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
- 作品数:37 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农业科技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玉米ZmCKX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 2015年
-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降解细胞分裂素,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克隆和分析玉米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Zm CKX),为研究Zm CKX在玉米抗逆反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运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Zm CKX基因的c 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表明,PCR扩增出一条约1035 bp的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相似。将目的片段与p MD-19t构建的p MDZm CKX重组质粒并转化为DH5α,经检测片段与原始片段大小相同。Blastn分析结果表明,其与Zm CKX1的相似性为99%。对该基因序列分析表明,Zm CKX基因编码的蛋白的开放阅读框为1035 bp,起始位点为23 bp,终止位点为1057 bp。Zm CKX基因长1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它与Zm CKX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99%。Zm CKX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
- 刘建怡张彦彦宋玉峰潘金豹韩俊南张杰王维香史利玉王晔孙清鹏卢敏
- 关键词:玉米克隆原核表达载体
- 一种植物种子发芽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种子发芽盒。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种子发芽盒,包括盒体(1)和与其匹配的盖体(2),所述盒体具有底壁和盒体侧壁,所述盖体具有顶壁和盖体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发芽盒腔体的上部设有一发芽床板(3),所述发芽...
- 谢皓陈学珍潘金豹杨柳康恩宽韩俊南张杰
- 文献传递
-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的比较定位与候选基因的克隆
- 韩俊
-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比较基因组学图位克隆
- 一种种子发芽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子发芽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底座,第一筒体可拆卸和第二筒体连接,底座连接在第二筒体的底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外层器壁和内层器壁,在第一筒体或第二筒体两层器壁形成的间隙处周向设...
- 李润枝秦文韬赵阳佳王晔李玮瑜麻玲源王程韩俊谢皓
- 文献传递
- 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被引量:22
- 2016年
-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一种豆科作物典型的刺吸性害虫,近几年在北京地区危害大豆严重,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介绍了点蜂缘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旨在为大豆产区该虫害的防治提供帮助。
- 谢皓陈立军韩俊王程
- 关键词:大豆
-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遗传分析研究进展
- PPO 活性高低是影响面条等食品色泽及其品质的关键因素,遗传改良是降低 PPO 活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全麦粉法测定了131份小麦品种,其两年 PPO 活性相关极显著,r=0.839;扬麦158×淮麦18组合 376个 F单...
- 马传喜王晓波司红起韩俊周娜何克勤
-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
- 文献传递
- 扬麦158×淮麦18组合早代PPO活性变异及其遗传分析
- 以多巴(L-DOPA/MOPS)为底物,用3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来源不同的20个小麦样品的PPO活性,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测定方法,而选出一种快速、高效、稳定检测PPO活性的方法。并用选定的方法测定了小麦组合(扬麦158...
- 韩俊
- 关键词:小麦PPO活性
- 文献传递
- 玉米E3泛素连接酶类基因ZmGW2-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提高玉米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而籽粒大小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本研究根据水稻中已克隆的决定籽粒产量的主效基因Os GW2(RING型E3泛素连接酶)的序列信息,利用3’-RACE和RT-PCR技术从玉米基因组中分离出其直系同源基因,并对克隆的目的基因进行序列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玉米同源基因编码区长为1287 bp,编码428个氨基酸残基。Blastx功能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E3泛素连接酶类蛋白,该基因的编码序列与Os GW2的编码序列相似度高达83%,将其暂时命名为ZmGW2-1,且ZmGW2-1在雌穗中高度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玉米雌穗的发育调控。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孔曼丽李彩云孙清鹏卢敏王维香潘金豹韩俊
- 关键词:玉米E3泛素连接酶克隆
- 燕大1817/北农6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7
- 2015年
- 小麦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小麦骨干亲本燕大1817与优良品系北农6号衍生的269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在北京和河北石家庄的2年田间试验数据,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高密度SNP和SSR遗传连锁图谱进行穗长、穗粒数和穗粒重 QTL定位。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9个穗部性状加性效应 QTL,其中10个穗长QTL分布于1B、2D、3A、3B、4A、5A、5B、6A和7D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96%~9.63%, QSl.cau-4A.2在所有5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89%~9.62%,另有7个QTL能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被检测到;8个穗粒数相关QTL分布于1A、3A、3D、4A和5B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06%~11.17%,为单个环境QTL。11个与穗粒重相关QTL分布于1A、1B、2A、2D、3A、4D、5A、5B和6B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79%~16.12%,其中QGws.cau-1B、QGws.cau-3A和QGws.cau-6B.2在2个或者2个以上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另外,鉴定出6个分布于1A、2D、3A、4A和5B染色体上的QTL富集区段。
- 吴秋红陈娇娇陈永兴周升辉傅琳张德云肖尧王国鑫王振忠王立新韩俊袁成国尤明山刘志勇
-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穗部性状QTL
- 玉米NAC转录因子片段的克隆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以三叶期玉米幼苗为材料,根据NAC转录因子特有的保守结构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得一个玉米NAC转录因子的基因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NAC转录因子基因片段为230 b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NAC家族的NAM亚类。该片段的获得为克隆玉米NAC转录因子基因全长,进而为玉米抗逆育种奠定了基础。
- 王彦威潘金豹韩俊张秋芝南张杰孙清鹏
- 关键词:玉米NAC转录因子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