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炯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衰竭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4篇肝衰竭患者
  • 3篇细胞
  • 3篇肝炎
  • 2篇预后
  • 2篇人工肝
  • 2篇戊型
  • 2篇戊型肝炎
  • 2篇小鼠
  • 2篇慢性
  • 2篇干细胞
  • 2篇肝脏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淋巴...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性病
  • 1篇性疾病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无锡市第五人...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俞炯
  • 10篇曹红翠
  • 4篇陈瑜
  • 4篇李兰娟
  • 2篇陈月美
  • 2篇毛卫林
  • 1篇郝绍瑞
  • 1篇陆颖锋
  • 1篇吴健
  • 1篇吴健
  • 1篇杨青
  • 1篇吴炜
  • 1篇张蕾
  • 1篇姚一帆
  • 1篇赵钊
  • 1篇高长有
  • 1篇吕建新
  • 1篇蒋天安
  • 1篇翟光华
  • 1篇连江山

传媒

  • 4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浙江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arly changes of blood biochemistry and CYP450metabolism i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rat
俞炯刘景琪董晓田冯旭东曹红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戊型肝炎相关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戊型肝炎相关急性肝衰竭(HEV-AL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成员单位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HEV-ALF患者、86例急性戊型肝炎(AHE)患者临床资料,同期收集苏州市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100名健康体检者资料。分析不同人群血清FT3水平。根据30d的生存情况,将HEV-ALF患者分为生存组(n=73)和死亡组(n=15)。通过Cox回归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血清FT3水平与HEV-ALF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血清FT3的预测能力和决策能力,并与常规MELD、KCH和Child-Pugh模型进行比较。结果HEV-ALF患者血清FT3水平低于AHE患者和健康人群(P=0.006或<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HR=17.984,95%CI 2.804~115.362)、肝性脑病(HR=12.895,95%CI 2.386~69.695)和总胆固醇(HR=2.448,95%CI 1.108~5.409)是HEV-A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FT3水平(HR=0.323,95%CI 0.119~0.876)是HEV-ALF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OPLS-DA显示,血清FT3水平具有较高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T3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 0.733~0.900,P<0.001),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8.08%。DCA曲线显示FT3水平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决策水平。病情好转和波动患者血清FT3水平均高于恶化患者(P<0.05或<0.01)。结论血清FT3水平与HEV-ALF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HEV-ALF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王滢向泽童玲翟光华翟光华黄蓝俞炯鹿娟俞炯吴健
关键词:戊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预后
HIF2α基因突变体及其在构建NAFLD小鼠模型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HIF2α基因突变体、载体,及其在构建NAFLD小鼠模型中的应用。利用该突变体构建的基因突变小鼠可以稳定传代,在实际应用中方便研究HIF2α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中的致病机制,在人类NA...
曹红翠俞炯李兰娟高飞琼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在HEV相关肝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评估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RDW与血小板比值(RPR)在HEV相关肝衰竭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152例无肝衰竭HEV感染(HEV-non-LF)患者和62例HEV诱导的肝衰竭(HEV-LF)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RDW和RPR对诊断HEV相关肝衰竭及其预后的能力。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1.189,95%CI 1.026~1.376)和RPR(OR=4.758,95%CI 1.621~13.965)均为影响戊型肝炎患者发生相关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RPR和RDW预测HEV发生相关肝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CI 0.67~0.79,P<0.01)和0.68(95%CI 0.61~0.74,P<0.01)。RPR和RDW预测HE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2(95%CI 0.49~0.74,P<0.01)和0.57(95%CI 0.44~0.70,P>0.05)。结论RPR和RDW对HEV相关肝衰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PR对肝衰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吴健成娟宋曙刘君陈钟鸣俞炯俞炯
关键词:戊型肝炎肝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
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_4^+ CD_(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肝衰竭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在人工肝治疗和内科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其与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3例肝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9例为人工肝结合内科治疗组,34例为内科治疗组,依据肝功能、临床症状等指标判定人工肝治疗有效组17例、无效组12例,内科治疗有效组11例、无效组23例,23例健康献血员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Treg 细胞水平,动态观察 Treg 细胞水平变化规律并分析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 Treg 细胞水平(2.46±0.56)%,有效患者治疗前 Treg 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人工肝有效组(1.92±0.78)%,内科有效组(2.10±0.5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人工肝组(2.62±0.67)%,内科组(2.89±0.7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有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效患者治疗前 Treg 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其中人工肝组(4.64±1.31)%,内科组(4.87±2.8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人工肝组(5.44±2.13)%,内科组(5.91±2.7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无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reg 细胞水平变化在有效患者呈现低→高→低的"峰"形曲线,且人工肝组较内科组 Treg 细胞水平较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在无效患者呈现高→低→高的"谷"形曲线。结论外周血 Treg 细胞水平与疗效相关,可作为肝衰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定的指标。
陈瑜毛卫林俞炯吴炜陈月美李兰娟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T淋巴细胞人工肝
hsa-miR7977在制备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品上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hsa‑miR7977在制备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品上的应用,可调控的靶基因为NFKBIZ,并且提供了hsa‑miR7977在调控NFKBIZ基因表达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内含有hsa‑...
