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深

作品数:15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浆
  • 4篇蛋白
  • 4篇蛋白原
  • 4篇凝血
  • 4篇纤维蛋白
  • 4篇纤维蛋白原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聚体
  • 4篇梗死
  • 4篇二聚体
  • 3篇血功能
  • 3篇血浆纤维
  • 3篇血浆纤维蛋白
  • 3篇血浆纤维蛋白...
  • 3篇血小板
  • 3篇脂蛋白
  • 3篇凝血功能
  • 3篇D-二聚体
  • 3篇IL-17

机构

  • 15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作者

  • 15篇韦深
  • 13篇唐万兵
  • 12篇蔡洁丹
  • 9篇李观强
  • 5篇高洪丽
  • 4篇万彦彬
  • 4篇王蕾
  • 4篇李梅笑
  • 3篇武胜
  • 3篇陈辉雄
  • 2篇张福文
  • 2篇吴召熙
  • 2篇方伟强
  • 2篇刘美描
  • 2篇余雪涛
  • 2篇邱文冰
  • 1篇梅树江
  • 1篇许耘箔
  • 1篇万志成
  • 1篇洪雄新

传媒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蛋白酶相关载脂蛋白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蛋白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ICU内3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人ICU第1天血浆中NGAL浓度,同时进行APACHEII评分及SOFA评分,记录预后。同时取17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血浆NGAL浓度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研究组血浆NGA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34);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NGAL浓度较非脓毒症患者显著升高(P=0.021),而WBC计数、体温和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129、0.974和0.428);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患者入[CU时血浆NGAL浓度较非AKI患者显著升高(P=0.027);恶化组血浆NGAL浓度、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好转组(P值分别为0.030、0.002和0.001),血浆NGAL浓度、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对患者死亡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95%C10.550—0.884,P=0.023)、0.770(95%C10.616—0.925,P=0.005)和0.796(95%C10.650~0.937,P=0.002),以NGAL等于79.56ng/mL作为预测死亡临界点,其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0.5%。结论血浆NGAL浓度可能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同时也可能是感染的另一敏感生化指标,但需更多的研究。
刘美描邱文冰吴召熙韦深余雪涛方伟强
关键词:危重患者SOFA评分
凝血因子Ⅶ和凝血功能参数在产后出血诊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FⅦ)浓度和凝血功能参数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产后出血量对3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产后出血量500~800ml 25例为1组,产后出血〉800ml 10例为2组,在产前24h,对产后出血患者及110例正常生产孕妇进行F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检测和分析。结果:1产后出血患者1组和2组F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组和2组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2组Fb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1组比较,2组Fbg降低(P〈0.05),FⅦ、PT、APT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检测临产孕妇FⅦ水平和凝血功能参数对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蔡洁丹唐万兵郑楚忠高洪丽王蕾韦深
关键词:凝血因子凝血功能
早产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I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2例早产孕妇(早产孕妇组)产前和产后(24h内)及60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对照组)进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和分析。结果(1)早产孕妇产前的FIB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D-D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产前比较,产后FIB降低(P〈0.05),D-D显著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早产前后监测FIB、D-D水平对预防异常出血等产科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韦深唐万兵高洪丽王蕾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早产
血浆纤维蛋白原、IL-17水平与脑梗死病程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IL-17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 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 cm3),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 cm3);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型:按照NIHSS进行评分,重型组(30~42分),中型组(15~29分),轻型组(0~14分)。脑梗死组在发病24 h内采集抗凝血标本,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则IL-17的含量,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FIB。结果大梗死组发病24 h内FIB、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小梗死组发病24 h内FIB、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发病24h内FIB、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小型组发病24 h内FIB、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FIB、IL-17水平与小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FIB、IL-17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FIB、IL-17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定期检查FIB、IL-17水平对预防脑梗死很有价值。
唐万兵李梅笑李观强武胜万彦彬韦深蔡洁丹
关键词:脑梗死纤维蛋白原IL-17
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急性大失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唐万兵蔡洁丹韦深李观强张福文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冷沉淀输注急性大失血
不育症患者精液病原体感染与形态学参数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感染与精液形态学参数的关系,探讨精液病原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对261例不育男性受检者的精液进行UU、CT、NG检测,分别作液化时间、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 261例患者精液UU阳性65例,感染率为24.90%;CT阳性13例,感染率为4.98%;NG阳性10例,感染率为3.83%。按病原体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阳性组液化时间、精子密度、存活率、精子活力及精子形态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CT和NG感染引起精液质量明显下降,可导致男性不育症。
唐万兵李观强陈辉雄万志成蔡洁丹韦深
关键词:精液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和139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细胞参数: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和分析。结果 (1)临产孕妇的Fbg、D-D、RDW、WBC、PLT、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产孕妇的PT、HGB、HCT、RB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产孕妇的aPTT、TT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检测,对预防和冶疗产科一些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唐万兵蔡洁丹韦深王蕾李观强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功能血细胞参数
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蛋白酶相关载脂蛋白在危重患者的应用性研究
余雪涛邱文冰吴召熙刘美描韦深方伟强
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为AMI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确诊为AMI患者93例,其中再通组77例,未通组16例;并选取同期非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浆Fib、Plg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患者溶栓治疗前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溶栓前比较,AMI患者溶栓治疗6h后Fib和Plg水平明显降低(P<0.01),48h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AMI患者溶栓治疗6h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治疗前再通组与未通组比较,Fib、Plg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6h后,再通组Fib、Plg水平较未通组明显降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Fib、Plg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韦深蔡洁丹高洪丽郑楚忠张万霖唐万兵
关键词:心梗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D-二聚体溶栓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脂蛋白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网织血小板比率(IPF)、D-二聚体(D-D)和脂蛋白a(Lp-a)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PLT、PDW、MPV、PCT、IPF、血浆D-D和血清Lp-a进行检测及分析,选择健康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PLT、PCT明显减少(P<0.01);PDW、MPV、IPF、D-D和Lp-a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D-D和Lp-a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辉雄唐万兵李观强蔡洁丹韦深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网织血小板D-二聚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