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大全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海马
  • 3篇皂苷
  • 3篇增殖
  • 2篇新生大鼠
  • 2篇新生大鼠海马
  • 2篇缺血
  • 2篇人参
  • 2篇人参皂苷
  • 2篇细胞增殖
  • 2篇脑缺血
  • 2篇海马神经
  • 2篇海马神经干细...
  • 2篇分化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大鼠海马

机构

  • 10篇井冈山大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0篇刘大全
  • 6篇张建平
  • 4篇司银楚
  • 3篇贺咏宁
  • 3篇李观华
  • 3篇丁小兵
  • 2篇李玉梅
  • 1篇王冬芽
  • 1篇胡煜辉
  • 1篇周青
  • 1篇龙谷仔
  • 1篇张慧
  • 1篇戈华平
  • 1篇刘页玲
  • 1篇王梦龙

传媒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OLFOX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FOLFOX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2例结肠癌术后患者,给予L-OHP85mg/m2静脉滴入,持续2h,第1d;CF200mg/m2静脉滴入,持续2h,第1~2d;5-FU400mg/m2,静脉点滴,第1~2d;5-FU600mg/m2,静脉泵入,持续22h,第1~2d,每2周重复。结果42例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26.9个月。毒副反应主要是末梢神经毒性、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及静脉炎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FOLFOX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有良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丁小兵李玉梅刘大全李观华
关键词:FOLFOX方案结直肠癌术后
三七总皂苷对脑损伤新生鼠海马神经干细胞钙离子和膜电位的调节被引量:7
2008年
背景:钙离子参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脑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过程必然和钙离子关系紧密,同时这一过程也反应在膜电位的变化上。目的:探讨中药三七总皂苷对脑损伤新生鼠海马神经干细胞Ca2+和膜电位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离子水平,体外细胞学电生理观察,于2007-03/05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细胞培养室完成。材料:清洁级新生24h内Wistar鼠16只。三七总皂苷为内蒙古康源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ZZ-5802-内卫药准字(1999)1787号,规格350g/10L。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亲脂性阴离子荧光探针DiBAC4(3)为Sigma产品。方法:取新生鼠脑海马组织,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分离扩增神经干细胞。设立3组:正常组细胞加入含糖Earle氏液,并始终在正常气体条件下培养;模型组、用药组细胞采用糖氧剥离法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即加入无糖Earle氏液,将培养板放入缺氧罐内模拟脑缺血状态。用药组在换液时及脑缺血4h后分别加入17.5mg/L三七总皂苷1.75μg。细胞内钙离子和膜电位分别用Fluo3-AM、DiBAC4(3)荧光探针进行标记。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干细胞Ca2+、膜电位荧光值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30min^1h,正常组神经干细胞内Ca2+浓度呈上升趋势,至再灌注2h胞内Ca2+浓度达到最高峰,再灌注3h胞内Ca2+浓度开始降低;膜电位变化与Ca2+浓度变化完全相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再灌注后30min,1h,2h,3h神经干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0.001),膜电位均明显下降(P<0.001);经三七总皂苷处理可抑制Ca2+浓度升高(P<0.05~0.01),并抑制膜电位下降(P<0.05~0.001)。结论:防止细胞内钙超载和细胞膜电位降低可能是三七总皂苷保护损伤脑海马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
张建平付银根刘大全司银楚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损伤三七总皂苷钙离子膜电位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和特点。方法分离出生1 d大鼠海马,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巢蛋白(Nestin)、5-溴脱氧尿苷(BrdU)、β-Ⅲ型微管蛋白(Tuj-1)、波形蛋白(Vimentin)和Galc-C免疫荧光染色,对NSC的增殖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和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Tuj-1染色阳性细胞)、神经胶质细胞(Vimentin染色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Galc-C染色阳性细胞)。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张建平司银楚刘大全
关键词: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人参皂苷Rg3对大鼠脑胶质瘤GFAP,Viment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大鼠C6胶质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3抗胶质瘤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脑C6胶质瘤模型,实验分为人参皂苷Rg3溶媒混合物治疗组,溶媒组,生理盐水组,在接种细胞模型建立2wk后,人参皂苷Rg3溶媒混合物治疗组给予人参皂苷Rg3,4wk后处死大鼠并观察肿瘤形成情况,进行GFAP,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FAP,Vimentin在各组均表达.溶媒组和生理盐水组GFAP表达面密度值分别为(0.12±0.01),(0.11±0.01);光密度值分别为(692.80±146.38),(647.54±127.62).应用人参皂苷Rg3后,GFAP面密度值和光密度值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为(0.24±0.02),(882.80±15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媒组和生理盐水组Vimentin表达面密度值分别为(0.19±0.02),(0.20±0.01),光密度值分别为(792.80±131.28),(817.54±137.62).应用人参皂苷Rg3后,Vimentin面密度值和光密度值表达明显减弱,分别为(0.10±0.01),(682.31±12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溶媒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GFAP,Vimentin面密度值与光密度值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能是通过抑制脑胶质瘤Vimentin的表达,同时增强GFAP的表达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张建平付银根刘大全
