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玉
- 作品数:56 被引量:68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煤炭资源开发外部成本估算模型被引量:3
- 1998年
- 本文系统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外部成本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煤炭资源开发外部成本的组成,初步建立了煤炭资源开发外部成本的估算模型。
- 刘海滨何光玉
- 关键词:煤炭
-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古生界垒-扭叠合复合断层-裂缝体模型被引量:4
- 2021年
- 塔中地区深层古生界巨厚的碳酸盐岩是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近年来,在塔中北坡的北西、北东与北东东向断层-裂缝带中取得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然而,在其邻近的古城地区断层-裂缝体的研究则一直很薄弱,这一状况严重地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提出了古城地区古生界垒-扭叠合复合断层-裂缝体模型。其要点是:①剖面上,断层-裂缝体的性质不具有继承性。在深部寒武系、中部中-下奥陶统、上部上奥陶统和顶部石炭系依次发育加里东早期伸展断层-张性裂缝带、加里东中期压扭断层-压剪性裂缝带、加里东晚期张扭断层-张剪性裂缝带和海西早期张扭断层-张剪性裂缝带,它们在垂向上依次叠合。②平面上,自下而上断层-裂缝体的走向发生了明显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在深部寒武系、中部中-下奥陶统、上部上奥陶统和顶部石炭系断层-裂缝体的走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北北东向、北东-北东东向和北东向,它们在横向上依次复合。③剖面上,断层-裂缝体呈现出“上倒锥、下地垒”的形态叠合特点和“上下张性、中间压性”的性质叠合特点。④平面上,断层-裂缝体呈现出“扫帚状”和雁列状的展布特点。
- 何光玉曹自成姚泽伟廖天奇林波
- 关键词:走滑断层古生界塔里木盆地
- 煤生烃史系统动力学模拟被引量:4
- 1999年
- 煤成烃是目前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是油气地质研究新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基于煤成烃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系统动力学”的工作方法,将煤生烃史系统划分为古温度和有机质成熟史、烃源岩发育史和有机质降解史等三个子系统。在泥岩生烃史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生烃史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的特点是各子系统内部及其间充满了控制和反馈控制信息。将该模型应用于辽河盆地东部坳陷荣兴屯地区的煤生烃史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何光玉吴冲龙陈荣书
- 关键词:煤生烃辽河盆地油气地质
- 阿尔金断裂花海段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时间被引量:9
- 2007年
- 在地表地质调查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对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经阿克塞至肃北向北东东方向延伸,既没有止于玉门市西北的宽台山,也没有延伸至金塔盆地,而是止于其间的花海盆地花探7井东侧。阿尔金断裂花海段的变形时间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期和晚更新世末,以后者最为强烈。与红柳峡段的对比说明变形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变形方式主要为走滑兼逆冲,主要构造样式为半花状构造,并派生有一系列向南西西方向收敛的弧形断裂。
- 何光玉韩永科李建立陈建军魏军马国富岳焕忠刘永昌
-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
- 巴楚隆起亚松迪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几何学模型被引量:4
- 2016年
- 基于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识别出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亚松迪断裂带及邻区三期冲断-褶皱构造,并建立了其几何学模型。第一期活动的为沿中寒武统膏盐层滑脱的巴什托断裂,该断裂走向为NWW,形成于二叠纪之后、古近纪之前;第二期为基底卷入型的色力布亚断裂,该断裂走向为NNW,形成于晚中新世;第三期为分别沿中寒武统和古近系膏盐层滑脱的亚松迪深、浅层断裂,这两条断裂走向均为NW,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平面上,亚松迪断裂的发育位置受控于古近系膏盐层的分布范围。剖面上,与先存的巴什托断裂和色力布亚断裂的复合发育造成了亚松迪断裂带东、中、西三段不同的构造样式:东段发育断层传播褶皱(上)与突破型滑脱褶皱(下);中段发育断层传播褶皱(上)、突破型滑脱褶皱(中)和基底卷入构造(下);西段则发育滑脱褶皱(上)与断层转折褶皱(下),该段滑脱褶皱为亚松迪浅层断裂的西端点。最后,我们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这三种冲断-褶皱模型进行了验证。
- 郑晓丽何光玉姚泽伟
-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巴楚隆起
- 塔里木板块早-中二叠世玄武质岩浆作用的沉积响应
- 塔里木板块内部发育了大量由早-中二叠世板内岩浆作用所形成的,以玄武岩类为主的基性岩浆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等,残余分布面积约20万km2,厚度几十米至几百米,规模与峨眉山玄武岩(25万km2)处于同一量级。与此...
