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丽娟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粒细胞
  • 3篇染色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粒细胞
  • 3篇慢性粒细胞白...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髓细胞
  • 2篇染色法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骨髓
  • 2篇CD41
  • 1篇氮化合物
  • 1篇动脉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阳性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严丽娟
  • 7篇卢兴国
  • 7篇龚旭波
  • 4篇张晓红
  • 4篇肖希斌
  • 2篇吴东
  • 2篇吴先国
  • 2篇徐根波
  • 2篇王林
  • 2篇赵小英
  • 1篇吕敏芳
  • 1篇黄连生
  • 1篇俞腾
  • 1篇王炜琴
  • 1篇周妮娅
  • 1篇许根波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hi小体染色方法的改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2009年
本研究应用改良氢过氧化物酶(hydroperoxidase,HPO)染色法,分析探讨Phi小体形态学特征及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28例髓系或淋巴系肿瘤标本行改良HPO染色,观察比较各疾病组Phi小体检出率;随机双盲法选取AML69例,均以2-氨基联苯氨为底物行HPO与过氧化物酶(POX)染色,观察比较颗粒阳性率与Phi小体检出数。结果表明:Phi小体以棒状和团块状两种形态为主,棒状Phi小体粗细、长短不一,团块状Phi小体多呈椭圆形,周边光滑。在AML-M3中检出柴捆状Phi小体;棒状Phi小体在AML-M1-M5组的检出率依次为42.9%(6/14)、83.3%(15/18)、92.0%(23/25)、52.3%(11/21)、33.3%(5/15),团块状Phi小体检出率依次为28.6%(4/14)、66.7%(12/18)、11.1%(3/25)、33.3%(7/21)、20.0%(3/15)。AML-M3组棒状Phi小体检出率与(M1+M2)或(M4+M5)组比较,(M1+M2)组团块状Phi小体检出率与M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HPO染色方法简便,Phi小体检出率高,颗粒阳性显著,对AML与ALL的鉴别、AML的分型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龚旭波卢兴国严丽娟肖希斌吴东徐根波张晓红赵小英
关键词:AMLALL
CD41标记微小巨核细胞染色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微小巨核细胞是一种病态巨核细胞,胞体直径〈15μm,胞核大小如淋巴细胞,胞质量少,常伴血小板的生成^[1]。瑞特-姬姆萨染色微小巨核细胞常与原始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混淆,漏检率高,而细胞免疫化学标记的CD41染色易于辨认,可以显著提高微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2]。
龚旭波吴先国卢兴国严丽娟吴东肖希斌王炜琴王林
关键词:小巨核细胞CD41病态巨核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淋巴细胞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被引量:1
2015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其主要为急性髓细胞变,偶见急淋或急性双系列变[1-6]。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为CML的相关报道在国内外罕见。我院发现的1例AML转化为CML,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37岁。2005年于我院确诊为伴成熟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
严丽娟龚旭波肖希斌卢兴国张晓红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伴中性粒细胞CD41阳性一例
2008年
龚旭波卢兴国严丽娟许根波张晓红
关键词:CD41
1例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2年
近期,本院收治1例患者,经血液科5位医生进行病例讨论,最终确诊为不典型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报道如下。
周妮娅卢兴国严丽娟龚旭波王林黄连生
关键词: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骨髓切片
骨髓基质细胞固紫B盐染色法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建立骨髓基质细胞(BMSC)固紫B盐细胞化学染色法,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传代培养的BMSC、骨髓、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标本制成涂片,行固紫B盐染色,观察细胞的着色情况及阳性BMSC形态特征,计数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增生性贫血组与健康对照组骨髓标本的BMSC数;并以健康对照组BMSC数的下限值作为AA的诊断界点,随机双盲法评估该方法的诊断价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结果BMSC胞质染成紫红色,胞核不着色,其他细胞(粒、红、巨三系,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间皮细胞等)均不染色;从组BMSC计数为(1.07±0.29)个,增生性贫血组为(2.26±0.37)个,健康对照组为(1.58±0.33)个,从组BMSC计数明显低于增生性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q值分别为24.29、8.83,P均〈0.01),健康对照组低于增生性贫血组(q=16.41,P〈0.01);本法诊断A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93%、12.86、0.11。结论固紫B盐染色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对骨髓的增生程度评价及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龚旭波吴先国卢兴国严丽娟肖希斌徐根波张晓红赵小英
关键词:骨髓细胞间质细胞重氮化合物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继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2018年
患者女,64岁,因“上腹部反复隐痛20年余”于2014年9月人浙汀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尚可。B超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探及。腹部增强CT(图1)与磁共振检查提示淋巴瘤、睥肿大。胸部正侧位示肺膈未见明艟肄常X线征象。肝功能:总胆汁酸22.5μmol/L、三酰甘油1.9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0mmol/L;血常规:白细胞训‘数6.0×10^9/L、成熟巾性粒细胞79.1%,血红蛋白125μ/L、血小板计数135×10^9/L。患者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膜后8中瘤活检术”,术中所见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与肠系膜粘连。术中肠细膜根郎与腹膜后淋巴结病理考虑为小细胞性淋巴瘤可能(图2A)。
严丽娟吕敏芳俞腾卢兴国龚旭波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腹膜后淋巴结血小板计数肿大淋巴结继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