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泳泽
- 作品数:65 被引量:3,533H指数:32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市场化、政府介入与中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被引量:35
- 2010年
- 本文首先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全国2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在1996~2007年间的R&D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以此为基础,本文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就市场化和政府介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介入程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将促使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在1996年的基准上提高0.82%,政府介入程度每提高1%,将促使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在1996年的基准上下降0.59%。
- 武鹏余泳泽季凯文
- 关键词:市场化政府介入随机前沿分析面板模型
- 中国工业分行业资本存量测算:1985-2014被引量:24
- 2017年
- 由于资本存量在一些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基础性,以及工业行业资本存量数据的缺乏,本文采用经典的永续盘存法对工业行业1985-2014年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本文首先对工业行业分类标准前后有变化的行业进行了统一,进而利用固定资产原价和累积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估算出每年每个行业的折旧率,从而算出各行业的资本存量。为产业行业的相关研究提供相对准确的基础数据。
- 余泳泽刘凤娟张少辉
- 关键词: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
-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基于回归方法的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利用山东省城镇家计调查数据,从人口特征的角度考察了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就业行业、就业单位的性质以及个人职业和职务是影响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五个主要因素,其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就业单位性质的影响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就业的行业、个人职业及职务的影响呈现减小的态势。
- 周云波余泳泽
- 关键词: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人口特征
- 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协同效应”与“挤占效应”——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研究被引量:126
- 2015年
- 考虑到省际价格指数和折旧率的差异,本文从核算方法的调整入手,对中国30个省份1998—2013年省际研发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以计算的分阶段省际研发资本存量为基础,对中国省际研发资本的空间外溢效应和价值链外溢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与"挤占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内部结构呈现出"轻基础研究、重实践应用研究"的现象。试验发展资本存量占比超过80%且逐年增长,而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资本存量占比不足20%。中国区域研发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和价值链外溢效应。应用研究资本投入与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本投入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而试验发展资本投入对基础研究资本投入具有一定的"挤占效应"。
- 余泳泽
- 关键词:创新价值链挤占效应
- 创新价值链视角的创新投入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创新投入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类型的创新投入对一国生产率改善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学理上的解释需深入研究创新活动的内部反应机制。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于研发资本存量的测算,构建反映创新投入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创新投入结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功效的发挥存在一定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程度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最大,应用研究偏效应短期内为负值,而试验发展的作用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别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偏效应最大,试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三部分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因此,改善我国创新投入结构时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 余泳泽张莹莹杨晓章
- 关键词:创新价值链
-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1978—2012被引量:100
- 2017年
- 本文从省际劳动力投入质量和资本折旧率的异质化视角,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TFP进行了再估算。实证研究发现:(1)异质化视角下的中国TFP年均增幅为2.391%,主要来自规模效率改进(SE)和技术进步(TP);(2)考虑产能利用率后的纯化TFP得到明显提升,这说明中国近些年TFP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产能过剩问题;(3)从收敛性上来看,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下降,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空间收敛性较为明显,而技术进步空间收敛趋势较弱。
- 余泳泽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存量
-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全要素生产率:“竞次”还是“竞优”被引量:60
- 2018年
- 本文揭示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作用是导致了TFP的"竞次"还是"竞优"。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条件影响技术进步:当地方政府间的竞争通过市场开放、要素流动及基础设施改善的方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时,分权制度会促进技术进步,形成地区间"竞优";当地方政府以分割市场等途径作为竞争手段时,会造成要素扭曲,分权制度则抑制了技术的进步,形成地区间"竞次"。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显著改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要素市场的扭曲进而不利于技术进步。进一步观察TFP的内部构成后得出,财政分权导致技术进步(TP)与技术效率(TE)呈现较为明显的"竞优",但全要素生产率"竞优"正在弱化。
- 余泳泽刘大勇
- 关键词:中国式财政分权全要素生产率竞次
- 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治理效率与实施路径研究被引量:82
- 2011年
- 本文将非合意性产出(污染物)纳入投入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并计算了污染治理效率。研究显示:2003—2008年年均节能潜力约8亿吨标准煤,节能效率只有0.671,年均COD减排潜力为312万吨,减排效率只有0.393,年均二氧化硫减排潜力为1334万吨,减排效率只有0.345,污染治理效率平均为0.660。基于以上地区数据,本文采用了二维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各地区的节能减排路径,并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政府采取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余泳泽
- 关键词:节能减排
- 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效率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基于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被引量:37
- 2012年
- 本文采用三投入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面板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市1995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迁,我们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东部、中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率高于西部,且东部和中部的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西部地区处于相对平稳状态。(2)市场化程度、创新能力投入与企业规模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有正影响,而政府的政策支持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3)高技术产业TFP平均值为10.42%,且呈现震荡略有下降的特点,技术进步率的普遍下降严重阻碍了TFP的增长势头。(4)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生产效率变化率。(5)东部地区的平均技术进步速度低于中西部,而东部地区生产效率的变化率则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文章据此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
- 余泳泽张妍
- 关键词: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 基于DEA与TOBIT模型的我国各省物流效率实证研究
- 物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区域经济的效率,进而关乎着总体经济力量的发展与经济的成长。我国物流业虽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势头,但仍是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发展的瓶颈行业。 ...
- 余泳泽
- 关键词:物资流通业数据包络分析资源利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