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党可征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红外与低温等离子体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调制
  • 1篇调制研究
  • 1篇多频
  • 1篇多频带
  • 1篇隐身
  • 1篇有效介质理论
  • 1篇窄带滤光片
  • 1篇散射
  • 1篇双站
  • 1篇双站散射
  • 1篇特性分析
  • 1篇透射
  • 1篇透射率
  • 1篇频带
  • 1篇缺陷层
  • 1篇人工磁导体
  • 1篇吸波
  • 1篇吸波体
  • 1篇滤光片
  • 1篇介质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电子工程学院
  • 1篇解放军电子工...

作者

  • 4篇党可征
  • 4篇时家明
  • 2篇陈宗胜
  • 1篇林志丹
  • 1篇王启超
  • 1篇冯玥玥
  • 1篇杜石明
  • 1篇孟祥豪
  • 1篇赵大鹏
  • 1篇汪家春
  • 1篇袁忠才
  • 1篇吴小坡
  • 1篇王超
  • 1篇许波
  • 1篇李志刚
  • 1篇高永芳
  • 1篇程立
  • 1篇刘姜伟

传媒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高阻抗表面的多频带Salisbury屏设计被引量:2
2015年
为进一步提高传统Salisbury屏的吸波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高阻抗表面在特定频率同相反射的特性,替代原有结构中的金属平板设计多频带Salisbury屏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频率电磁波经高阻抗表面反射后空间电磁场的场强分布,说明可以通过共用Salisbury屏的损耗层,在高阻抗表面同相反射的特征频率附近引入新的吸收带.以不同尺寸方形周期结构的单频和双频高阻抗表面为例,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验证了多频带Salisbury屏设计的可行性,且实验和仿真结果十分符合.结果表明,多频带Salisbury屏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吸波性能,同时又引入了新的吸收峰,吸收峰的位置和数量与高阻抗表面同相反射的频带位置和数目有关.与传统的Salisbury屏相比,在材料增加厚度不足1 mm的情况下,多频带Salisbury屏的设计使反射率小于-10 d B的吸波带宽由8.5 GHz增加到10.1 GHz,且实现了向长波方向的拓展,最低频率由7.5 GHz拓展到5.98 GHz.
党可征时家明李志刚孟祥豪王启超
关键词:高阻抗表面人工磁导体吸波体
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的仿真计算被引量:4
2012年
建立了基于Kubelka-Munk理论的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仿真计算模型。以Al粉颗粒作为颜料粒子,采用Maxwell-Garnett有效介质理论计算分析了涂层的等效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从电磁波与颜料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采用几何光学理论计算得到了涂层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定量分析了铝粉颗粒粒径以及体积分数对涂层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姜伟时家明党可征陈宗胜冯玥玥
关键词:红外发射率KUBELKA-MUNK理论有效介质理论
时变等离子体覆盖导体圆柱的双站散射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时变等离子体覆盖导体圆柱的双站散射特性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和太空再入体的跟踪识别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非磁化不均匀等离子体覆盖导体圆柱的模型为基础,采用分段线性电流密度递归卷积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不均匀时变等离子体覆盖导体圆柱的双站雷达散射特性。结果表明:不均匀等离子体覆盖导体圆柱能成功地缩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
吴小坡时家明杜石明高永芳党可征
缺陷层的材料吸收对远红外窄带滤光片的调制研究
2013年
利用薄膜光学中的特征矩阵法,研究了缺陷层介质存在吸收(折射率含有虚部)时,远红外窄带滤光片随不同吸收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n=2.2-0i变为2.2-0.03i时,滤光片始终有两个全向带隙的存在,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均逐渐减小(n=2.2-0i时,两个全向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分别为8.23~8.88μm,10.04-11.26μm,7.60%和11.46%;n=2.2—0.03i时,两个全向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分别为8.28~8.50μm,10.15~11.16μm,2.62%和9.48%)。当n=2.2—0.05i和2.2—0.1i时,滤光片都只存在一个全向带隙,带隙宽度和带隙率也同样逐渐减小(n=2.2—0.5i时,全向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分别为10.18~11.08μm和8.47%;n=2.2—0.1i时,全向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分别为10.47—10.72μm和2.36%)。当n=2.2—0.3i时,滤光片的全向带隙都消失了。同时,滤光片缺陷处的反射率逐渐增大,透射率和吸收率(含有吸收时)一直在减小直至接近0。本文的研究对远红外窄带滤光片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王超时家明时家明赵大鹏汪家春陈宗胜袁忠才许波林志丹程立
关键词:窄带滤光片反射率透射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