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冀瑞俊

作品数:110 被引量:778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9篇急性
  • 36篇卒中
  • 32篇缺血
  • 27篇血性
  • 22篇血管
  • 22篇急性缺血性
  • 20篇动脉
  • 18篇脑梗
  • 18篇脑梗死
  • 18篇急性缺血
  • 18篇梗死
  • 17篇缺血性卒中
  • 15篇脑血
  • 14篇脑血管
  • 14篇颈动脉
  • 14篇急性缺血性卒...
  • 14篇出血
  • 11篇脑出血
  • 10篇老年居民
  • 9篇动脉狭窄

机构

  • 8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脑重大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卡罗来纳大...
  • 2篇海南农垦总局...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公共卫...
  • 1篇医学部
  • 1篇上海市第四人...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0篇冀瑞俊
  • 40篇王拥军
  • 21篇贾建平
  • 12篇赵性泉
  • 8篇马欣
  • 7篇楚长彪
  • 6篇卢洁
  • 5篇郭军平
  • 5篇王伊龙
  • 4篇孟然
  • 4篇刘改芬
  • 4篇李坤成
  • 4篇张润华
  • 4篇宿英英
  • 4篇王晨
  • 3篇张苗
  • 3篇潘岳松
  • 3篇白波
  • 3篇霍洁
  • 3篇朱凤水

