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石彬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佛教
  • 2篇俱舍论
  • 2篇佛学
  • 2篇《俱舍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论
  • 1篇形上学
  • 1篇性恶
  • 1篇性恶论
  • 1篇演进
  • 1篇印度佛教
  • 1篇有无相生
  • 1篇渊源
  • 1篇运动观
  • 1篇僧肇
  • 1篇生活禅
  • 1篇首章
  • 1篇说一切有部
  • 1篇思想演进
  • 1篇思想渊源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4篇河北省社会科...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何石彬
  • 1篇王庆勋
  • 1篇杜永明

传媒

  • 4篇河北学刊
  • 2篇哲学研究
  • 1篇晋阳学刊
  • 1篇石家庄师范专...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恒有与无常:佛教运动观探析——以说一切有部为中心
2007年
说一切有部作为部派佛教中成立较早的学派,其"三世恒有,法体恒存"的宗义代表了佛教运动观的早期理论形态。有部的宗义发源于对原始佛教经典中法相的相摄、自相、共相等关系的研究,而具有其独特的论证方式和理论内涵。由"无常"而推出"恒有",以"恒有"来论证"无常",是有部对动静辩证关系的独特理解。有部运动观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理论论证模式被后来的大乘佛教所继承和发展。从原始佛教的"诸行无常",到说一切有部的"法体恒有",再到大乘中观学的非断非常、动静双遣,反映了佛教运动观的辩证发展过程。
何石彬
关键词:佛教运动观说一切有部僧肇
性与天道:荀子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给自己的礼学思想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从人性论与天道观两个方面对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人性论方面,他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合”为理论归宿,论证了礼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人性根源。在天道观方面,他以“天人之分”为理论依据,论证了礼在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价值,并以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性为理论依据,建立了礼的超越性和绝对性基础。
何石彬王庆勋
关键词:荀子性恶论天人之分
生活禅的思想渊源探析
2011年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何石彬
关键词:禅法思想渊源佛教理念佛学研究佛教发展
“法轮功”与佛法的根本区别
1999年
本文从传统佛教的相关理论特征入手,揭穿李洪志在“佛法”的幌子下贩卖封建迷信的实质。第一,关于佛法的标准问题。第二,关于佛教“破执”和“入流”。李洪志对佛教名词进行曲解和误用。1.“法身”。2.“法轮”。3.“觉者”
何石彬
关键词:佛法
从《俱舍论》看印度佛教由小乘向大乘的演进理路被引量:3
2007年
何石彬
关键词:小乘佛教大乘佛学印度佛教思想演进《俱舍论》心理论
当前中国的文化开放问题:困难与对策
2001年
文化的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固有特征 ,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对外开放这一基本条件。而现今中国文化开放面临诸多阻力 ,客观上西方国家奉行文化扩张主义政策 ,使我国文化开放面临“二难”选择 ;主观上存在思想理论障碍 ,使我们不能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文化成果。要加快文化开放的步伐 ,建设中国先进文化 ,应克服保守倾向 ,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西方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 ,按照既要现代化 ,又有民族特色 ,同时又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对待文化开放和先进文化建设问题。
杜永明何石彬
关键词:文化开放资本主义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建设
《俱舍论》诸法假实问题探析
2008年
诸法假实问题是部派佛教所论争的一个焦点问题,同时也是《俱舍论》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作为部派佛教的集大成著作,《俱舍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诸法假实理论。
何石彬
关键词:《俱舍论》经部
汉、藏佛教演进路向之比较——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迪意义
2013年
中国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体现了北传佛教的一般性特征,即以大乘佛教教义与经典的弘传为主,注重对佛法大义的领悟与发挥。但由于所面临的文化际遇及所处文化势位的差异,二者选择了不同的演进路向,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形态与组织结构特征。就整体思维特征而言,汉、藏两系佛教分别对印度佛教采取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及继承发展模式。简言之,汉传佛教重佛之"心",由"心"而立"法";藏传佛教重佛之"法",由"法"而明"心"。由此,汉传佛教形成了重圆顿、重简捷、重灵活性的修持理念与教化风格,而藏传佛教则形成了重传承、重次第、重体系的教法特色。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历程及其理论精髓对于中国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何石彬
关键词:汉传佛教藏传佛教
老子之“道”与“有”、“无”关系新探——兼论王弼本无论对老子道本论的改造被引量:27
2005年
何石彬
关键词:本论今本《老子》马叙伦首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