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玉平

作品数:63 被引量:75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1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篇作物
  • 17篇气候
  • 15篇作物生长
  • 14篇玉米
  • 10篇作物生长模型
  • 9篇小麦
  • 7篇冬小麦
  • 7篇遥感
  • 7篇农业气象
  • 7篇气候变化
  • 7篇气象
  • 6篇遥感信息
  • 6篇水分
  • 6篇作物模拟
  • 6篇作物模拟模型
  • 5篇生长模拟模型
  • 5篇土壤
  • 5篇土壤水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林

机构

  • 6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通辽市气象局
  • 3篇湖南省气象科...
  • 2篇宁夏气象防灾...
  • 2篇江西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作者

  • 63篇马玉平
  • 29篇王石立
  • 19篇俄有浩
  • 12篇孙琳丽
  • 12篇霍治国
  • 9篇王培娟
  • 8篇邬定荣
  • 7篇杨建莹
  • 7篇张黎
  • 5篇庄立伟
  • 5篇景元书
  • 4篇韩颖娟
  • 4篇官景得
  • 4篇李剑萍
  • 4篇王馥棠
  • 4篇郭建平
  • 3篇吴玮
  • 3篇徐芸皎
  • 3篇房世波
  • 3篇赵俊芳

传媒

  • 9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作物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气象科技合作...
  • 2篇Agricu...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茶树春霜冻害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21年
茶树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在早春萌发时易遭受霜冻害。我国茶树春霜冻多发于长江中下游,霜冻灾害指标可按照获取方法、数据类别、气象数据的时间尺度进一步细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茶树春霜冻发生次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其危害不可忽视;其中,江南茶区茶树春霜冻的发生频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大。茶树春霜冻影响评估目前多集中于江、浙、皖、赣等茶区,且逐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风险评估主要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今后,完善茶树春霜冻气象指标、构建基于茶园小气候的茶树春霜冻灾害指标、阐明全国茶树春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开展精细化茶树春霜冻风险评估将备受关注。
王培娟唐俊贤金志凤马玉平陈惠
基于遥感信息的作物模型重新初始化/参数化方法研究初探被引量:22
2005年
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的结合有助于利用遥感监测的大范围植被信息解决作物模型区域应用时模型初始状态和参数值难以确定的问题.该文借助叶面积指数(LAI)将经过华北冬小麦(Triticum aestivium)适应性调整的WOFOST模型与经参数调整检验的SAIL-PROSPECT模型相嵌套,利用嵌套模型模拟作物冠层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在代表点上借助FSEOPT优化程序使模拟SAVIs与MODIS遥感数据合成SAVIm的差异达到最小,从而对WOFOST模型重新初始化.结果表明,借助于遥感信息,出苗期的重新初始化使模拟成熟期与按实际出苗期模拟的结果相差在2天以内,模拟的LAI和总干重的误差比按实际出苗期模拟结果的误差降低3~8个百分点;返青期生物量的重新初始化使模拟LAI和地上总干重在关键发育时刻的误差降至16%以内,模拟LAI和贮存器官重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更加接近实测值;对返青期生物量的动态调整显示返青到抽穗期间较少次数的遥感数据即能有效地提高作物模型的模拟效果.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该文在作物模型本地化、重新初始化变量和优化比较对象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而利用遥感数据动态调整作物模型初始状态或参数值更具有新意.该文对区域尺度上利用遥感信息优化作物模型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探讨性意义.
马玉平王石立张黎侯英雨
关键词:作物模拟模型遥感
国外作物模型区域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1
2002年
文章针对目前作物模拟模型从单点和田间尺度应用于更大区域尺度的问题 ,介绍了诸如模型数据标准化、模块化建模、作物模型和天气发生器结合、作物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作物模拟与遥感技术结合、区域升尺度连接。
刘布春王石立马玉平
关键词:作物模拟模型天气发生器农业模块化气候因子
基于升尺度方法的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型初步研究 Ⅰ.潜在生产水平被引量:21
2005年
作物生长模型是在田间尺度上开发的,而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长信息更受决策部门的关注。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需要解决升尺度连接(Scalingup)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本文利用以经纬度为权重的IDW空间插值法对气象数据和与温度有关的作物参数进行空间插值;根据华北冬小麦的品种地带性分布特点进行了冬小麦品种参数的气候生态类型分区;利用冬小麦适宜播期温度指标,通过对实际温度的空间插值获得了播种日期的空间分布,初步解决了作物模型的升尺度问题。利用不同气候生态区域的代表站点资料对欧洲作物模型WOFOST进行了参数的适应性调整,较好地模拟了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生长模拟验证的误差基本在允许范围之内。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潜在生产(水肥适宜)水平下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拟模型,区域模拟检验表明,模拟发育期与实测发育日期的空间分布大致相符,模拟产量和实际产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以上结论表明,本研究采用升尺度方法建立区域作物生长模型是可行的。本文可为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区域作物生长模拟奠定基础。
