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亮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胃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病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侵犯
  • 1篇预后因素
  • 1篇生存率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胃
  • 1篇食管胃结合部
  • 1篇食管胃结合部...
  • 1篇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侵犯
  • 1篇全胃
  • 1篇全胃切除
  • 1篇全胃切除术
  • 1篇肿瘤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袁爱华
  • 3篇余亮
  • 3篇吕成余
  • 3篇陈维
  • 2篇赵有财
  • 1篇张一帆
  • 1篇吴安伟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胃癌血管侵犯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癌血管侵犯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20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标的本血管侵犯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6例患者中,血管侵犯率为27.67%(57/206)。胃癌患者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T分期、N分期、TNM分期胃癌组织中血管侵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6,9.569,15.579,43.453,30.732,P〈0.05)。188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1.26%(188/206),随访时间为6.0~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4.0个月。188例获得随访患者中,血管侵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4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19.6%;血管未侵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7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42.0%,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血管侵犯、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χ^2=9.241,17.486,11.243,9.364,27.666,216.745,49.8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血管侵犯、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3期、TNM分期为Ⅲ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502,0.456,0.052,0.001,0.735,95%可信区间:0.334—0.754,0.289~0.720,0.004—0.664,0.000~0.006,0.159~3.398,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管侵犯可能与肿瘤�
余亮吕成余赵有财陈维袁爱华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侵犯预后
神经旁浸润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旁浸润(PNI)对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胃癌组织的石蜡标本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当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膜或神经束内时判断为PNI阳性。分析PNI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PNI阳性率32.1%(81/252)。PNI阳性率与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血管和淋巴管侵犯及Lauren分型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Borrmann分型无关(P>0.05)。随着肿瘤的进展,PNI阳性率增高。PNI阳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9%和34.5个月,明显低于PNI阴性患者的43.6%与4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N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3,HR=0.182,95%CI 0.042~0.793)。结论胃癌患者的PNI阳性率较高,PNI与胃癌的进展有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余亮吕成余赵有财陈维袁爱华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因素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对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PG)治疗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TG(TG组)和PG(PG组)治疗的273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TG组与PG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组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PG组(P=0.000)。TG组和P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3%(12/117)和21.8%(34/156),PG组较高(χ2=6.353,P=0.012)。TG组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9%及34.2%,分别高于PG组的43.4%和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P<0.05;χ2=5.582,P<0.05)。对pT4、pN2、TNMⅢ期、肿瘤直径大于3.0 cm及接受化疗的患者,TG组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均高于P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T2、pT3、pN0、pN1、pN3、TNMⅠ期、TNMⅡ期、TNMⅣ期、肿瘤直径小于3.0 cm、未接受化疗及各病理学分型患者,2组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TG可以有效提高远期生存率,并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余亮吕成余袁爱华陈维张一帆吴安伟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生存率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