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征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肾病
  • 6篇肾病综合征
  • 6篇综合征
  • 4篇肾炎
  • 4篇小儿
  • 3篇紫癜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患儿
  • 2篇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肾病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肾炎
  • 2篇治疗小儿
  • 2篇肾小管
  • 2篇尿NAG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倪征
  • 7篇李晓忠
  • 7篇封其华
  • 7篇程江
  • 5篇闵月
  • 4篇王丽峰
  • 4篇宋晓翔
  • 4篇徐琴英
  • 2篇曹斌
  • 1篇朱静
  • 1篇孙建新
  • 1篇毕玉娜
  • 1篇季正华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苏州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第24届全国...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2005年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治疗,并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相比较。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8月入住我院的6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为蛋白尿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其中伴肉眼血尿者3例,氮质血症5例;②病理特点为在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的基础上有细胞新月体形成,可见IgG、C3的颗粒状沉积物沿毛细血管襻连续排列,且发现“不典型驼峰”和部分足突融合。结论①根据本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易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区别;②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密切,伴新月体者肉眼血尿时问较长,足突融合者蛋白尿程度重,持续时问长;③明确诊断后应用足量激素,未能在4周内达到完全缓解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长期预后,尚待进一步观察。
闵月宋晓翔王丽峰徐琴英程江倪征封其华李晓忠
关键词: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剂蛋白尿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标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61例住院HSP患儿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CD19+CD23+水平,并与同期19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采用速率法应用HIT蛋白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53例HSP患儿血清IgA及其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速率法、应用OLYMPUSAU400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45例HSP患儿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应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CD3+CD4+、CD4+/CD8+、CD3-(CD16+56+)明显降低(Pa<0.05),CD3-CD19+、CD19+CD23+明显升高,CD3+、CD3+CD8+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gA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无相关性(r=0.224P>0.05),以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UmAlb/Cr)(mg/g)=30为界限,NAG以11.9U/L为界限,分别将淋巴细胞亚群分二组,结果显示UmAlb/Cr>30与≤30组比较,NAG>11.9与≤11.9组比较,CD19+CD23+均明显升高[(6.71±0.80)vs(5.78±0.46),(9.36±1.14)vs(5.44±0.50)Pa<0.05]。结论HSP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活化的B淋巴细胞(CD19+CD23+)明显升高,并且其可能与肾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
孙建新毕玉娜朱静季正华封其华倪征程江徐琴英王丽峰闵月李晓忠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淋巴细胞亚群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肾病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治疗。方法2002-06—2004-08,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致肾病综合征6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2)其病理特点为:在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基础上有细胞新月体形成,可见IgG、C3的颗粒状沉积物沿毛细血管袢连续排列,且发现“不典型驼峰”和部分足突融合;(3)治疗:6例均予激素治疗。其中2例治疗4周内完全缓解;4例未能在4周内达到完全缓解者,2例加用环磷酰胺,2例予雷公藤,均缓解。结论(1)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密切,伴新月体者肉眼血尿时间较长,伴足突融合者蛋白尿程度重,持续时间长;(2)给予足量激素,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长期预后尚待进一步观察。
闵月宋晓翔倪征程江封其华李晓忠
关键词: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紫癜性肾炎患儿白细胞介素6、8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APN)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IL-8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PN患儿血清及尿IL-6、IL-8活性水平,并分析IL-6、IL-8水平与APN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结果APN患儿急性期血清及尿IL-6、IL-8水平均增高,且尿IL-6、IL-8水平与APN患儿肾小球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及尿IL-6、IL-8水平可作为APN急性期的敏感指标之一,而尿IL-6、IL-8升高有助于判断APN肾组织的病变程度。
封其华李晓忠程江曹斌倪征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尿NAG检测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中的意义
最近,几乎所有的研究均表明,不同类型肾炎的发展速度及预后的决定因素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有无和严重程度。通过组织化学的方法已证实,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简称NAG〉含量特别丰富。因其分子...
倪征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症NAG肾小管损伤
文献传递
尿NAG检测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意义
2007年
最近,几乎所有的研究均表明,不同类型肾炎的发展速度及预后的决定因素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有无和严重程度。通过组织化学的方法已证实,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简称NAG)含量特别丰富。因其分子量大而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加之在尿液中不易失活,正常时尿NAG的排出量相对恒定。当肾小管损伤时,尿中NAG升高。
倪征
关键词: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NA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滤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例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激素治疗同时加用中药治疗。观察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另设1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部分...
倪征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小儿肾病中西医结合
文献传递
长春新碱治疗紫癜性肾炎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长春新碱治疗紫癜性肾炎30例,并就其疾病类型、临床观察指标等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经治疗2~8周后,22例痊愈,7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提示长春新碱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少.
闵月徐琴英王丽峰宋晓翔倪征程江封其华李晓忠
关键词:长春新碱紫癜性肾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例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激素治疗同时加用中药治疗。观察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另设1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部分...
倪征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肾病综合征儿童
文献传递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及肾组织中IL-8的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尿及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PNS患儿血清及尿IL-8水平,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NS患儿肾组织中IL-8的临床分布。结果:病理上为增生性的PNS患儿肾病极期血清及尿IL-8水平明显高于肾病缓解期及对照组,尿IL-8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相应的肾组织中抗IL-8单抗染色阳性。病理上为非增生性的PNS患儿肾病极期血清IL-8水平也明显高于肾病缓解期及对照组,而尿IL-8在肾病极期及缓解期均无异常,相应的肾组织中抗IL-8单抗染色阴性。检测尿及血清IL-8可作为小儿肾病活动及临床分型的参考指标。
封其华曹斌倪征李晓忠程江蒋百康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肾病综合征儿童肾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