马玉平王石立张黎庄立伟
关键词:作物模型冬小麦
从东北玉米冷害预测模型展望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技术的发展被引量:13
2006年
以东北玉米冷害预测为例,介绍了近年发展的基于热量指数预测的热量年型统计预测模型和基于玉米生长模式的机理性预测模型,比较了两类模型在预报原理、预报对象、预报时效及准确率等方面的各自差别和利弊,探讨了两类模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可能方法,展望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王石立郭建平马玉平
关键词:东北玉米
基于SPOT/VEGETATION数据的陕甘宁退耕还林区植被分类被引量:4
2009年
以评估退耕还林/还草的气候、生态效应为目的,利用多时相SPOT/VEGETATION数据,将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选定合适的阈值对西北地区植被及作物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与统计面积、实际调查结果相比,精度在85%以上。
李剑萍官景得韩颖娟王石立马玉平
关键词:多时相阈值
华北平原农田CO2浓度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20年
旨在了解农田CO2浓度长期动态变化特征、趋势、浓度增量分布模式等,收集了2007-2018年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开路式涡相关CO2浓度观测数据。研究了华北平原农田CO2浓度的年际、年内、昼夜和CO2通量等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华北平原农田CO2浓度与城市站和大气本底站CO2浓度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华北平原农田CO2年平均浓度显著升高31.0μmol/mol(r=0.263,P<0.01),年均增幅(2.58μmol/mol)与全球和瓦里关本底站大气CO2浓度增幅接近,但农田CO2浓度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波动巨大,日平均浓度和逐时平均浓度标准差分别为33.7、33.5μmol/mol。夜间CO2平均浓度395.8μmol/mol,比白天高36.2μmol/mol(10.1%),8月最高差值达到74.4μmol/mol(20.6%)。在作物生长季节,5月和8-9月白天CO2浓度出现的两个谷值准确地对应了CO2通量动态变化的两个峰值,表明4-9月昼间CO2浓度和通量动态变化很好地反映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过程、农事活动和农田碳交换的关系。农田CO2浓度动态变化与城市、湿地和大气本底站的变化特征不同,表明其动态变化的形成机制有差异。农田CO2浓度昼夜及季节变化特征为研究和评估CO2浓度升高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提供指导依据。
俄有浩霍治国赵花荣马玉平
关键词:华北平原农田CO2浓度
作物模拟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中的研究初探被引量:41
2005年
针对农业气象业务的需求,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0年5个代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作物资料,应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评估东北区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作为评价标准的平均气候状态下平均模拟生物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从生物量变化、温度和水分条件影响等方面进行实时动态评价和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实际评价个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马玉平王石立王馥棠
关键词:作物模拟模型农业气象条件气象资料全生育期气象站
中国普通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被引量:11
2021年
发展油茶产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益,促进精准扶贫并改善生态环境。对油茶进行全国尺度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可以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中国分布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普通油茶为对象,选择年平均气温、1月和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关键气候因子,计算主产区(即种植面积在6667 hm2以上的县市)的关键因子值。基于这些因子值,采用改进的气候相似距法进行全国1 km×1 km网格的普通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中国普通油茶的最适宜区面积为98×104km2,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和浙江四省及周围省的相邻区域;适宜区面积和次适宜区分别为52×104和80×104km2,依次分布在最适宜区的外围;次适宜区北界约为北纬33.5°,西界约为东经111.5°,南界和东界不明显;湖南省的最适宜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江西、广西、浙江和福建,五省合计约占全国最适宜区面积的70%;与多种来源实际种植面积资料对比表明,区划较好地反映了普通油茶的种植状况;与主产区气候特征对比表明,区划较为准确地区分了普通油茶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气候特征。本研究明确了普通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的分布,可为油茶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支撑。
邬定荣王培娟霍治国袁小康姜会飞杨建莹马玉平郭水连
关键词:气候适宜性普通油茶区划
针对华北小麦越冬的WOFOST模型改进被引量:47
2005年
华北冬小麦生育期间存在较长的越冬休眠期,利用作物模型准确模拟冬小麦越冬过程有利于改善模型的模拟效果。本文针对华北地区气候特征和冬小麦品种生态类型,从冬小麦越冬、返青的气象指标出发对WOFOST模型进行了参数调整,从而实现了该模型对越冬物候期的模拟。根据返青后实际观测资料对返青期生物量的重新初始化,使WOFOST模型可以模拟出华北冬小麦的越冬损耗现象,并使模拟整个生育期地上生物量的平均拟合优度和关键发育期生物量的相对误差有所降低,为WOFOST模型适应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及区域应用奠定了基础。
马玉平王石立张黎
关键词:WOFOST模型越冬冬小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