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彤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静脉
  • 7篇动脉
  • 6篇下肢
  • 4篇腔内
  • 3篇血管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主动脉
  • 3篇介入
  • 2篇动静脉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闭塞
  • 2篇动脉硬化闭塞...
  • 2篇血管腔
  • 2篇血管腔内
  • 2篇血压
  • 2篇支架植入
  • 2篇支架植入术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机构

  • 17篇南京大学
  • 3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17篇乔彤
  • 5篇刘长建
  • 3篇徐强
  • 3篇王炜
  • 3篇张明
  • 3篇刘晨
  • 2篇冉峰
  • 1篇黄佃
  • 1篇宋蒨
  • 1篇周敏
  • 1篇李祥宝
  • 1篇沈涛
  • 1篇周瑜
  • 1篇王鑫
  • 1篇张猛
  • 1篇刘昭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静脉内瘘直径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直径对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接受AVF制作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得的瘘口直径(AVFD),将患者分为A组20例(直径2.1~3.0 mm);B组20例(直径3.1~4.0 mm);C组20例(直径4.1~5.0 mm).每组患者手术前、术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严格记录血压(BP)、心率(HR)、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分析3组不同AVFD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AVF术前CO为(4.80 ±0.35) L/min,术后为(5.54±0.86) L/min;术前CI为(2.70 ±0.17) L/(min·m^2),术后为(7.20 ±0.52) L/(min·m^2),术前EF为(55.5 ±1.9)%,术后为(58.4±3.9)%,即CO、CI、EF术后较术前增加(P <0.05或P<0.01).3组患者的AVFB、AVFD与CO差值(ΔCO)、CI差值(ΔCI)呈正相关(r =0.516,P<0.05).A、B、C3组AVFB、ΔCO、ΔCI随AVFD增大而递增,且相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AVF瘘口直径大小与血压、心脏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适当的瘘口直径对于减小AVF对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以保持AVF血沆长期通畅至关重要.
李祥宝乔彤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压
论观察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2022年
探究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期间,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接诊的60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实施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ABI指数、血管情况、跛行距离。结果 髂动脉、股浅动脉血流量、内径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月与治疗3月后观察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月后与治疗3月后观察组跛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选择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可切实改善患者血管指标及功能,值得推广。
周瑜徐强乔彤
关键词:血管腔内介入外科手术
同一机构4年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56例1年随访
2010年
背景: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短期疗效,但缺少长期随访的报道,尤其对于已经出现严重下肢缺血症状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相关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患者随访4周和1年时的疗效。方法:自2005-01/2009-01收治56例59条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于患者髂骨抽取骨髓血300mL,分离制备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部位从中下肢动脉主干闭塞处开始,按动脉行走的路径,将制成的干细胞悬液每隔1.0~2.0cm注射1针,每次注射约1mL,行下肢缺血肌肉局部移植。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次移植治疗,单个核细胞总量为(0.31~29.46)×109,平均10.93×109。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术后4周、1年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最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及经皮氧分压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血管造影显示新生侧支血管评估有效率28.8%(17/59)。所有患者移植后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王炜刘长建乔彤刘晨黄佃
关键词:严重肢体缺血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外周动脉疾病长期随访
超声引导下插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插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86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插管组与全身溶栓组,各43例。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超声插管组予以超声引导下插管溶栓,全身溶栓组予以足背浅静脉全身溶栓,比较两组各项评价指标水平、术后不同时间Villalta评分。结果:超声插管组尿激酶用量低于全身溶栓组,住院时间短于全身溶栓组,肢体消肿率、血栓溶解率高于全身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超声插管组术后3、6、9、12个月Villalta评分均低于全身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插管溶栓可以提高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对深静脉远期恢复有益。
周瑜徐强乔彤
关键词:超声溶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动静脉内瘘直径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
乔彤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时腓肠肌细胞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腓肠肌细胞病理形态学和细胞代谢变化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论:该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才患肢腓肠肌在肌纤维类型、超微结构和肌肉组织SOD、NO、Na-K-ATP酶、Ca<'2+>-ATP酶...
乔彤
关键词:腓肠肌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病理生物学
文献传递
透视引导下远端动脉逆行开通技术在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常规顺行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失败时使用透视引导下逆行开通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股浅动脉长段和(或)腘动脉闭塞患者,经股动脉入路顺行开通失败时,在透视引导下用21 G穿刺针逆行穿刺远端动脉,以0.018英寸导丝配合支持导管通过闭塞段并超选择性插入近端导管,贯穿导丝后对病变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与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逆行穿刺技术均获成功,闭塞段股浅动脉、腘动脉均获开通,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与经皮氧分压较术前显著提高分别为(0.27±0.17)比(0.56±0.22),P=0.004,(19.0±4.2)mm Hg比(44.0±6.5)mm Hg(1 mm Hg=0.133 k Pa),P=0.001。未出现出血,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例患者2个月后再发间歇性跛行症状。结论在顺行开通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失败时,透视引导下远端动脉逆行开通技术是一种高成功率与安全性的补救措施。
王炜刘长建乔彤
关键词:慢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脊髓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
张猛乔彤
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经验
刘长建刘昭刘晨冉峰周敏乔彤张明王炜
20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5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例EVAR术后的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Ⅰ型内漏3例,Ⅲ型内漏2例,经球扩后明显改善。术后出现臀部疼痛1例,随访6个月后臀部缺血症状基本改善。无瘤体破裂及死亡病例。结论:EVAR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近期效果良好等优点,但远期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随访并总结。
夏友传乔彤司春强薛清泉梁双超冯桂林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回顾性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