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国

作品数:53 被引量:28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地震
  • 15篇地下流体
  • 15篇水位
  • 15篇流体
  • 13篇前兆
  • 10篇地震前
  • 10篇地震前兆
  • 10篇震前
  • 9篇台网
  • 6篇前兆台网
  • 6篇井水位
  • 5篇地震前兆台网
  • 5篇压力式
  • 4篇地震地下流体
  • 4篇水位仪
  • 4篇小波
  • 4篇观测数据
  • 3篇地下水
  • 3篇地下水位
  • 3篇数据库

机构

  • 53篇中国地震台网...
  • 13篇中国地震局
  • 10篇天津市地震局
  • 3篇山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北京交通管理...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53篇刘春国
  • 15篇樊春燕
  • 9篇王建国
  • 7篇陈华静
  • 7篇李正媛
  • 7篇叶青
  • 6篇樊俊屹
  • 5篇孔令昌
  • 4篇周克昌
  • 4篇刘高川
  • 4篇王军
  • 3篇董洪军
  • 3篇张彬
  • 3篇纪寿文
  • 2篇张素琴
  • 2篇韦进
  • 2篇刘耀炜
  • 2篇高小其
  • 2篇唐磊
  • 2篇赵刚

传媒

  • 10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中国地震
  • 4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地震研究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内陆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第二十三届中...
  • 1篇2007年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流体站网运行管理与产品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2022年
《地下流体站网运行管理与产品服务平台》是国家地下流体站网在线管理与产品产出的综合业务平台,基于平台的开发背景、设计思路和系统架构,以及站网监控、台网管理、质量评估、产品服务、学科综合等,详细介绍平台功能及特点。
陶志刚刘春国樊春燕叶青刘颖
关键词:地下流体
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管理与日常质量监控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地震地下流体台网是为监测地震前兆异常为主要目的、按着现今流行的地震前兆理论布设的地下流体台站的组合。30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流体台网表现出前兆监测能力强、取得震例多、预报中的作用大。
刘春国
关键词:地震地下流体台网地震前兆异常台站
数字压力式水位仪观测误差与测试方法被引量:6
2018年
数字压力式水位仪误差来源于压力测量误差、水密度取值误差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其中后两者引起的误差与水柱高度有关。对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的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进行分析,大部分观测井水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取值误差引起的水位观测误差基本上可以忽略。为了减少仪器的观测误差,水位传感器投放深度不宜过深,水位观测井筒水温不宜过高。对于个别矿化度大、富气泡的观测井和水温较高的非自流井,密度影响不容忽视。最后,对近几年来招标采购的水位仪器的测试情况进行总结,认为采用压力输入法与模拟井孔法相结合来测试压力式水位仪器的观测误差更为科学和准确。
刘春国赵刚孔令昌樊春燕樊俊屹
关键词:重力加速度
鲁甸地震的滑坡物质运移规律与地形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长期、缓慢的地貌演化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构造抬升与侵蚀相互作用引起山坡物质运移,使地貌单元具有向相对稳定状态转变的趋势。滑坡作为山坡物质运移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地貌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鲁甸MS6.5地震诱发了异常多的滑坡,可以看作是该区地貌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的集中调整过程。这些滑坡主要沿河流分布,表明河流侵蚀使河岸地形变陡、强度降低,形成发生物质运移的有利条件,从而增强了地震滑坡的易发性。文中以SRTM 30m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通过对鲁甸地震滑坡分布区的网格化划分,对研究区滑坡分布及其与地形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除计算网格单元内的高程、高差及算数平均坡度外,还提出期望坡度的计算方法以对网格单元内的地形进行平滑。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地貌特征参数自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判断地表物质分布是否均衡并寻找其中的分异性单元(滑坡易发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高程与坡度、地形高差呈负相关,反映出显著的河流侵蚀效应;其中地形特征在分析单元的期望坡度与算数平均坡度这2个不同尺度下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可能代表着研究区地貌在演化中具有的一种动态稳定特征,而与此特征不符的地貌单元则是可能发生滑坡进行物质调整的区域,是地貌自适应调整的一种表现。2014年鲁甸地震触发的大部分规模较大的滑坡发生在期望坡度与平均坡度差异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大多位于河谷,显示河流侵蚀及其所造成的地形特征对滑坡易发性的控制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认为该区未来的物质运移区域仍然受到河流侵蚀的控制,滑坡易发性高的位置仍将沿河流分布。作为对比的九寨沟地震震区的地貌参数分析结果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地形地貌分布上的差异性与滑坡空间分布及滑坡�
陈晓利刘春国传一健兰剑魏延坤
关键词:地貌演化滑坡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暨九五前兆数据入库与检查软件的研制
