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纤维蛋白溶解酶和Dispase蛋白酶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和 dispase 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成年的青紫兰兔随机分为4组,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 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1U,B 组纤溶酶2U,C 组 dispa...
- 黄玲王育良王友法王丽丽王海燕
-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解酶玻璃体后脱离
- 文献传递
- 雷珠单抗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PDR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Ranibizumab)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6/2016-07在我院就诊且行23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的严重PDR患者56例56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5~7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0.5mg/0.05mL)且联合微创PPV者30眼分为A组,将接受单纯微创PPV者26眼分为B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眼手术操作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使用电凝次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差异。术后随访6mo。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10±14.23min vs 113.89±17.66min,t=3.703,P=0.0005)。术中A组患者出血眼数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vs 54%,χ~2=6.95,P=0.0084)。A组患者术中平均使用电凝次数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1.15次vs 2.73±1.71次,t=3.72,P=0.001)。术中A组患者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vs 27%,χ~2=4.24,P=0.0396)。术后1mo时A组BCVA提高率较B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vs 73%,χ~2=1.630,P=0.202)。结论:雷珠单抗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PDR可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术中电凝使用次数,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与单纯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 黄玲徐金华林琳
-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
- 纤维蛋白溶解酶和Dispase蛋白酶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和dispase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的青紫兰兔随机分为4组,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1U,B组纤溶酶2 U,C组dispase蛋白酶0.0125U和D组dispase蛋白酶0.025U,对照眼均为眼用平衡盐BSS液0.1 ml。注药前后行眼底镜、裂隙灯和VOLK+90D前置镜以及B超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最后取眼球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电镜结果A组2只实验眼后极部发生不完全性PVD,发生率为33.3%;B、C两组实验眼中各有4只眼发生完全性PVD。发生率为66.7%;D组实验眼有5只眼发生完全性PVD,发生率为83.3%。纤溶酶各组实验眼注药后ERG振幅与术前及对照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正常,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而Dispase蛋白酶各组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细胞和细胞器出现水肿和变性。ERG检测Dispase两组实验眼术后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纤溶酶2U较注射1U更能有效的诱导PVD且对视网膜无明显的毒性作用。而Dispase蛋白酶虽然可迅速有效的诱导PVD,但对视网膜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 黄玲王丽丽王海燕王育良王友法
-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解酶玻璃体后脱离
- 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亮蓝(BB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一组III、IV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的37例(37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黄斑裂孔I型闭合眼分为A组,黄斑裂孔II型闭合眼分为B组,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90D前置镜眼底检查、B型超声、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手术后随访6~16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后视力、裂孔闭合形式以及黄斑裂孔直径、厚度对术眼愈后的影响。结果 37例(37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均闭合,占100%,其中Ⅰ型闭合29只眼(A组),占78.4%,Ⅱ型闭合8只眼(B组),占21.6%,A、B两组手术后的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术后视力较B组好(P﹤0.05)。A组患眼手术前的黄斑裂孔直径小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眼手术前的黄斑裂孔厚度小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亮蓝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黄斑裂孔的直径和厚度是黄斑裂孔愈合的影响因素。
- 黄玲王育良金青子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亮蓝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联合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例(20只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2~16个月,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手术后20只眼中有16只眼(80%)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提高二行以上13只眼(65%);视力较术前无改善4只眼(20%)。术后视力恢复不佳的原因主要与不同程度的糖尿病黄斑病变、视网膜广泛缺血有关。术后并发症包括高眼压、虹膜后粘连、玻璃体腔再出血、视网膜再脱离、晶状体后囊混浊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使大多数患者视力改善,且无明显并发症。
- 黄玲王育良王菁杭丽孙化萍高卫萍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超声乳化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
- 前速激肽原mRNA在小鼠视网膜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观察新生期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前速激肽原mRNA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参与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成熟过程。方法昆明系小鼠在出生后10d(睁眼前)、20d(睁眼后)、30d(睁眼后)分别取材双侧眼球,利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对视网膜全层组织细胞的前速激肽原mRNA表达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表达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胞浆呈现靛蓝色,散在分布于视网膜各个层区,主要见于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10d龄新生小鼠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而与10d龄时比较,20d龄小鼠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细胞数目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显著减少(P<0.05),30d龄时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细胞数目分别较10d龄时、20d龄时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早期,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表达水平最高;随着个体生长发育至成熟,前速激肽原mRNA阳性表达水平逐渐减低或消失,提示前速激肽原参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并起重要作用。
- 黄玲徐磊王育良
-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细胞小鼠
- 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子L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亮蓝(BB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一组Ⅲ、Ⅳ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的病例37例...
- 黄玲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亮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