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用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1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研究被引量:38
- 2004年
- 大量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现象和研究成果都表明重金属以泥沙颗粒为载体迁移转化,描述重金属在天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必须紧紧抓住泥沙颗粒运动及重金属与泥沙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为此在对现有的重金属迁移转化数学模型进行概括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水沙运动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了泥沙颗粒运动及重金属吸附解吸不平衡过程,并结合水沙数学模型,建立了重金属迁移转化的耦合模型。同时在模型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 何用李义天
- 关键词:重金属泥沙
- 淮河中游行洪区开启运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在对淮河中游行洪区不同启用时机和方式的物理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概化河段单一行洪区数学模型 ,计算分析得出行洪区在不同类型的洪水情况下 。
- 李义天要威何用
- 关键词:行洪区
- 洞庭湖调蓄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01年
- 通过计算 50~ 90年代洞庭湖的一日调蓄量 ,分析了其年内和不同年代间的调蓄量的变化及湖区泥沙淤积、人为围垦和城陵矶以下河段泥沙淤积对调蓄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了下游泥沙淤积是 50~
- 李义天邓金运孙昭华何用
- 关键词:泥沙淤积水位洞庭湖汛期
- 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综述被引量:11
- 2004年
- 对现有的泥沙污染水质模型进行分类,总结了国内外泥沙污染基本问题及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的成果,指出模型发展方面应加强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一步揭示污染物在水体、悬浮泥沙、底泥之间迁移转化的机理,模型的建立应综合考虑污染物的沉降再悬浮、以及吸附解吸、底泥释放等动态过程。
- 何用李义天
- 关键词:泥沙沉降泥沙悬浮底泥释放水质模型
- 多因素作用下洞庭湖洪水调蓄量的变化被引量:6
- 2001年
- 用实测资料分析比较了出口水位为 31.0 m时 ,洞庭湖调蓄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调蓄量的各种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调蓄量经验公式 ,并用该公式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对调蓄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公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调蓄量变化的原因 。
- 李义天何用邓金运孙昭华
-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淤积围垦洪水位洞庭湖防洪
- 改善湖泊水环境的调水与生物修复结合途径探索被引量:39
- 2005年
- 分析了生物修复和引清调水措施在改善湖泊水环境的优点和不足 ,指出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方法 ,在解决湖泊污染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又能加快湖泊生态恢复的步伐。在此基础上 ,对二者结合途径进行探索。以汉阳四湖为例 ,引清调水与生物修复可以通过 3种主要途径结合 :短期引清调水与长期生物修复相结合 ,局部生物修复与大区域调水置换结合 ,水力调度调控与湖泊生物恢复结合。
- 何用李义天李荣甘富万
- 关键词:环境工程湖泊引清调水生物修复
- 改善汉阳湖群水环境的调水方案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湖群调水后,湖群及其连通沟渠共同组成了复杂的湖网结构,调水线路不单一,存在着二次分流问题等。以汉阳湖群为例,对湖群调水的方案进行了优选,并预测分析了引江灌湖工程实施后汉阳湖群的水流水质变化。得出结论:①流量越大,湖区流动性越好;②四湖的整体流动性以龙阳湖最优,三角湖最差;③由于湖面宽广,湖网形状复杂,引入的水流难以置换全部水体,出现缓流区域和死水区。
- 郜会彩李义天何用陈建
- 关键词:引清调水水质模拟
- 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被引量:17
- 2004年
- 多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泥沙和泥沙运动关系紧密,将水相和悬浮相污染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泥沙模型,引入泥沙污染物吸附量,底泥释放量及冲淤引起的释放增量等物理量,推导建立了泥沙污染水质模型,并运用吸附动力学,孔隙水扩散等模型,解决了泥沙吸附量和底泥的释放随时空变化的问题。模型较完整地考虑了泥沙输移、底泥冲刷及释放等过程对水质的影响。应用于汉阳四湖调水工程中,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能体现泥沙对水质的影响。
- 何用李义天郜会彩王家生
- 关键词:水质模型吸附解吸冲刷底泥释放
- 河口节制闸下淤积及冲淤效果耦合模型计算被引量:9
- 2004年
- 在潮汐作用下河口地区具有挡潮功能的节制闸闸下引河泥沙淤积现象十分普遍,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其行洪排涝能力,危害极大.因此,研究闸下淤积规律、探讨科学的清淤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分析闸下淤积规律,并预估了闸下淤积,在吸收经验模型和水沙模型的优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的耦合模型,模拟了部分开闸冲淤时闸下引河水沙运动.该模型与平面二维水沙模型相比简化了计算,且其计算精度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通过计算比较多孔闸闸门全开及部分开闸的冲淤效果表明:对闸门上下水头差和闸内水量较小、闸下引河较短的情况,采取开启中孔闸的冲淤方式比多孔全开的冲淤效果好.
- 何用黄伟李荣陈钢锋
- 关键词:节制闸潮汐
-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洪水调度水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科学调度运用行蓄洪区是目前减轻淮河中游洪灾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洪水模型模拟洪水演进能为调度提供决策支持。为此,本文针对淮河中游行蓄洪区构成的复杂河网水系.采用水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具有行蓄洪区的河网模型。模型对行蓄洪区进行适当的概化,采用窄缝法和冻结法相结合模拟干河床洪水演进问题,并采用汊点分组解法求解。应用该模型.模拟淮河中游王家坝至蚌埠段91年洪水演进情况,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具有行蓄洪区河网的洪水演进,信息量大,计算精度高,能满足洪水调度的需要。
- 何用李义天要威孙昭华
- 关键词:河网洪水行蓄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