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军勇

作品数:164 被引量:690H指数:15
供职机构:海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8篇电气工程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兵器科学与技...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7篇电磁
  • 61篇电磁发射
  • 16篇电动机
  • 15篇电池
  • 14篇电机
  • 13篇直线感应
  • 13篇仿真
  • 11篇电枢
  • 11篇充电
  • 10篇储能
  • 9篇弹丸
  • 9篇电源
  • 9篇混合储能
  • 8篇电容
  • 8篇蓄电池
  • 7篇有限元
  • 7篇直流电动机
  • 7篇直线感应电动...
  • 7篇感应电动机
  • 7篇感应电机

机构

  • 13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6篇海军工程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汉中供电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爱德森(厦门...
  • 1篇西安卫星测控...
  • 1篇广东省电力设...
  • 1篇重庆工业自动...

作者

  • 164篇鲁军勇
  • 29篇马伟明
  • 27篇张晓
  • 21篇李湘平
  • 18篇谭赛
  • 16篇许金
  • 16篇龙鑫林
  • 12篇张永胜
  • 10篇孙军
  • 10篇江峰
  • 10篇孙兆龙
  • 10篇戴宇峰
  • 9篇关晓存
  • 9篇李玉
  • 9篇张育兴
  • 9篇李白
  • 8篇朱博峰
  • 8篇王杰
  • 8篇周仁
  • 8篇李超

传媒

  • 26篇国防科技大学...
  • 26篇海军工程大学...
  • 18篇电工技术学报
  • 16篇中国电机工程...
  • 8篇高电压技术
  • 6篇强激光与粒子...
  • 4篇微特电机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兵工学报
  • 3篇电机与控制学...
  • 2篇船电技术
  • 2篇舰船科学技术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自动化与仪器...
  • 1篇电机电器技术
  • 1篇电气技术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小型电机
  • 1篇火炮发射与控...

