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国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阻塞性
  • 5篇阻塞性肺疾病
  • 5篇慢性
  • 5篇慢性阻塞性
  • 5篇肺疾病
  • 4篇支气管
  • 4篇随机对照治疗
  • 4篇气管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疾病
  • 4篇肺病
  • 3篇阻塞性肺病
  • 3篇细菌性
  • 3篇细菌性感染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氧氟沙星
  • 2篇药物治疗
  • 2篇支气管镜
  • 2篇支气管扩张
  • 2篇支气管扩张剂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市第五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齐国英
  • 13篇赵鸣武
  • 10篇姚婉贞
  • 4篇贺蓓
  • 2篇李家泰
  • 2篇李小英
  • 2篇柳晓芳
  • 2篇王玉柱
  • 2篇张莉莎
  • 2篇朱红
  • 2篇于洪涛
  • 1篇付霞
  • 1篇吕媛
  • 1篇张福杰
  • 1篇刘世杰
  • 1篇方秋红
  • 1篇孙永昌
  • 1篇冉维强
  • 1篇王筱宏
  • 1篇秦孝发

传媒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3篇1994
  • 1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和小气道病变对比观察被引量:15
1996年
目的比较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和肉眼观察小气道功能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MEFV测定将13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与支气管哮喘(2例)分为MEFV正常组与异常组。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超细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其大气道和周围小气道病变,气道病变依病变程度计分表示(本文规定的计分及Thompson的气管炎指数-BI)。结果两组大气道总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MEFV异常组总分为7.7±0.8(BI为3.0±0.8);MEFV正常组总分为4.7±1.6(BI为1.5±0.5),P<0.01。MEFV之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_(50))与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_(25))和小气道病变计分作相关性测定,r值分别为—0.6964(P<0.02)和—0.6271(P<0.05)。结论此测定进一步说明MEFV异常可以反映小气道器质性改变,具有病理基础。由于超细纤维支气管镜观察主要是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异常,因此实际上MEFV也反映了小气道炎症性病变。
赵鸣武齐国英穆魁津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支气管镜术
矽肺病人肺灌洗液细胞中羟脯氨酸等的测定被引量:7
1994年
对不同期别矽肺病人肺灌洗液中细胞总数、细胞浓度、细胞中羟脯氨酸及总脂、上清中总蛋白、乳酸胶氢酶、铜蓝蛋白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肺灌洗液细胞中羟脯氨酸含量表现出随矽肺期别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因此该指标在反映矽肺病人的肺纤维化进程上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秦孝发刘世杰赵鸣武齐国英胡秀兰王砚英冯秀玲
关键词:矽肺肺灌洗液细胞羟脯氨酸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驱动性的影响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评价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驱动性及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91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0例)、C组(32例),分别测定基础肺功能,吸气初0.1秒时口腔阻断压(P0.1)后,A组吸入沙丁胺醇(200μg);B组吸入溴化异丙托品(40μg);C组吸入沙丁胺醇(200μg)+溴化异丙托品(40μg)。吸入后20、60分钟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用药后各组P0.1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P0.1的变化与功能残气量(FRC)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4325~05230,P<0.05~001);各组每分呼气量(VE)与P0.1之比增加,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5);B、C组ΔVE/P0.1在用药前后的变化(ΔVE/P0.1)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B、C组ΔVE/P0.1分别与FRC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r=-0.5847,P<0.01),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改变(ΔFEV1)呈显著正相关(r=0.5432,P<0.002)。结论(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COPD患者P0?
于洪涛赵鸣武姚婉贞齐国英齐国英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功能试验
克拉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评价
1996年
克拉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评价齐国英赵鸣武姚婉贞克拉霉素(商品名,克拉仙klacid)是一种新开发的大环内酯类口服抗生素,具有比较广谱的抗菌活性(除抗革兰阳性细菌外,还有抗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等活性)和很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患者耐受性好,因而受到...
