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时华

作品数:38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脑梗
  • 11篇脑梗死
  • 11篇梗死
  • 10篇急性
  • 7篇脑白质
  • 7篇脑梗死患者
  • 7篇急性脑梗死
  • 7篇白质
  • 6篇血清
  • 5篇帕金森
  • 5篇帕金森病
  • 5篇卒中
  • 5篇脑白质病
  • 5篇脑白质病变
  • 5篇急性脑梗死患...
  • 5篇白质病变
  • 5篇病变
  • 4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机构

  • 30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安徽省宿州市...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37篇刘时华
  • 29篇钟平
  • 12篇张超
  • 5篇汪国胜
  • 5篇陈雷
  • 4篇马争飞
  • 3篇张蕾
  • 3篇郭法平
  • 2篇常琳
  • 2篇程燕
  • 2篇冯锋
  • 2篇梁彩霞
  • 1篇李倩
  • 1篇黄芝
  • 1篇蒋青青
  • 1篇赵宾
  • 1篇苏永兴
  • 1篇张雷

传媒

  • 5篇中华全科医学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医学信息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0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1944年,瑞典医生Karl-Axel-Ekbom首次提出"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这一医学术语,用以描述一种睡眠时异常肢动的临床表现[1]。目前认为RLS是一种影响休息和睡眠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出现难以形容的肢体不适感,迫使肢体不断运动以缓解症状,导致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下降[2]。现将我科收治的60例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田志刚刘时华赵宾钟平汪国胜
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临床资料总结静息状态肢体
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衰弱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衰弱的变化轨迹,并探讨其认知衰弱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衰弱筛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问卷(MoCA)评估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认知衰弱情况,将衰弱评分≥3分且MoCA<26分定义为认知衰弱。通过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认知衰弱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认知衰弱变化轨迹的因素。结果通过模型拟合识别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衰弱变化轨迹可分为衰弱持续低水平组(30例)、衰弱缓慢上升组(52例)和衰弱持续高水平组(1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睡眠质量差、合并慢性病种数>4种均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衰弱持续低水平发展成认知衰弱缓慢上升的危险因素(P<0.05);体质量指数较高、自理能力高均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衰弱持续低水平发展成认知衰弱缓慢上升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较大、睡眠质量差、合并慢性病种数>4种均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衰弱持续低水平进展成认知衰弱持续高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自理能力高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衰弱持续低水平进展成认知衰弱持续高水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衰弱变化可分为3种轨迹类型,且存在着群体异质性。
徐胜楠梁钦张莉刘时华
关键词:脑梗死影响因素
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索分析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对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多巴丝肼治疗,n=40例)、观察组(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多巴丝肼治疗,n=40例)。探索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MoCA评分、ADL评分、临床有效率、血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胞磷胆碱钠片联合多巴丝肼药物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调节与优化神经递质表达水平,且具备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值得推荐。
李倩刘时华钟平
关键词:胞磷胆碱钠片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Meta分析
2023年
探讨帕金森病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疗效Meta分析。方法 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发表关于帕金森病实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共计纳入16篇,包括12篇英文,4篇中文,依据低频(≤1Hz)或高频(>1Hz)磁刺激剂量实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5篇,其中英文文献13篇,中文2篇,包括帕金森患者36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190、177例;两组患者UPDRS总评分经高频磁刺激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UPDRS总评分经低频磁刺激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ADL总评分经高频磁刺激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经高频磁刺激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帕金森病人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明显地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未良好作用于精神症状。
陈岩刘时华马希波钟平
关键词:帕金森病重复经颅磁刺激临床疗效META分析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PS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时分别对2组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NIHSS评分及BI指数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4周、12周时HAMD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PSD疗效显著,且能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刘时华钟平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效分析
川芎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保护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IL)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生化指标水平,探索联合用药对WMIL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并明确诊断为WMIL患者12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比较两组血清MMP3、MMP9、GFAP、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MMP3、MMP9、GFAP、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MMP3、MMP9、GFAP、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WMIL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MMP9、GFAP、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保护缺血受损的脑白质。
侯文哲刘时华田志刚张超钟平
关键词:血脑屏障川芎嗪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opeptin水平变化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opeptin(和肽素)水平对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经颅...
刘时华钟平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rt-PA静脉溶栓后近期获益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rt-PA静脉溶栓(IVT)治疗后近期获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1—2021-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154例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按溶栓后24 h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近期获益组(≥18%)及近期未获益组(<18%或NIHSS评分增加)。监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计算2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24hSSD、24hDSD、dSSD、dDSD、nSSD和nDSD反映BPV,比较2组间各指标。结果近期未获益组患者24hSBP[(145.47±4.75)mmHg vs(143.89±3.85)mmHg]、dSBP[(146.80±6.42)mmHg vs(141.42±3.35)mmHg]、24hSSD[(14.80±1.74)mmHg vs(13.68±1.62)mmHg]、dSSD[(17.89±2.91)mmHg vs(13.89±1.90)mmHg]、nSSD[(8.87±1.70)mmHg vs(8.21±1.54)mmHg]均显著高于近期获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SBP、dSSD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近期获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PV可能是影响IVT患者近期获益的重要因素,且BPV越大,预后可能越差。
叶薪刘时华钟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血压变异性
伴直立性震颤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8型1例报道
2023年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是一组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SCA28型是其罕见的亚型,由致病基因AFG3L2的杂合突变引起。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缓慢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下肢反射亢进、凝视诱发的眼球震颤、上睑下垂、眼肌麻痹、踝反射减弱、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或认知障碍。该文报道1例伴直立性震颤的SCA28型患者,经基因检测发现患者AFG3L2基因存在c.2098G>A错义突变;同时回顾既往文献,总结79例SCA28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致病基因变异情况,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辅助临床诊断。
汪群峰刘时华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错义突变
老年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WML)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不同部位WM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以头晕为主诉或伴随头晕症状363例病人的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资料,并对不同部位WML分别评分,收集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等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WM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是深部白质病变(d-WML)、脑室旁白质病变(p-WML)共同的危险因素,但Hcy、CIMT仅显示为d-WML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TG为p-WML独立危险因素(P<0.05)。d-WML、p-WML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老年病人WML不同部位影响因素不同,CIMT、Hcy可能与老年病人深部WML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年龄、高血压是深部WML、脑室旁WML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向农陈雷鲍雪傲刘时华钟平
关键词:脑白质病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型半胱氨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