传媒

  • 24篇中国卒中杂志
  • 12篇脑与神经疾病...
  • 7篇中华老年心脑...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5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2015北京...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8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1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症状性癫痫给我们的启示
2005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22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丧失1年半",于2004-4-23 以症状性癫痫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半之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随即双手交叉于前胸,右手规律性顺时针沿前胸抚摸,症状约持续数十秒后,意识恢复.发作后对整个过程不能回忆.自述发作前多无明确先兆,有时有口内发苦感觉,少数情况下出现右侧颈部、上肢发热和过电样感觉.
冀瑞俊贾建平
关键词:症状性癫痫发作性意识丧失顺时针发作后前胸
ICH-APS:一个用于预测脑出血相关肺炎的新量表
脑出血是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一类卒中亚型.大量研究证据显示,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而且大大增加了患者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风险.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有效的脑出血相关肺炎的预测量表应用于临床实践或临...
冀瑞俊
关键词:脑出血肺炎预测量表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选取北京天坛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有DVT组(n=22)与无DVT组(n=1107),对其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DVT的发生时间;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时间是10.5(4-14)d。单因素分析表明,有DVT组和无DVT组年龄、性别、房颤、吸烟、饮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动脉病、肾衰、抗凝药物、BMI、白细胞、入院血糖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一步证实,肾衰(OR:57.421;95%CI:5.792~569.314)、住院时间(OR:1.148;95%CI:1.071~1.232)是其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DVT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0.5 d,肾衰、住院时间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这一点有利于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佳的预防DVT和治疗持续时间,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及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治疗策略。
梁瑛陈义彤张润华冀瑞俊熊云云郭军平
关键词:脑梗死深静脉血栓
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编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以期预测溶栓干预的风险和收益,从而达到指导临床溶栓决策和提高溶栓疗效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以2003-2~2006-9月间宣武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88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分者信度、准则关联效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临床预测价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信度检测结果提示,量表的总评分和分项评分均显示较高的α信度系数(0.9~1.0)。以患者接受溶栓干预后24小时NIHSS改善作为准则,溶栓干预前风险-效益量表评分与准则间的效度系数为-0.601,P<0.001;同时,对不同溶栓干预预后患者的基线风险-效益量表评分进行显著性检测分析提示,溶栓后改善组、无改善组、恶化组之间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该量表用于溶栓干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95%CI=0.723~0.941,P=0.000和0.873,95%CI=0.795~0.950,P=0.000,同时以35分和55分分别作为溶栓干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分界点显示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结论:在本研究的平台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显示较好的信度、效度和临床应用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用于预测溶栓治疗风险和收益、指导临床溶栓干预决策的简便、有效评价工具。
冀瑞俊贾建平侯月李慎茂朱凤水孟然许燕孙菲马欣楚长彪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量表
新型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验证与应用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卒中(IS)患者中验证新型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ECAS评分)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实用性。方法以任丘康济新图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ECAS评分中的九个变量通过网络计算器(www.ECAS-SCORE.com)计算出颈动脉狭窄中度、重度风险值,以颈动脉超声实际检查结果为状态变量,做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评价ECAS评分预测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实用性。结果共纳入4758例患者,年龄65.00(57.00~72.00)岁,颈动脉超声检查狭窄<50%、50%~69%、70%~99%或闭塞分别为14.90%、5.29%、3.15%。ECAS评分在脑梗死组:中度狭窄(AUROC=0.664,95%CI 0.630~0.698),重度狭窄(AUROC=0.663,95%CI 0.620~0.706);TIA组:中度狭窄(AUROC=0.738,95%CI 0.661~0.815),重度狭窄(AUROC=0.729,95%CI 0.628~0.829)。预测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脑梗死组分别为:73.7%,79.5%;TIA组分别为52.8%,73.9%;预测中、重度狭窄的特异度脑梗死组分别为51.3%,50.3%;TIA组分别为86.8%,69.1%。结论 ECAS评分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有效模型,尤其在TIA患者中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实用价值更高,对于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赵永娜李恩静孔娅娜姚喜凤颜应琳冀瑞俊于凯秦尚敏许大萍赵海涛
关键词:ROC曲线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4483例ACI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以是否存在脑侧支循环开放分为有侧支循环组(154例)和无侧支循环组(4329例),对两组患者中影响脑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将患者出院时mRS评分0~1分为出院结局良好,mRS≥3分为出院结局不良,分析侧支循环开放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比较,年龄[67.00(61.00,73.00)岁比65.00(57.00,72.00)岁]、卒中史[52.59%(81/154)比32.08%(1389/4329)]、颈动脉狭窄[85.71%(132/154)比20.23%(876/4329)]、同型半胱氨酸(Hcy)[16.85(13.00,28.03)μmol/L比15.00(11.00,21.00)μmol/L],明显促进脑侧支循环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年龄(OR=0.97,95%CI 0.95~0.99)、卒中史(OR=1.60,95%CI 1.11~2.32)、颈动脉狭窄(OR=23.63,95%CI 14.64~38.11)和Hcy(OR=1.01,95%CI 1.00~1.02)是促进ACI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颈动脉狭窄为显著促进因素,OR值为23.6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建立的模型预测脑侧支循环开放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4483例ACI患者中,出院结局不良798例(17.80%),其中有脑侧支循环形成18例(11.68%),无脑侧支循环形成780例(18.01%),提示有脑侧支循环组出院结局不良的发生率低(P<0.05),OR值为0.60,95%CI 0.36~0.99,说明脑侧支循环形成是ACI患者良好预后的促进因素。结论年龄、卒中史、颈动脉狭窄以及Hcy与ACI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相关,现有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并且脑侧支循环形成与ACI患者出院结局密切相关。
张娜张广波殷小芳于凯冀瑞俊
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颈动脉狭窄同型半胱氨酸
重症卒中患者早期不同气道开放方式对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重症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留置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未留置口/鼻咽通气管分为口咽通气管组、鼻咽通气管组、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入院7 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序贯气管插管转化率及转化时间。结果 共纳入213例重症卒中患者,男性123例,脑出血119例,脑梗死94例。鼻咽通气管组79例,口咽通气管组68例,对照组66例。鼻咽通气管组入院7 d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3%vs. 19.70%,P=0.034)及口咽通气管组(10.13%vs. 22.06%,P=0.021)。鼻咽通气管组入院7 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91%vs. 59.09%,P=0.018)与口咽通气管组(32.91%vs. 45.59%,P=0.023)。鼻咽通气管组、口咽通气管组、对照组三组7 d院内全因死亡率(30.38%vs. 32.35%vs. 34.84%,P=0.660)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咽通气管组7 d内气管插管转化率低于口咽通气管组(12.66%vs. 44.12%,P=0.022)与对照组(12.66%vs. 43.94%,P=0.031)。鼻咽通气管组气管插管转化时间较口咽通气管组[(6.72±2.15)d vs.(4.12±1.23)d,P=0.022]、对照组[(6.72±2.15)d vs.(3.12±1.33)d,P=0.011]延长。入院7 d血气分析可见鼻咽通气管组[(83.56±8.31)mmHg vs.(76.34±8.63)mmHg,P=0.007]及口咽通气管组[(84.56±5.84)mmHg vs.(76.34±8.63)mmHg,P=0.003]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而鼻咽通气管组[(37.67±11.22)mmHg vs.(48.56±9.62)mmHg,P=0.012]及口咽通气管组[(36.45±17.53)mmHg vs.(48.56±9.62)mmHg,P=0.009]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卒中早期给予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能改善呼吸道不畅,提高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潴留。但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相比,可减少卒中后误吸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概率,延缓气管插管转化�
霍洁刘京铭冀瑞俊徐玢郭伟
关键词: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被引量:45
2018年
目的评估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Ⅱ(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Ⅱ)2012年6月-2013年1月连续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的住院患者25 01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及用药信息等资料,统计患者发病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药物依从性。按照随访12个月时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分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因素特点,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 48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完成12个月的随访。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47.0%、44.5%和34.9%。出院12个月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最好的为降糖药(63.86%),之后分别为降压药(61.9%)、抗血小板药(57.58%)、华法林(44.92%)和他汀类药物(24.36%)。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既往糖尿病史、本次发病为TIA是卒中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偏低的影响因素,而既往有卒中病史的患者药物依从性相对较好。结论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仍偏低,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陈艳雪姜悦李子孝潘岳松冀瑞俊王伊龙王拥军王晨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药物依从性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的编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一目的 本研究旨在编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风险一效益评价量表,以期通过量表评分的方式,对患者接受溶栓干预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价和预测,从而达到协助临床医生准确筛选合适的溶栓患者、客观评价溶栓干预的预后、有效...
冀瑞俊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
文献传递
云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讲述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模式的转变,需全科医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当前社会信息化严重不足已经对全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和阻碍。云医疗是指在云计算、物联网、通信等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医疗技术的有效嵌合,提高诊疗水平和...
马力冀瑞俊王韬白波王晨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