曹红翠陈文怡李兰娟俞炯潘巧玲杨金凤
部分肝切除小鼠肝再生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部分肝切除建立小鼠肝再生动物模型,研究肝脏再生过程中形态和血清学变化趋势,为研究肝再生调控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50%肝切除方法建立C57/BL6小鼠肝再生模型;分别于手术后第1、第5、第9、第13、第21和第36天,摘眼球法取血,分离血清后检测ALT、AST、AFP和ALB,并进行C-反应蛋白(CRP)、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等细胞因子的检测。并取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研究肝再生过程中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可见肝切除后肝细胞核分裂极其活跃;ALB分泌降低,后逐渐升高至正常值;ALT、AST先升高后逐渐下降,但一直高于正常值;AFP持续为阴性;CRP在术后5d内迅速升高,之后有所下降;HGF在术后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且在死亡小鼠中也有测到高值的HGF;EGF与TGF-α都升高。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肝再生调控,在肝再生过程中,能够继续维持白蛋白合成、有毒物质降解等肝细胞特异性功能而保持机体的稳定。
俞炯姚一帆吕建新曹红翠陈瑜
关键词:肝再生小鼠血清学细胞因子
Sonazoid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比较Sonazoid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FLLs)中的诊断效能,评估Sonazoid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因FLLs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Sonazoid-CEUS及增强MRI检查的患者50例,共58个病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定性分析良、恶性FLLs的Sonazoid-CEUS及增强MRI表现,分别计算两种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性。结果Sonazoid-CEUS血管相"快进快出"的表现在良、恶性FLLs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病灶中9.8%(4/41)至延迟期无减退,Kupffer期减退明显。两种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6%、52.9%、83.3%、90.0%、84.5%(Sonazoid-CEUS)和85.4%、64.7%、85.4%、64.7%、79.3%(增强MRI),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P=0.687)。结论Sonazoid-CEUS中血管相仍是FLLs的重要诊断征象,特有的Kupffer期可以为诊断提供额外的信息;在FLLs的诊断中Sonazoid-CEUS与增强MRI具有同等重要的诊断价值。
吴旋音田果曹红翠俞炯蒋天安
关键词:超声造影SONAZOID肝脏局灶性病变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值的变化与人工肝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动态观察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在人工肝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探讨与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3例肝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人工肝结合内科治疗组29例,内科治疗组34例,23例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CD4/CD8T细胞比值1.43±0.44,其中人工肝有效组0.92±0.18,内科有效组0.86±0.1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CD4/CD8T细胞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在治疗有效患者中呈现低→高逐渐上升的趋势,且人工肝组较内科组CD4/CD8T细胞比值较早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在治疗无效患者整个病程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呈并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疗效相关,可作为肝衰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定的指标。
毛卫林俞炯陈月美陈瑜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COPD合并IPA的9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1∶2配对原则,选取同年入院、性别一致、年龄±5岁的COPD未合并IPA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合并IPA的危险因素。结果COPD合并IPA的90例患者中,下呼吸道标本培养出烟曲霉78例、黄曲霉6例、烟曲霉合并黄曲霉1例、土曲霉1例、黑曲霉1例;1例痰脱落细胞学找到曲霉菌丝,2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病例组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片状浸润影(87.8%)、胸腔积液(36.7%)、结节(33.3%)、空洞(18.9%)、实变影(17.8%)、晕轮征(14.4%)和空气新月征(2.2%),且片状浸润影、实变影、晕轮征以及空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OR=1.183,95%CI 1.047~1.336)、两种抗菌药物联用(OR=5.391,95%CI 1.241~23.42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OR=5.275,95%CI 1.586~17.541)、抗菌药物累计使用品种数多(OR=2.270,95%CI 1.406~3.664)是COPD合并IPA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若COPD患者存在住院时间较长、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4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较多这些危险因素,应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和胸部CT动态监测,以便于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IPA的发生。
张蕾张蕾杨青赵钊俞炯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