关键词:人参皂苷RG3胶质瘤GFAP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2和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最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1及N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丁小兵贺咏宁李玉梅刘大全王梦龙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
腹腔镜在不明原因肠梗阻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15例不明原因肠梗阻均在腹腔镜探查中明确诊断,并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2例行开腹手术治疗,1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5例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认为腹腔镜是诊断及治疗不明原因肠梗阻安全、简单、可靠的方法。
王冬芽周青李观华贺咏宁刘大全
关键词:腹腔镜肠梗阻
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术30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李观华张慧贺咏宁戈华平丁小兵刘大全龙谷仔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两孔法CHOLECYSTECTOMY三孔法四孔法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和特点。方法分离出生1d大鼠海马,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成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巢蛋白(Nestin)、5-溴脱氧尿苷(BrdU)、β-Ⅲ型微管蛋白(Tuj-1)、波形蛋白(Vimentin)和Galc-C免疫荧光染色,对NSC的增殖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和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Tuj-1染色阳性细胞)、神经胶质细胞(Vimentin染色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Galc-C染色阳性细胞)。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新生大鼠海马NSC。
刘页玲张建平刘大全
关键词: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脑缺血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及人参皂苷Rg1治疗组.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通过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的方法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单标及双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区BrdU,BrdU/β-Ⅲ型微管蛋白(Tuj-1)和BrdU/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活性的影响,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缺血后海马区存在BrdU阳性细胞.单纯缺血组7d(28.4±3.0)时,与同组1d(12.7±1.2),3d(20.3±2.7)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缺血7d后阳性细胞达高峰,14d(17.2±1.2)时可见BrdU阳性细胞急剧减少.应用人皂苷Rg1后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人参皂苷Rg1治疗组1d(15.1±1.5),3d(27.2±3.3),7d(37.1±4.2),14d(23.6±2.7)与同时间点单纯缺血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参皂苷Rg1治疗组BrdU/Tuj-1,BrdU/Vimenti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3±0.5),(15.1±0.5)个/视野,较单纯缺血组(7.2±0.3),(8.9±0.4)个/视野明显增多(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能诱导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提示其具有促进神经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
张建平司银楚胡煜辉刘大全
关键词:脑缺血人参皂苷海马干细胞
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后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颅热凝闭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牛磺酸组,采用腹腔注射每天给予牛磺酸,采用5-溴脱氧尿苷(Brdu)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7,14d与21d4个不同时相Brdu阳性细胞表达的数量。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和纹状体均有Brdu阳性细胞表达,其中7d时各区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分别为(18.65±4.38)、(25.63±3.58)、(19.46±2.9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相牛磺酸组Brdu阳性细胞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牛磺酸可促进缺血后脑区Brdu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提示牛磺酸对治疗脑缺血有重要作用。
张建平司银楚刘大全
关键词:牛磺酸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