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妍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硬化
  • 5篇内毒
  • 5篇内毒素
  • 4篇血症
  • 3篇毒素血症
  • 3篇食管
  • 3篇食管反流
  • 3篇食管反流病
  • 3篇胃食管
  • 3篇胃食管反流
  • 3篇胃食管反流病
  • 3篇流病
  • 3篇内毒素血症
  • 3篇胶囊
  • 3篇反流
  • 3篇奥美拉唑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内毒素
  • 2篇致病
  • 2篇致病机制

机构

  • 1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11篇黄妍
  • 10篇周力
  • 7篇张永宏
  • 1篇王燕

传媒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2006年贵...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贵州省中西医...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喹诺酮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典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氟喹诺酮治疗,实验组采用氟喹喏酮和微生态制剂治疗,疗程均为14d;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酶联免疫技术测定血浆中TNF-α、IL-6和PAF的含量,应用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内毒素、TNF-α、IL-6和PAF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氟喹诺酮联合微生态制剂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内毒血症的有效方法。
黄妍周力张永宏
关键词:内毒素类细胞因子类肝硬化
氟喹诺酮、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氟喹诺酮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内毒素以及TNF-α、 IL-6、PAF水平的变化。
黄妍周力张永宏
文献传递
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患者内毒血症40例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黄妍周力张永宏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内毒血症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胞因子反应肝硬化并发症
奥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GER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bid;观察组50例,口服奥镁拉唑肠溶片,20mg,bid,口服枳...
黄妍周力
文献传递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其致病机制
内毒素(endotoxin)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菌及其它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成分中。当这些微生物死亡后或处于高速增殖期时, 会释放内毒素,其化学成分为脂多糖(lipopolysac- charide,...
黄妍张永宏周力
文献传递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其致病机制
内毒素(endotoxin)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成分中,当这些微生物死亡后或处于高速增殖期时,会释放内毒素。其化学成份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
黄妍周力张永宏
文献传递
以左侧大量胸水为主要表现的肝性胸水1例分析
2009年
黄妍周力张永宏
奥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NERD患者随机分成3组,奥美拉唑组(对照组1)40例,奥美拉唑联合吗丁林组(对照组2)40例,奥美拉唑与吗丁林联合枳术宽中胶囊组(观察组)40例,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症状积分。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吗丁林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NERD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及奥美拉唑联合吗丁林组。
王燕周力黄妍张永宏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GER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2次/d;观察组50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2次/d,枳术宽中胶囊1.29 g,3次/d。治疗8周后,复查两组胃镜并评价临床症状。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P<0.05);观察组胃镜治疗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
黄妍周力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奥美拉唑
高淀粉酶血症的诊断进展
通常血清淀粉酶升高,首先考虑胰腺疾病。但是临床上发现非胰源性疾病也会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升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且极易误诊。目前测得的淀粉酶均为血清总淀粉酶,由胰型(PAMS)和唾液
黄妍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