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亓玲丽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咪达唑仑
  • 2篇细胞
  • 2篇麻醉药
  • 1篇遗忘作用
  • 1篇异丙酚
  • 1篇异丙酚复合
  • 1篇异丙酚复合麻...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阻滞
  • 1篇硬膜外阻滞麻...
  • 1篇脂多糖
  • 1篇脂多糖类
  • 1篇术中镇静
  • 1篇阻滞麻醉
  • 1篇咪唑安定
  • 1篇细胞因子
  • 1篇麻醉药物
  • 1篇芬太尼

机构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铁路中心...

作者

  • 4篇亓玲丽
  • 2篇李玉辰
  • 1篇郭政
  • 1篇王建明
  • 1篇李秋荣
  • 1篇李玉新
  • 1篇候俊

传媒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芬太尼+咪唑安定用于术中镇静遗忘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亓玲丽候俊李玉新李玉辰李秋荣
关键词:芬太尼咪达唑仑
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36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麻醉组、异丙酚麻醉组、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以下简称复合麻醉组)3组,每组12例。术前常规用药,以度冷丁50mg、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后,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药物诱导,然后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3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复合麻醉组病人循环功能较异丙酚组稳定,清醒时间较咪达唑仑组短,麻醉深度更为适宜。结论: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合用,麻醉效能呈协同作用,能保持循环功能稳定,对血压的影响较单独应用异丙酚小;能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有利于病人术后意识恢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合理的复合麻醉方法。
李玉辰亓玲丽王建明
关键词:咪达唑仑异丙酚复合麻醉
麻醉相关因素对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影响
目的(1)比较硬膜外麻醉与全麻中IL-1β和IL-6的变化,及评价不同麻醉方法对IL-1β和IL-6的影响。(2)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内毒素诱导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表达IL-1β和IL-6的影响。 方...
亓玲丽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麻醉细胞因子IL-1ΒLPSPBMCS麻醉药
文献传递
麻醉药物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自愿者6名,取其外周血以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以内毒素(LPS)1μg/ml(终浓度)刺激,分为8组:①空白组(PBMCs+磷酸盐缓冲液);②损伤组(PBMCs+LPS 1μg/ml);③异丙酚组(PBMCs+LPS 1μg/ml+异丙酚4μg/ml);④氯胺酮组(PBMCs+LPS 1μg/ml+氯胺酮250μg/ml);⑤芬太尼组(PBMCs+LPS 1μg/ml+芬太尼5ng/ml);⑥咪唑安定组(PBMCs+LPS 1μg/ml+咪唑安定500ng/ml);⑦利多卡因组(PBMCs+LPS 1μg/ml+利多卡因2μg/ml);⑧布比卡因组(PBMCs+LPS 1μg/ml+布比卡因500 ng/ml)。经孵育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β和IL-6的生成。结果临床治疗浓度的异丙酚和氯胺酮对LPS刺激的PBMCs表达IL-6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氯胺酮还能明显抑制IL-1β的表达。低浓度芬太尼、咪唑安定、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对IL-1β和IL-6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和氯胺酮可抑制LPS刺激的PBMCs细胞因子的表达。
亓玲丽郭政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脂多糖类麻醉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