- 杨树锋陈汉林王清华罗俊成贾承造魏国齐厉子龙何光玉胡安平
- 关键词:塔里木板块二叠纪中二叠世
- 文献传递
-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变形特征研究
- 本文通过露头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和地层残余厚度图的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以右行走滑冲断构造变形为主.走滑冲断构造带内的断层在平面上呈分支复合,剖面上表现为花状构造,走滑逆冲断层上、下盘地层呈不协调产出.柴达木盆...
- 杨树锋陈汉林唐其升王步清肖安成程晓敢何光玉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区域地质学地质构造
- 文献传递
- 椒江口外海域的悬沙沉降速度近似估算被引量:3
- 2016年
- 根据椒江口外海域4个站位的悬沙浓度垂线分布资料,用Rouse公式估算了椒江口外海域的悬沙沉降速度。结果表明:(1)椒江口外海域的悬沙沉降速率范围在0.551~5.37 mm/s,全水域的平均悬沙沉速为2.63 mm/s,大潮平均悬沙沉速为2.65 mm/s,小潮平均悬沙沉速为2.60 mm/s;(2)平均悬沙沉速由大到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S1、S2、S3、S4站位,即河口主槽区(S1、S2)的悬沙沉降速度最大,其次是河口浅滩区(S3),最后是口外近海区(S4);(3)河口主槽区(S1、S2)大潮时的沉速小于小潮,而河口浅滩区(S3)和近海区(S4)大潮时的沉速大于小潮,这可能是不同位置受河流流速及潮汐力的影响不同而造成的;(4)平均悬沙沉降速度往往在涨/落憩之后的1~2 h不断增大,其后沉速逐渐减小。
- 江晨曦赵新宇何光玉冯沈科
- 关键词:悬沙浓度沉降速度
- 库车盆地依南气田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机制被引量:7
- 2004年
- 对库车盆地依南气田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依南气田所在的依深背斜为一具被动顶板的大型双重逆冲构造 ,其上覆依奇克里克背斜为一大型断层传播褶皱。它们具有分段和左行左列的雁列式展布特征。受印 藏碰撞远距离效应的影响 ,背斜构造自晚第三纪中新世康村组沉积期开始形成 ,主要的作用力来源于碰撞作用所传递过来的构造挤压应力 ,多期自北而南的冲断作用是气田构造形成的根本原因。挤压作用不仅形成了大规模的逆冲断层及大型的断层相关褶皱 ,而且还产生了左行走滑作用 ,使断层在发生向南逆冲运动的同时还发生左行走滑运动 ,从而使背斜构造在走向上发生转折 。
- 何光玉卢华复李树新杨树锋
-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库车盆地
- 塔北沙雅隆起东段古生代断裂特征及演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依据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将塔北沙雅隆起东段自加里东中-晚期以来的断裂活动细分为3期,并对其复合发育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加里东中-晚期,区内主要发育近NW向的小型逆断层;海西早期,近EW向的压扭断裂开始大规模发育,部分近NW向的断裂也开始扭动,二者呈复合构造样式;海西晚期,区内断裂继承性活动,EW向断裂发生大规模逆冲活动,地层被大幅抬升,并遭受剥蚀.该项研究对于深化塔里木板块北部古生代构造变形研究以及油气勘探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文侠姚泽伟郑晓丽何光玉张洪安漆立新云露张根法林璐顾忆
- 关键词:古生代沙雅隆起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