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莉莉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热轧
  • 2篇退火
  • 2篇铝复合板
  • 2篇合金
  • 2篇复合板
  • 2篇
  • 1篇叠层板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圆筒形件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应变
  • 1篇塑性应变比
  • 1篇筒形件
  • 1篇退火处理
  • 1篇退火温度
  • 1篇拟合法
  • 1篇热冲压
  • 1篇热冲压成形
  • 1篇热轧复合
  • 1篇力学性能

机构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黄莉莉
  • 5篇梁伟
  • 5篇池成忠
  • 4篇聂慧慧
  • 3篇李洪力
  • 3篇王宝
  • 2篇李黎忱
  • 1篇杨周林
  • 1篇马艳彦
  • 1篇闫辰侃

传媒

  • 3篇轻合金加工技...
  • 1篇锻压技术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年份

  • 6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退火温度对热轧5052/AZ31/5052镁铝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对5052/AZ31/5052热轧镁铝复合板进行160℃~340℃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界面组织、镁合金基体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原光整的复合界面转变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扩散层,扩散层的厚度不断增加。退火后,镁合金基体组织孪晶消失,形成等轴的再结晶晶粒,平均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同时,退火后复合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下降,屈强比降低,断后伸长率明显提高。在200℃下保温60 min后空冷,复合板的综合性能最好。
黄莉莉池成忠梁伟聂慧慧王宝李洪力
关键词:AZ31热轧退火温度扩散层
AZ31镁合金拉伸应变硬化指数的测试
2013年
针对镁合金板材在拉伸时呈现微型锯齿屈服效应曲线时应如何计算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问题,采用差分平均法、两点分析法、解析拟合法以及国标线性回归法对AZ31镁合金板材拉伸曲线进行计算,以国标线性回归法所得结果 nline为参考基准,将另外三种方法得出的ndiff、ntwo-point、npoly同nline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差分平均法、两点分析法和解析拟合法计算的n值非常吻合。解析拟合法得到的结果同线性回归法的结果相符程度最高,误差仅为0.27%,差分平均法次之,为-0.53%,两点法计算误差在1%左右。验证了金属材料拉伸呈现微型锯齿屈服效应曲线时,其n值仍然可用这四种方法计算。当金属材料拉伸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曲线变化较平稳时,建议优先采用解析拟合法,此时用该方法计算n值既方便又可信度高。
王宝池成忠梁伟李黎忱聂慧慧黄莉莉
关键词:AZ31镁合金
镁铝叠层板的热轧成形及热冲压成形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镁铝叠层板密度低、表面耐蚀性好,是一种新型板材。应用热轧法将5052铝合金板坯和AZ31镁合金板坯叠层组料加热、轧制成形出镁铝叠层板;采用单向拉伸试验测定力学性能,优选了轧后热处理工艺;通过热成形极限实验对镁铝叠层板进行热冲压成形性能测定;运用回归分析法得到了镁铝叠层板的成形极限散点图、曲线型成形极限图和条带型成形极限图。结果表明,轧后经200℃×60min的退火处理能明显提高其塑性,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200℃下镁铝叠层板冲压成形性能与镁合金板材相当。
闫辰侃池成忠梁伟杨周林黄莉莉马艳彦
关键词:热轧
限制模压变形法对6061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对6061铝合金进行限制模压变形(constrained groove pressing,CGP)处理,分析了变形前后试样的显微组织、硬度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限制模压变形法模压两道次后,能够显著细化材料的晶粒、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这种改变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平行纤维方向上的变化比在垂直纤维方向上的变化明显。
李洪力池成忠梁伟李黎忱黄莉莉聂慧慧
关键词:铝合金晶粒细化力学性能
镁铝复合板的制备及热态成形极限图的实验研究
镁合金耐腐蚀性差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铝合金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塑性成形性能。因此,在镁合金的表面覆盖一层耐腐蚀性好的铝合金构成叠层复合板,可以在保护镁合金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性能优势。目前,国内外...
黄莉莉
关键词:成形极限图热轧复合退火处理
文献传递
基于塑性应变比的圆筒形件极限拉深系数预测被引量:6
2013年
依据Whitely危险断面强度计算公式,在分析圆筒形件拉深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的基础上,考虑塑性应变比对板料成形极限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各向异性材料的圆筒形件极限拉深系数的预测式,并探讨了计算误差的来源。实验结果表明:本预测式计算值与实验检测值的相对误差在4.4%以内,可较准确地反映板材成形性能与及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
聂慧慧池成忠黄莉莉王宝李洪力梁伟
关键词:极限拉深系数塑性应变比圆筒形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