年份

  • 13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13篇2020
  • 24篇2019
  • 24篇2018
  • 3篇2017
  • 20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4
  • 2篇2003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获取电磁发射出口速度的测量方法研究
2018年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电枢出口速度,采用测量出口电压的方式增加电枢速度拟合的末端约束,弥补仅基于磁探针阵列获取电枢的位移时间点的不足。首先,推导了磁探针在电磁发射过程中的感应电势,分析了加载电流和电枢速度对磁探针测量位移误差的影响,提出了速度逐步迭代的方式减少测量误差;然后,测量并处理了三次实验数据,实验与仿真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增加约束和迭代算法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武晓康鲁军勇李玉蔡喜元
关键词:电磁发射磁感应强度
导轨式电磁驱动装置三维烧蚀仿真方法及分析
2014年
基于多场耦合理论,推导出考虑烧蚀的电磁场-温度场耦合的物理方程。利用APDL语言编制相应程序,分析了在考虑电枢烧蚀条件下的电流密度和温度的分布状况。电枢三维烧蚀分布与IAT试验结果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块状电枢在导轨间运动过程中,烧蚀首先发生在导轨与电枢接触面前端边缘。在仅考虑焦耳热情况下,电枢前端烧蚀分布比较一致,电枢两侧边缘差别较大;考虑烧蚀和不考虑烧蚀情况下电磁场和温度场分布存在很大不同。此研究为揭示电磁驱动装置烧蚀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关晓存鲁军勇康军张晓
关键词:烧蚀ANSYS转捩电枢
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绝缘体绝缘性能的实验研究
2023年
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绝缘体在发射试验后易出现绝缘性能劣化而影响发射装置寿命。为研究不同劣化因素对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将影响绝缘性能的因素解耦成6个独立状态,并对这6种典型的绝缘劣化形貌的形成和危害进行了讨论,设计了绝缘性能实验。不同试样的表面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积铝和液膜对绝缘劣化的影响最大,杂质和接缝处积铝其次,烧蚀碳化和膛内高温的影响最小;不同试样的直流沿面闪络电压高于交流沿面闪络电压,但二者变化趋势相似,均可以反映材料的绝缘性能;试样的耐受电压能力与其表面电阻率关系密切,积铝和液膜导通了试样表面,杂质和接缝处积铝试样的耐受电压能力较差,约为烧蚀碳化试样的1/2、加热试样的1/4。
胡鑫凯鲁军勇谭赛李白张嘉炜
关键词:绝缘性能表面电阻率
电磁发射用多级混合储能装置充电策略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多级混合储能装置这种特殊、新型储能结构必须实现蓄电池到脉冲电容器的快速充电才能充分展现其技术优势的特点,首先在时序串联充电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效率更高的改进充电策略,在蓄电池组数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并联电池组对电容充电,电压达到一定水平后改变电路结构即将并联电池组转换为串联继续对电容器充电,从而提高充电效率;然后,建立了仿真实验平台,对改进策略和此策略中引入的系数α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α的不同取值对充电效率与恒流区宽度有较大影响,改进后充电效率提高最多可达40.7%。蓄电池到脉冲电容的新型充电策略极大地提高了充电效率,为混合储能更好地应用于电磁发射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超鲁军勇江汉红龙鑫林周仁
关键词:混合储能恒流充电蓄电池脉冲功率源
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的电磁轨道发射运动磁场仿真被引量:7
2020年
针对电磁轨道发射运动电磁场与传统运动电磁场存在的差异性,系统推导其运动电磁场的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建立电磁轨道发射运动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模型,创新性地提出采用Fluent UDS二次开发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仿真得到速度趋肤效应对电磁轨道发射弹丸内部磁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不考虑速度趋肤效应的情况下,在速度趋肤效应的影响下,弹丸中轴线最大磁感应强度由5.6T降到5.2T,且磁感应强度的峰值时刻由放电电流平流段结束时刻提前到平流段的起始时刻。研究方法可对电磁轨道发射膛内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研究结论可为电磁发射弹丸发射磁场模拟平台的搭建提供设计输入。
李湘平鲁军勇谭赛李开杜佩佩
脉冲电流作用下枢轨接触面瞬态摩损量计算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固体导热原理和多物理场耦合理论,推导出电枢表面瞬态磨损量计算方程,同时提出接触电阻和瞬态接触力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电枢瞬态磨损量的计算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磨损量随着接触长度、宽度的变化规律:枢轨接触面的磨损主要分布在前端边缘以及两侧边缘,沿着接触长度方向,磨损量越来越小,沿着接触宽度方向,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中间部分磨损较小。电枢表面磨损率计算结果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高技术研究所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建立电枢磨损量与转捩之间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关晓存鲁军勇
关键词:电磁发射接触力
基于双层梁模型的电磁轨道发射身管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电磁轨道发射身管动态响应影响发射过程中枢轨接触状态和导轨疲劳寿命,以及射击精度,本文将螺栓预紧型电磁轨道发射身管简化为Winkler弹性基础上双层Euler-Bernoulli梁模型,推导身管动力学位移解析解,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电磁发射过程中身管振动过程,从身管振动挠度和导轨与外封装板相对位移两方面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和材料性能对身管振动特性的影响机理,为后续对电磁轨道发射弹道分析,和在连续发射工况下电磁发射装置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蔡喜元鲁军勇谭赛张永胜李白姜远志
关键词:电磁发射应力波
两型PFN脉冲功率电源放电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对两种类型的多模块电容型脉冲功率电源放电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放电过程中各主要功率器件的电气特性及电源对负载的放电效率,并针对I型PFN模块放电过程中反向电压不能释放的缺点,为脉冲功率电源设计了反向电压释放通道。仿真结果表明:二极管和晶闸管等器件的性能受电路拓扑及时序的共同影响,I型PFN对负载的放电效率比II型PFN更高,通过反向电压释放通道可将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反向电压有效回收,以进一步提高放电效率。
王杰鲁军勇张晓戴宇峰
关键词:脉冲功率电源PFN
基于遗传算法的同步感应线圈发射装置参数优化被引量:5
2014年
发射速度和能量转换效率是同步感应线圈型电磁发射装置(SICEML)最重要的两项指标。驱动线圈和电枢的结构参数、驱动线圈匝数以及电枢初始触发位置都会对这两项指标产生影响。以上述参数为变量,以发射速度和能量转换效率之积为目标函数,引入遗传算法对单级SICEML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储能与发射装置总体体积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的系统效率由5.38%提高到13.6%,出口速度由38m/s提高到61m/s,系统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利用单级SICEML样机进行了堵驻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遗传算法的可行性。
郭赟鲁军勇关晓存张晓谭赛
关键词:能量转换效率遗传算法有限元
位移闭环矢量控制在电梯用直线感应电机中的应用
2009年
建立了电梯用直线感应电机在同步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通过检测初级三相电流和次级位移的次级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 6.0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位移闭环矢量控制完全能够满足电梯调速要求。
张明元沈建清鲁军勇许金李维波
关键词:直线感应电机矢量控制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