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李骥

作品数:34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建筑科学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8篇桥梁
  • 7篇载力
  • 7篇承载力
  • 6篇有限元
  • 5篇正交异性
  • 5篇正交异性钢桥
  • 5篇正交异性钢桥...
  • 5篇正交异性钢桥...
  • 5篇桥面
  • 5篇桥面板
  • 5篇钢桥
  • 5篇钢桥面
  • 5篇钢桥面板
  • 4篇有限元方法
  • 4篇元方法
  • 4篇设计理论
  • 3篇地下连续墙
  • 3篇应力
  • 3篇平面内稳定
  • 3篇连续墙

机构

  • 25篇中交公路规划...
  • 14篇清华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中交公路长大...
  • 2篇同济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 1篇中交路桥建设...

作者

  • 34篇黄李骥
  • 10篇郭彦林
  • 8篇刘高
  • 7篇唐亮
  • 5篇刘晓东
  • 5篇邓科
  • 5篇王仁贵
  • 4篇吴文明
  • 3篇陈国栋
  • 3篇刘波
  • 3篇兰勇
  • 3篇魏乐永
  • 3篇马军海
  • 3篇刘涛
  • 2篇王宏
  • 2篇袁洪
  • 2篇李正熔
  • 2篇付佰勇
  • 2篇王佳
  • 2篇崔冰

