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轶鹏
- 作品数:11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各血清炎性标志物对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的识别能力。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65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MRI影像学特征分为稳定斑块组(2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4例)。不稳定斑块组根据纤维帽是否破裂又分为未破裂斑块组(29例)和破裂斑块组(15例)。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未破裂斑块组和破裂斑块组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D40L:x^2=6.45、12.04和16.23,P〈0.01;MMP-9:F=2.55、5.10和4.69,P〈0.05)。不稳定斑块组和破裂斑块组患者血清PAPP-A浓度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1和13.55,P〈0.05),破裂斑块组患者血清PAPP—A浓度水平高于未破裂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19,P=0.000)。sCD40L≥673.22ng/L(OR=22.47,95%CI:2.11~239.81,P=0.01)、MMP-9≥84.09μg/L(OR=10.01,95%CI:1.74—57.78,P=0.01)、PAPP—A≥0.101μg/L(OR=14.29,95%CI:2.69—75.90,P=0.002)与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相关。结论血清sCD40L、MMP-9、PAPP—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较高的血清sCD40L、MMP-9、PAPP—A水平可能提示斑块易损或破裂。
- 韩轶鹏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李妹玉刘佰运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炎症
-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诊治策略及疗效。方法68例60岁以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颅内动脉瘤72个,47例患者(59个动脉瘤)接受栓塞治疗,6例患者(6个动脉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7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结果57个动脉瘤被成功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6.6%,其中致密栓塞40个(占70.2%),不完全栓塞17个(占29.8%);47例患者中,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良好39例(占83.0%),较差7例(占14.9%),死亡1例。结论对于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特别是存在颅内动脉瘤者,积极的干预措施如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韩轶鹏王大明姜宏志沙成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
- 中颅底骨折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颅底骨折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本组61例中颅底骨折患者中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41例,除1例采用开颅修补硬脑膜,其余采用保守治疗;相关脑神经损伤31例,对于伤后即刻出现的面瘫,早期采用面神经管减压;颈内动脉海绵窦漏(CCF)3例,采取介入手术治疗。结果脑脊液漏患者均得到治愈,脑神经损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CCF患者均治愈;死亡2例。结论绝大多数中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能得到治愈,不需要开颅修补硬脑膜;对于伤后立即出现的面瘫,根据薄层CT扫描确定损伤部位,早期面神经管减压有助于面神经恢复;早期发现CCF并及时处理对患者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
- 缪国专韩轶鹏赵卫良柳生茂郑永张峰陈宇
- 关键词:面神经减压脑脊液漏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6例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28)。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48.3%)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23.4%)、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8.8%)均低于对照组(46.9%和34.7%,均P<0.01);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区外引流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三个影响因素方面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营养四个方面差异更明显。结论运用PDCA循环的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 武化云李娟韩轶鹏刘佰运杨慧宁
- 关键词:PDCA重型颅脑损伤
- 75岁以上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分析75岁以上患者脑血管造影实施、病变分布、并发症等情况。方法83例75岁以上患者行全脑及双锁骨下动脉造影术,缺血性脑血管病61例(73.5%),出血性脑血管病22例(26.5%)。结果83例造影中78例(94.0%)造影经股动脉完成,11例(13.3%)造影中应用复合弯曲导管。缺血性脑血管病例中前循环狭窄107处(占67.3%),后循环52处(占32.7%);硕外97处(占61.0%),颅内62处(占39.0%);发现8例(占13.1%)患者存在9个未破裂动脉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中16例(72.6%)存在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19个。5例(6.0%)出现并发症,一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2.4%),穿刺点血肿2例(2.4%),尿潴留1例(1.2%)。结论脑血管造影术作为一项诊断技术对75岁以上脑血管病患者是较安全的。
- 韩轶鹏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缺血脑血管造影术
- 大剂量万古霉素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万古霉素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大剂量万古霉素治疗(1 g,静脉滴注,持续2.5 h,1次/8 h)。结果 6例均治愈,治疗周期为6~26 d,平均为14.66 d。6例均未出现肾功能损害和红人综合征;但2例出现轻度白细胞减少症,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72×109/L、3.18×109/L。结论万古霉素以上述方案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良好、用药安全。
- 尹立山刘佰运缪国专姜林谢森韩轶鹏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感染万古霉素疗效
- 含银敷料在颅脑创伤患者难愈性复杂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
- 目的:观察含银敷料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临床常用四种含银敷料在感染性伤口换药中效果.
方法:对伤口进行评估,根据敷料的特点及价格,将泡沫银(银氨化合物)、聚乙烯网(金属银)、愈邦纱布(纳米银),聚酯网(磺胺嘧啶银...
- 武化云刘佰运李娟韩轶鹏
- 关键词:感染性伤口护理质量安全性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各血清炎性标志物对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的识别能力,为早期识别易损性颈动脉斑块探索新的途径。
方法:研究对象为65例经相关影像学检查证明存...
- 韩轶鹏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标志物
- 文献传递
- 中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
- 目的 总结中颅底骨折及伴随症状的治疗特点及经验。方法 5年来我院收治的58例中颅底骨折患者,其中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41例,相关颅神经损伤3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漏(CCF)3例,相应采取保守治疗和包括介入的手术治疗。结果 ...
- 缪国专韩轶鹏刘佰运武化云
- 关键词:脑损伤脑脊液漏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75岁及以上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观察75岁及以上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60例年龄≥75岁、接受过介入治疗的颈动脉、椎动脉或近段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介入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 60例患者,年龄75~89岁,平均(78.9±3.7)岁;其中93.3%有脑缺血症状,全部病例有内科并存症;同时有2处以上脑动脉狭窄超过30%的患者占91.7%.共有84处狭窄接受介入治疗,置入支架84个,83个成功,技术成功率98.8%;治疗血管术前平均狭窄率(80.8±12.9)%,术后(7.1±9.5)%;术中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8.3%,永久并发症发生率5%;术后症状好转率87.5%.随访5~99个月,平均(36.7±26.3)个月,随访期间脑梗死发生3例,4例死亡(心肌梗死2例,肺癌脑转移1例,脑出血1例);影像随访率78.3%,包括66个支架,再狭窄发生率9.1%,其中椎动脉再狭窄发生率21.7%,颈动脉2.6%,锁骨下动脉0%.结论 75岁及以上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技术操作可行;但75岁及以上患者常多发血管病变,并存症多,需较高的手术技巧和综合的临床处理.
- 刘加春王大明刘芳王利军陆军祁鹏韩轶鹏姜学丽翟乐乐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