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周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肝炎
  • 26篇病毒
  • 22篇乙型
  • 22篇乙型肝炎
  • 18篇细胞
  • 15篇基因
  • 12篇慢性
  • 12篇肝炎病毒
  • 11篇乙型肝炎病毒
  • 9篇输血传播
  • 9篇输血传播病毒
  • 9篇传播病毒
  • 6篇突变体
  • 6篇缺失突变体
  • 6篇重型
  • 6篇慢性乙型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抗病毒
  • 6篇肝细胞
  • 6篇HBX基因

机构

  • 58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南昌市第一医...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59篇侯周华
  • 48篇谭德明
  • 19篇谢玉桃
  • 12篇李聪智
  • 11篇刘菲
  • 11篇刘国珍
  • 10篇杨永峰
  • 9篇欧阳奕
  • 6篇刘洪波
  • 6篇刘水平
  • 5篇彭仕芳
  • 5篇谢建萍
  • 5篇胡志亮
  • 5篇鲁猛厚
  • 5篇刘双虎
  • 5篇符小玉
  • 4篇陈莉
  • 4篇谢萍
  • 4篇傅蕾
  • 3篇郭光辉

传媒

  • 12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感染控制...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2004急危...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160mg/d加入10%的葡萄糖250mL溶液中静脉滴注,疗程1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PTA和腹水的深度以及血清TNF-α、IL-8、IL-10、K+及Na+水平。结果治疗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vs64%,P<0.05),AST、ALT、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T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F-α、IL-8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K+和Na+的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未见明显的腹水增加。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好转率,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8水平和提高IL-10水平。
侯周华李聪智谢玉桃鲁猛厚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细胞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变化情况。方法慢性乙肝患者35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 kD)(派罗欣)治疗组18例,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组17例,采集治疗前、治疗12、24和48周时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DC和pDC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ALT和HBV-DNA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前mDC和pDC的比例和绝对计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抗病毒治疗后两组的mDC和pDC的比例和绝对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多,其中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mDC和pDC的的比例、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的mD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DC的数目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mDC、pDC与ALT和HBV-DNA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mDC和pDC细胞降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增加DCs的比例和数量。
侯周华谭德明彭敏源黄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聚乙二醇干扰素阿德福韦酯
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7年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sTNFR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Hela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人sTNFR1全编码区基因片段,构建含有目的片段的T载体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亚克隆,并用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人sTNFR1基因被正确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TNFR1的构建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彭仕芳傅蕾谭德明侯周华
关键词:克隆
2例TTV感染者中TTV DNA的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TTV的基因变异情况。方法PCR扩增BD与CSH血清中的TTV DNA后进行分子克隆,每例挑选10个不同TTV DNA克隆进行测序。不同克隆之间及其与G1 a亚型TA278之间进行序列比较并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BD存在2种不同的TTV病毒株,都为G1 a亚型。CSH中存在7种不同的TTV病毒株,分别属于G1 a和G1b亚型。结论CSH中TTV的基因变异比BD中的复杂得多。
侯周华谭德明谢玉桃刘水平李聪智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
霉酚酸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体外实验观察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霉酚酸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霉酚酸或拉米夫定,或霉酚酸加拉米夫定共培养,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液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HBV mRNA水平.结果霉酚酸单独应用时,浓度2~250μg/ml无明显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当浓度达1250μg/ml时,可使病毒mRNA水平下降1~2 log,上清液中HBsAg滴度也有相应降低;拉米夫定5μg/ml可使病毒mRNA水平下降3~4 log,上清液中HBsAg滴度也有相应降低;霉酚酸和拉米夫定合用时,可显著增强后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其中浓度10μg/m1时效果最明显.结论霉酚酸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并可增强拉米夫定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杨永峰谭德明谢玉桃侯周华
关键词:霉酚酸HEPG肝炎病毒乙型抗病毒药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各40例仅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2.4g静滴,疗程4周,治...
侯周华谭德明谢玉桃谢建萍鲁猛厚汪玲
文献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和HCV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和HCV 5′NCR(noncodingregion)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NCRLuc的HCV5′NCR及其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亚克隆至报告载体pEGFP C1的GFP基因下游 ,构建含GFP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GFPNCRLuc。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 ,将pGFPNCRLuc转染至肝细胞株QSG770 1。结果 :GFP和荧光素酶基因均得到高效表达 ,其荧光素酶表达强度与pCMVNCRLuc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GFP表达水平与pEGFP C1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成功构建HCV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 ,HCV和荧光素酶基因在肝细胞内得到共表达。
刘水平谭德明侯周华刘双虎
关键词:丙型肝炎绿色荧光蛋白荧光素酶
HBx基因及其缺失突变体(HBx-d382)影响着L02细胞microRNA表达谱
目的:研究转染HB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及其缺失突变体(HBx-d382)后L02细胞microRNA表达谱变化。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和G418筛选获得102/HBx、L02/HBx-...
胡志亮谭德明侯周华刘国珍谢萍刘洪波欧阳奕刘菲
关键词:HBX基因基因突变L02细胞
文献传递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研究TTV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TTVDNA ,收集TTVDNA阳性病例 5 2例 ,其中献血员 4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例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32例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进行TTV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 ,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1.2 5± 0 .5 0 ,1.6 0± 0 .5 5 ,3.36± 1.36 ,4 .5 9± 1.83;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其他组 (P <0 .0 5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 <0 .0 5 )。结论 :TTV存在基因变异 。
侯周华谭德明刘水平谢玉桃刘双虎
关键词:乙型肝炎输血传播病毒基因变异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HBsAg阳性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HBsAg阳性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对深圳地区304例常见血清学模式与136例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常见与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为B型、C型和混合型B+C,以B型和C型为主。常见血清学模式之间和少见血清学模式之间基因型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圳地区少见血清学模式HBV感染者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其次为混合型B+C。
祝玲玲朱平安谭萍侯周华张松梁汉章樊春卉
关键词:HBV血清学模式基因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