传媒

  • 4篇中国公路学会...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3篇工程力学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公路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现代交通与冶...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大型桥梁防灾减灾与安全控制技术
张喜刚张劲泉张建仁刘高宋晖陈艾荣闫昕郭安薪王玉倩陈政清李惠陈汉宝李传习吴宏波黄李骥吴文明马如进刘天成宋建永赵军唐亮刘敏陈上有过超王晓晶
针对未来特大型桥梁建设面临着建设条件更为复杂、多灾害作用问题更加突出、跨越能力要求更高等三大突出技术问题,国家交通运输部门设立“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特大型桥梁防灾减灾与安全控制技术”(2011318494001),从多...
关键词:
关键词:桥梁建设
腹板开洞工形截面拱的稳定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腹板开洞拱是一种新型结构,它结合了拱和开洞构件的特点,建筑新颖通透,结构自重小,效率高,但开洞拱或实腹拱均缺乏设计方法指导。本课题以实腹拱和开洞拱两条主线,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两者的稳定性能,利用等效思想解决了孔洞...
黄李骥
关键词:稳定性设计方法等效
文献传递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使用寿命判定准则研究
桥梁中广泛使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寿命期性能及其设计使用寿命对桥梁设计使用寿命影响极大,但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使用寿命如何判定和确定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在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使用现状及典型病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预应力混凝...
王仁贵马军海黄李骥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文献传递
高强度U肋加劲钢板残余应力测试及模拟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研究Q420级高强度U肋加劲钢板纵向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切割法对U肋加劲钢板进行了纵向残余应力测试,通过三维实体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和单元生死技术模拟了焊缝填充和焊接过程,比较分析了高强度钢和普通强度钢的残余应力分布特点,探讨了母板厚度及U肋的厚度、间距、宽度、高度对加劲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肋两侧的焊接先后顺序并不影响加劲板的残余应力分布;非焊接区域残余压应力峰值和分布特点与板件材料的屈服强度基本不相关;板件厚度、U肋顶宽和U肋高度是影响高强度U肋加劲钢板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
肖维思王佳刘玉擎黄李骥
关键词:高强度钢加劲板残余应力模型试验
高强度钢加劲板焊接残余应力测试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高强度钢的板肋加劲板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特点,该文利用切割法对板肋加劲板试件进行了应力测试研究,建立了三维实体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单元生死和动态约束技术模拟焊缝填充和焊接热输入过程,对比分析了高强度钢和普通钢的应力分布特点,比较研究了母板厚度、肋板厚度、肋板间距和高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板肋加劲板T型接头角焊缝的焊接顺序与残余应力的分布不相关;高强度钢非焊接区域残余压应力小于普通钢;板件厚度和肋板高度是影响高强度钢的板肋加劲板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
王佳刘玉擎黄李骥
关键词:高强度钢加劲板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应力测试
适用于超高强钢丝缆索的新型主缆锚具设计研究
2024年
随着悬索桥跨径的增大,主缆钢丝的强度等级不断提高,对锚具的合理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主缆锚具的现有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基于2200 MPa级超高强钢丝缆索,对主缆锚具的材料、结构形式与外形尺寸开展初步设计,提出了新型主缆锚具的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锚具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对设计方案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新型主缆锚具受力合理,设计方案可行,锚具壁厚、摩擦系数对锚具应力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并据此提出了锚具的建议优化设计方向。
周勐王佳黄李骥常志军么超逸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钢桥面板U肋-横隔板连接接头应力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我国常用的实腹式横隔板扁平钢箱梁钢桥面板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研究了U肋-横隔板连接接头疲劳裂纹的产生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几种常见的横隔板弧形切口形状及内肋式构造、底部固定式构造等新型构造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传统构造4和新型内肋式构造21的受力性能较为理想,但普遍适用于不同疲劳裂纹形式、加载条件、横梁高度、制造工艺的最优构造形式并不存在,需要采用基于性能的方法进行U肋-横隔板连接接头疲劳设计。
唐亮黄李骥王秀伟刘高
关键词: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有限元方法
薄开孔板连接件抗拔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组合结构索塔中开孔板连接件的抗拔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组合索塔中连接件设计主要考虑抗拔性能。为避免剪坏纵向承重钢筋,需要采用薄板。设计了一批34个单孔薄开孔板连接件抗拔试验,通过反力架上方的穿心千斤顶顶升丝杠实现对连接件的拉拔作用,同时千斤顶的反作用也可以将反力架固定在混凝土基体之上。考察了板厚、开孔位置、钢筋在钢板孔中的相对位置、开孔直径、钢筋直径等参数对其抗拔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钢筋应变的检测,记录钢筋在薄开孔板连接件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总结薄开孔板连接件拔出过程和破坏形态规律,发现其表现为钢板破坏为主,钢筋在孔中位置对其承载力、刚度、延性等均有一定影响;得到了钢筋在连接件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发现钢筋在距中心7cm的位置应力不超过50MPa,推知并排放置的连接件之间互相影响很小。连接件初始及弹性加载阶段荷载-位移曲线特征研究表明,该连接件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总结薄开孔板连接件受力机理,建立预测其抗拔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适用于开孔板连接件钢板部分的抗拔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良好。
朱尧于聂鑫樊健生崔冰黄李骥
关键词:开孔板连接件薄板单孔
实腹圆弧钢拱的平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理论及方法被引量:5
2007年
拱的平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一直没有成熟的规范指导。本文用有限壳单元模型先分析了工形截面两铰圆弧钢拱的平面内弹性屈曲性能,与拱的经典屈曲理论作了对比,指出了必须同时考虑长细比和矢跨比对屈曲荷载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两铰圆弧钢拱受静水压力和其它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屈曲性能,指出了典型破坏机理为拱两侧1/4跨附近形成塑性铰导致结构失效。利用拱的弹性屈曲荷载定义了拱的正则化长细比,用Perry-Robertson公式的形式,建立了拱的稳定系数与正则化长细比的关系,提出了受静水压力的两铰圆弧钢拱的平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方法,并用轴力和弯矩的两项相关公式提出了受其它荷载作用下的平面内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方法。
黄李骥郭彦林
关键词:屈曲弹塑性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郭彦林李桢章程志广花定兴曹平周容柏生武岳马人乐赵俊林邓科兰勇陈国栋周文胜王宏崔晓强李恺平伍国华梁志刘涛黄李骥王洁
该项目组针对主航站楼结构综合技术,包括人字形布置的梭形柱、玻璃幕墙支承体系、玻璃幕墙风振分析、新型箱形截面压型钢板、PTFE膜材屋面系统、后压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及复杂钢结构制作加工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及研究,其主...
关键词:
关键词: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