齐国英赵鸣武姚婉贞
关键词:克拉霉素呼吸道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腺病毒潜在感染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缓解期腺病毒感染情况 ,探讨腺病毒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 10例COPD患者 ,1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 8名健康志愿者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DNA进行腺病毒早期转录单位 (EIA)基因检测。结果  2 2例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检出E1A阳性 6例 ,占 2 7% ;其中COPD患者EIA阳性5例 ,占本组COPD患者的 5 0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ElA阳性l例 ,占本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 8% ;在支气管哮喘和健康志愿者均未检出EIADNA ,COPD组与慢性支气管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COPD稳定期存在腺病毒潜在感染 。
贺蓓赵鸣武李小英齐国英王玉柱方秋红柳晓芳姚婉贞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腺病毒感染标本采集
胸腹膜腔穿刺技术改进实验研究(1)——多孔针管的应用被引量:1
1989年
为了提高胸腹腔穿刺抽液效率和避免临床常遇抽液困难和中断现象,作者早在1964年开始着手对常规胸腹腔穿刺技术进行革新研究。我们试制成三种类型的改进多孔针管,结合临床定位技术,对液胸、液气胸、脓胸,腹腔积液、腹腔脓肿(包括膈下脓肿)、肝脓肿等进行临床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实验性胸腔穿刺进行探讨。
张武贾建文苗立英冉维强齐国英赵鸣武邓绍庆
关键词:穿刺技术腹膜腔穿刺抽液胸腹腔
盐酸雷那青霉素片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
1994年
用日本产盐酸雷那青霉素片与氨苄青霉素碳酯随机对照治疗呼吸及泌尿系统感染31例,临床有效率为93.55%,治疗结束细菌全部阴转,所培养感染细菌均获清除。3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1例一过性转氨酶升高,2例出现皮疹。
赵彩云李家泰陈扬王长林赵鸣武贺蓓李晓英姚婉贞齐国英
关键词:细菌感染
超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1994年
报告73例正常人及各种支气管肺疾病患者进行超细纤维支气管镜的观察结果。认为周围气道主要病变为粘膜发红、色素沉着、分泌物增加以及粘膜苍白、水肿、血管扩张等。指出这一检查不失为对小气道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对弥漫性炎症性病变的发现和观察有较好的作用,但对限局性病变,由于不易找到具体部位,诊断受到限制。对检查时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扼要讨论。
赵鸣武齐国英胡秀兰
关键词:超细支气管镜检呼吸系统疾病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肺泡巨噬细胞转录因子的活化与细胞因子释放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泡巨噬细胞转录因子的活化及细胞因子释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各 8例 ,均为稳定期患者 ,另有健康者 8例作为对照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 ,进行培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测定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刺激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IL) 8、IL 1β、IL 6和TNFα的浓度。同时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方法分别检测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 (AP) 1、AP 2及AP 3的活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前后IL 8释放的量均显著增加(F =4 34 ,P <0 0 5及F =3 5 6 ,P <0 0 5 )。在LPS刺激后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可释放更多的IL 1β及TNFα,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肺泡巨噬细胞转录因子AP 1基础活性及LPS诱发的NFκB的活性 ,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COPD缓解期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可释放过量的IL 8,同时LPS可刺激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 1β及TNFα ,而转录因子NFκB和AP 1的活性增强 ,可能促进了IL 8、IL 1β及TNFα的释放。
贺蓓赵鸣武齐国英李小英柳晓芳王玉柱姚婉贞
关键词: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因子释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环丙沙星注射剂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218例临床评价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以环内沙星注射剂为对照,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开放的试验设计,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用法用量为200-300mg,bid;环丙沙星注射剂的用法用量为200-400mg,bid。两组的疗程均为7-14d。左氧氟沙星组临床可评价病例为108例,细菌学疗效评价例数为91例,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例数为109例;环丙沙星组分别为110例,88例和112例。结果:试验药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9.1%,96.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4%,9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8.9%。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是治疗临床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李家泰张烨吕媛陈亦芳赵鸣武姚婉贞张莉莎韩翔朱红贺蓓齐国英徐道振张福杰林佳佳赵红心吴云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药物治疗左氧氟沙星注射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