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中丽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雷公藤
  • 3篇闭塞性
  • 2篇血栓
  • 2篇血栓闭塞
  • 2篇血栓闭塞性
  • 2篇血栓闭塞性脉...
  • 2篇维吾尔族
  • 2篇淋球菌
  • 2篇淋球菌性
  • 2篇脉管
  • 2篇脉管炎
  • 2篇免疫调节
  • 2篇汉族
  • 2篇非淋
  • 2篇非淋球菌
  • 2篇非淋球菌性
  • 2篇闭塞性脉管炎
  • 2篇病原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儿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于中丽
  • 5篇张建勇
  • 1篇张彤
  • 1篇姜国枢
  • 1篇刘素辉
  • 1篇刘琴
  • 1篇陈锋
  • 1篇马建军
  • 1篇钱丽
  • 1篇刘玉梅

传媒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地方病通报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新疆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0
  • 2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个体化治疗
2008年
张建勇于中丽
关键词:髂静脉个体化治疗
尿液抗原及唾液抗体在包虫病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tected the antigen in urine by McAb-SandwichELISA and the antibody in saliva by Dot-ELISA from some people of Jeminay pasture inFebury, 1999’ Summary of these surveys and discussion are reported.
赵兵于中丽钱丽姜国枢陈锋刘素辉
关键词:包虫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32条肢体。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踝/肱指数(ABI)、趾端皮肤温度(TTS)及流出道动脉造影显影分数(OTVC)的差异。下肢动脉流出道采用多普勒血管超声随访6个月。结果:全组患者32条肢体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即时成功率为100%。治疗后第1个月ABI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TS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14条肢体OTVC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多普勒超声下肢动脉流出道随访1、3及6个月,再闭塞率分别为3.85%、38.46%及46.15%。结论: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可促进动脉侧支血管形成,改善血供,提高趾端皮肤温度。
张建勇于中丽
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维吾尔族与汉族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病原构成分析及耐药率比较
2008年
目的:探讨性病发展动态,了解病原构成及耐药率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病原培养和抗原检测技术对415例(维吾尔族197例,汉族217例)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进行病原构成分析,并对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12种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维吾尔族患者单一因子衣原体(CT)感染率为2.03%,解脲支原体(UU)感染率为56.85%,双因子CT+UU混合感染率为1.52%。汉族患者单一因子CT感染率0.46%,UU感染率为47.92%,双因子CT+UU混合感染率为0.92%,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患者UU感染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环丙沙星、司帕沙星、交沙霉素、罗红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左璇氧氟、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汉族UU感染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环丙沙星、左璇氧氟、司帕沙星、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两民族间耐药率除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个民族患者均主要为单一因子UU感染,在病原构成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感染耐药率上除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外均有明显差异。
于中丽刘玉梅
关键词:维吾尔族与汉族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耐药率
雷公藤多苷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张建勇于中丽
关键词:雷公藤免疫调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探讨雷公藤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初步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初步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TAO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例。实验组采用雷公藤+基础治疗45 d,对照组基础治疗4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趾端皮肤温度(TTS)及MRI下肢动脉流出道检查显影分数(OTVC)差异。结果:TAO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TNF-α、TTS及OT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5天血清IL-1、TNF-α及T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实验组及对照组病例OT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对TAO血清IL-1、TNF-α有抑制作用,对缺血肢体动脉侧支再生有一定的影响,可提高缺血趾端皮肤温度。
张建勇于中丽
关键词:雷公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构成分析被引量:16
2000年
应用病原培养和抗原检测技术对性病门诊求医的特殊人群 - 1 35例初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了病原分析。发现单一因子感染 67例 ,双因子感染 1 3例 ,多因子感染 3例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 63%、9 63%和 2 2 2 %。结果表明 ;NGU感染类型以一种微生物感染为主 ,其中解脲支原体列首位(约 32 59% ) ,UU、MH和CT三种病原单纯感染占 64例确诊NGU的 77 1 1 %。病原组成分析对研究NGU发病规律和提高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于中丽觉肯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分析尿道炎
城乡维吾尔族及汉族围产期妇女和新生儿巨细胞病毒IgM的检测分析
1999年
用生物学—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法对维吾尔族及汉族围产期妇女(简称围产妇)和新生儿血清进行巨细胞病毒(CMV)IgM测定和关联分析。维吾尔族围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率与汉族对应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CMV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与围产妇近期高感染率密切相关(P<0.05)。农村妊娠晚期妇女和新生儿CMV的感染率均高于城市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了解孕妇CMV感染的动态变化和母子感染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指导围产妇的护理和降低婴儿的先天性感染。
于中丽张彤
关键词:围产期妇女新生儿巨细胞病毒ABC-ELISA
雷公藤免疫调节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免疫调节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采用成组对照临床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5天抽血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测量患肢趾端皮肤温度(TTS)。结果: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在治疗前各指标TTS、IL-1/IL-10、ET/NO及VE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5天实验组较对照组TTS升高显著(P<0.05),IL-1/IL-10及ET/NO降低均显著(P<0.01),VEGF升高不显著(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提高患肢趾端温度,延缓病情进展。
张建勇刘琴马建军于中丽
关键词:雷公藤免疫调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