 43篇南开大学
  • 5篇波恩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天津财经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3篇陶锋
  • 2篇周璇
  • 2篇刘伟
  • 1篇蒋月
  • 1篇孙煜华
  • 1篇陈凌懿
  • 1篇李蕊佚
  • 1篇刘培峰
  • 1篇窦鹏娟
  • 1篇韩大元
  • 1篇侯欣一
  • 1篇孙宪忠

传媒

  • 5篇文艺争鸣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外国文学
  • 2篇人文杂志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美育学刊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中国书法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艺术广角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编辑的法律与伦理问题被引量:2
2019年
跨域同仁聚焦公共话题,本辑围绕基因编辑的法律与伦理议题,各位学者基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做出不同的评议。为尊重言论,兹实录对话,仅做最低限度的技术处理。
韩大元孙宪忠侯欣一刘培峰蒋月陈凌懿李蕊佚陶锋孙煜华窦鹏娟邹兵建
关键词:伦理问题法律基因议题
反视觉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视阈中的培根艺术被引量:2
2015年
视觉中心主义、视觉的知性化一直是西方美学和艺术中的潜藏的原则,现代哲学家和艺术家试图打破这种传统,建立起一套以感受为基础的美学和艺术理论。本文试图以培根的艺术为分析对象,探讨绘画中体现非视觉感觉——如触觉、视-触觉的可能。艺术应该表现一种比视觉更基础的感觉——在场感,这种感觉才是一切感觉和知性的基础,这种在场感就是生命的共振、生命的共同在场。
陶锋
关键词:触觉培根
小冰的诗 艺术?灵性?——“人工智能文学”可能吗?
2018年
2017年,我刚从德国访学回来,有人送了本诗集给我——《阳光失了玻璃窗》,随手翻了翻,看到了这样的诗句:“河水上滑过一对对盾牌和长矛/她不再相信这是人们的天堂/眼看着太阳落了下去/这时候不必再有爱的诗句/全世界就在那里/早已拉下了离别的帷幕”,如果有人说写出这诗句的作者还不到四岁,
陶锋张祎
关键词:人工智能艺术文学玻璃窗
大众文化还是精英艺术:论鲍勃·迪伦作品的艺术性被引量:5
2017年
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艺术,人们对鲍勃·迪伦的艺术定位不一。本文试图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入手,对迪伦的艺术进行分析。鲍勃·迪伦的民谣歌曲形式来源于大众,但是他通过学习吸收精英艺术(如现代派)的手法,并且发展了民谣本身的否定性和批判性,使得民谣不断地朝向形式自律的方向发展,因此,迪伦的作品结合了大众文化和精英艺术各自的优点——真实的生活以及本真性、否定性,而自觉批判了深受文化工业控制、过于形式脱离生活的弊病,真正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陶锋周璇
关键词:鲍勃·迪伦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精英艺术本真性
人工智能文学的三重挑战被引量:3
2023年
人工智能文学指的是人工智能作为代理主体,在独立或者半独立状态下模拟生成人类文学作品。虽然人工智能文学生成已经成为现实,但是它仍然面临三重挑战。首先,从文学语言来看,人工智能难以生成具有“审美逻辑”的语言。阿多诺等人认为,艺术的逻辑是具有辩证特性的逻辑。这种辩证性是人工智能程序难以实现的。其次,从艺术性来看,人工智能文学产品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但是却不具有艺术的核心要素,如情感、在场感和超越性,这些要素与生命、身体等联系紧密。最后,从社会批判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艺术进一步发展了机械复制艺术,是技术对艺术的高级整合。人们应该警惕机器对人的异化,应该重视艺术中的辩证要素,促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陶锋
关键词:语言阿多诺
人工智能文艺领域的伦理与治理被引量:2
2023年
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发展相应地会带来个体与社会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个体权益、隐私和情感产生影响,还会导致信任危机、加剧数字鸿沟、歧视和文化产业就业等问题。这些伦理和社会问题,追溯其根源在于以下三点。一是控制与自由:人工智能比机器更进一步,会从智力活动上异化和控制人类,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文化工业的有力武器。二是人机关系: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人机不和谐关系,寻求一种人机和谐。三是艺术与技术关系: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可以使技术向善发展。我们最终需要通过审美理性来引导理性与技术的发展,借鉴中国传统的和谐、诚信等思想来塑造人机关系,制定行业伦理原则规范人工智能艺术的研发和应用。
陶锋
关键词:伦理
艺术标准的嬗变——阿多诺论艺术的真理内容
2013年
以美丑作为艺术标准,在现代艺术中发生了改变,阿多诺提出了真理内容这一新的艺术标准,用来区分真艺术和文化产业。真理内容具有救赎性、否定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对真理内容的阐释和把握必须借助于概念,这也是现代美学的任务。但是阿多诺在重视艺术的理性特征的同时,忽视了艺术的感性特征,艺术的标准应该是复合的,无功利的审美情感是艺术的普遍标准和最低标准,可以用来区别审美经验和非审美经验,而艺术的真理内容则是艺术的最高标准和目标。
陶锋
关键词:艺术标准阿多诺
阿多诺哲学中的语言思想研究
2020年
阿多诺的语言思想是其哲学和美学的基础,其语言理论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传统语言的批判、通过吸取艺术语言的合理因素来重建人类语言以及重视语言中的真理内涵等。阿多诺试图将分裂的物化语言重新改造为统一的本真的语言——一种审美的语言。只有改造了语言,才能改变传统的同一性哲学和认识论。阿多诺试图通过对"奇想""重构"等方式将已经分裂的语言统一起来。艺术语言里包含了真理内涵,成为了本真语言的借鉴。
陶锋
关键词:阿多诺语言美学构形
人工智能翻译与“世界文学”
2019年
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智能文学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智能文学有紧密的联系,首先,两者的基础都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都要先解决人工智能如何处理人与机器的沟通问题。其次,人工智能翻译中所要克服的最难的地方——如何翻译文学性语言,与人工智能文学如何生成文学性语言是一样的,因此,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做好,就能实现人工智能翻译和人工智能文学了。
陶锋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学翻译
设计与理性:人工智能设计的美学反思
2023年
本文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设计发展的历程并试图对其进行定义与分析:人工智能设计主要指的是人工智能程序自动或者半自动地生成艺术设计类产品的过程。其次,本文从美学角度对人工智能设计进行如下反思:一是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的人机关系,是对抗还是重生,并指出了人工智能对设计主体性的挑战和改变;二是延续本雅明与阿多诺对机械复制时代的争论,认为人工智能设计是智能文化工业的体现,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设计中自由与限制、确定性与偶然性的冲突;三是提出“设计理性”概念,并认为其是对工具理性的反思与超越。人工智能设计的美学反思需要我们对人机关系进行重新解读,机器是对人的辅助而非取代,我们应避免人工智能对创意领域的过度渗透,实现可控情况下人机的和谐共生。
陶锋梁正平
关键词:交互设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