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京一

作品数:2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小说
  • 7篇文学
  • 5篇新作
  • 4篇叙事
  • 4篇文化
  • 4篇北村小说
  • 4篇长篇
  • 3篇写作
  • 3篇红柯
  • 2篇代文
  • 2篇意识形态
  • 2篇异域
  • 2篇审美
  • 2篇情感
  • 2篇文本
  • 2篇民族
  • 2篇《水乳大地》
  • 2篇边地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当下

机构

  • 14篇山东大学
  • 6篇山东大学(威...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作者

  • 23篇于京一
  • 3篇张小平
  • 1篇吴义勤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小说评论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南方文坛
  • 1篇东岳论丛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芒种
  • 1篇艺术广角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文艺评论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扬子江(评论...
  • 1篇时代文学(上...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新世纪边地小说对传统思想的思考
2013年
中国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边地小说以集群的方式展示出"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完成的正是向传统文化的真诚回溯和崇高致敬。本文借助于文本细读,在真切的剖析中呈现边地小说在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神三个维度对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承续和坚执,阐释其向传统美学的回溯与致敬。
于京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化寻根与诗性启蒙——试论红柯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2022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红柯的小说世界始终洋溢着人性的温暖、闪耀着神性的光芒。他特别善于以感性世界的营构来提纯、升华出一种哲理化的生存境界,其艺术世界的核心簇拥着关于大地、生命、爱、自由等令人肃然起敬的词汇。其中,以《生命树》为界碑,红柯开始注重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持续凝视与拷问,小说的题材选择与文本建构发生了日益鲜明的转变。这种转变表面看来是写作场域的有效开拓与敞开,实则是由写作理念所主导。
于京一
关键词:文化寻根红柯文学史意义生存境界哲理化写作理念
“边地小说”:一块值得期待的文学飞地被引量:10
2011年
边缘与中心,这是现代以来纠缠不清的一对核心词汇。本文努力彰显的就是在现代性演进过程中有意无意被放逐的文学边缘地带,以小说为载体,展现边地文学的状貌、特色,并试图阐释边地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于京一
关键词:边地
忧伤之后,写作何在——论迟子建的《群山之巅》被引量:2
2015年
一直以来,发自内心深处的忧伤弥漫于迟子建小说的文本空间,甚至氤氲而成一种无法抹除的情感基调。从《白银那》《酒鬼的鱼鹰》到《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种黏稠而诱人的忧伤如歌如泣、四处飘散,催人肺腑、动人心魄,《群山之巅》承续了这种一如既往的哀伤之情。然而,与此前那种如梦如幻、缥缈密实却又总能升华、结晶而出的忧伤不尽相同,
于京一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忧伤《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写作文本空间情感基调
徘徊在“高兴”与“失落”之间——评贾平凹的长篇新作《高兴》被引量:1
2009年
贾平凹的《高兴》紧贴当下时代关注民生的强力呼吁,显示着一直以来最为文学所推崇的匍匐于大地的优秀品质,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底层生活的辛酸故事,塑造了一个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崭新形象;美中不足的是,他的突破尝试也带来了写作中的叙事困境。
于京一
关键词:《高兴》底层叙事
想象的“异域”——中国新时期边地小说研究
所谓边地,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意义上看,都远离大众的视野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因此,相对于全球化所带来的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边地无疑是一片令人陌生的“异域”;而边地小说完成的恰恰是关于“异域”的想象、描述和呈现,边地...
于京一
文献传递
从“存在”到“解构”的艰难跋涉———试论北村小说的悲剧性品格被引量:1
2005年
一直以来,北村是以一个异数的形象存在于当代文坛,他顽固地企图用理想主义甚至宗教的信念来抗拒现实世界的黑暗,挽救人类于虚无和堕落之中,他对文本、生活、精神和信仰的苦心经营可能只是纸上的存在,缺乏现实的根基。因此,他也只能从“存在”走向“解构”,永远无法逃脱悲剧的宿命。
于京一
关键词:小说文学研究
在历史与个体间的诗性飞扬——论张翎长篇新作《阵痛》的诗学突破被引量:1
2016年
新世纪以来,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的创作渐人佳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进一步夯实了她在华文文坛的实力派地位。继《望月》《交错的彼岸》《邮购新娘》和《金山》等长篇之后,其最新力作《阵痛》由《中国作家》杂志隆重推出。在延续以往文笔细腻、情感丰沛和结构精妙的同时,这部新作实现了审美诗学上的有效突破,标志着张翎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于京一
关键词:诗学长篇诗性
论北村小说的“影像化”倾向
2009年
北村与影视创作结缘后,其小说创作的"影像化"倾向日趋明显。小说的表现主题、审美姿态、叙述风格三方面给予其"影像化"倾向以强有力的支撑。爱情、爱国和苦难主题赋予文本以强烈的社会感和现实体悟,偏执、传奇性又赋予小说以不同凡响的美的意境,而叙述的简单明了又为小说文本提供了通透明晰的结构。诸要素的叠加为其小说"影像化"倾向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张小平于京一
关键词:主题审美
试论苏童小说性别书写的嬗变
2024年
苏童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性别意识,其对两性形象的塑造及性别关系的描摹令人叹为观止。苏童早期作品中的两性形象全然处于传统性别话语的桎梏中,书写了男性千篇一律的雄壮和女性一成不变的顺从;后期作品对两性的书写则跳出了传统叙事的藩篱,刻画了更为独特的两性形象及性别关系,其小说叙事意涵呈现为男性中心地位的消解及女性主体性重构的态势。苏童性别书写的变化显现出他对性别关系的反思及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质疑,而对性别关系中立且立体的书写则显示了他对两性同等的现实关照,也实现了对自身创作的超越与更新。
冯思婷于京一
关键词:性别嬗变女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