2009年
笔者作为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司2008年度普通交流访问学者,2008年5月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兆台网部由刘春国副研究员指导工作,研制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暨"九五"前兆数据入库与检查软件,为做好"九五"前兆资料收集、数据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软件设计、功能特点和应用效果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软件研制过程及其使用说明。
王建国刘春国李正媛陈华静孔令昌
关键词:数据入库数据质量检查
基于CNN的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异常图像识别方法被引量:5
2021年
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异常图像识别方法一直是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提高异常图像识别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已有的异常图像识别经验知识,开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快速异常识别方法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NN的异常图像识别方法准确率较高,实现了异常图像的快速识别。整个台网的异常图像丰富多样,影响较多。由于特定观测手段下,特定影响因素的训练样本少,该方法应用于整个台网的异常图像的自动识别,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王军刘春国樊俊屹
关键词:地震前兆台网异常图像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现状分析及展望
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以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及科学研究为目标,开展了以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热学为基础学科的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研究与实践,建立了覆盖中国大陆主要地震构造带的地下流体监测网。地下流体监测网以井、泉及断层...
刘春国晏锐樊春燕陶志刚
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地震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全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数据,分析了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地震引起的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对于芦山M_(S)6.1地震水位同震响应观测井数量较多,以上升变化为主,同震变化幅度较大;而对于马尔康M_(S)6.0地震水位同震响应观测井数量较少,以振荡为主,变化幅度较小;2次地震引起的水位同震响应能力均强于水温测项,水温记录同震响应的前提是同井能记录到水位同震变化;2组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特征差异主要与震源机制解、台站分布密度、同震响应机理不同等有关。
陶志刚刘春国赵德杨
关键词:地下流体同震响应
地下流体数据跟踪事件质量分析
2021年
以地下流体数据跟踪分析产出事件为研究对象,总结数据跟踪分析工作现状,从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场地环境、人为干扰、地球物理、不明原因事件6个方面,分析2019年地下流体数据跟踪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典型事件进行总结,为地震台站跟踪分析事件记录提供参考。
陶志刚刘春国樊俊屹
关键词:地下流体
地震诱发滑坡的快速评估方法研究:以2017年M_S 7.0级九寨沟地震为例被引量:12
2019年
山岳地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等地震次生灾害在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严重威胁。而震后滑坡分布的快速评估,尤其是滑坡重灾区的确定,则可为救援工作的科学部署和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并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2017年8月8日发生于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风景区的M_S7.0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凸显出进行震后滑坡快速评估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九寨沟地震灾区震前、震后"北京二号"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解译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分布概况。尽管震后影像在局部区域有云团覆盖,影响了震区滑坡解译的详尽程度,但是对于主要发生的滑坡地震高烈度地区(≥Ⅻ度),本文所用影像基本满足解译要求。本文共解译出194个面积大于700m^2的滑坡,这些滑坡主要沿地震烈度长轴方向分布,灾害体平面面积达5.6km^2,影响范围超过600km^2。通过对九寨沟地震灾区的地形、岩性及地震动加速度进行分析,本文采用Newmark刚体滑块模型对该区震后滑坡危险区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按照危险程度不同划分为5个级别,即高度危险、较高危险、中度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度危险。滑坡分布与评估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解译的滑坡主要分布在评估为滑坡高度危险的区域,表明本文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该方法的局限性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陈晓利单新建张凌刘春国韩娜娜兰剑
关键词:地震滑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