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
- 作品数:21 被引量:219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植物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中铅的解吸动力学被引量:8
- 2017年
-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时会生长大量植被,其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会对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带来一定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水培法以及利用去离子水直接浸提其根际土测出三峡库区优势植物狗牙根和稗草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并模拟优势植物所分泌的单一有机酸和混合有机酸分别对消落带土壤中的铅(Pb)进行解吸,探究其对消落带土壤中铅的解吸动力学.结果表明,狗牙根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均大于稗草,其中柠檬酸、丙二酸、乙酸、苹果酸是两种植株根系均分泌的有机酸,且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765 mmol·kg-1、0.261 mmol·kg-1,而在狗牙根和稗草根际土中均检测到柠檬酸、丙二酸、乙酸;选取柠檬酸、丙二酸、乙酸对消落带土壤中铅进行解吸时,发现当有机酸浓度≤1 mmol·L^(-1)时,有机酸解吸量由高到低为:丙二酸>柠檬酸>乙酸;而当有机酸浓度>1 mmol·L^(-1)时,有机酸解吸量由高到低为:柠檬酸>丙二酸>乙酸,且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土壤中含量低时,抑制土壤对Pb的解吸;含量高时,促进土壤对Pb的解吸.在解吸过程中,0~240 min为快反应阶段,240 min后为慢反应阶段,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 何沅洁刘江江韬黄京晶成晴陈宏
- 关键词:消落带优势植物低分子量有机酸铅
- EDDS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对紫色土Cd,Hg淋溶风险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模拟试验添加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后,研究在酸雨淋溶下紫色土中Cd,Hg的溶出风险.研究发现,施加EDDS后土壤中Cd的溶出量显著提高.相同EDDS用量下,单次施加(T1)对土壤Cd浓度为2mg/kg的Cd的溶出量略高于多次施加(T2),分别为1.294mg/kg和1.212mg/kg,溶出率为64.7%和60.6%.施加EDDS后,淋溶初期Cd浓度对环境有较高风险,20d后,随EDDS降解,Cd的溶出量迅速下降.未施加EDDS(T3)条件下,Cd的单次溶出量维持在0.001~0.006mg/kg较低水平.在土壤Hg浓度为2mg/kg情况下,3种处理使土壤中Hg累积溶出量分别为36.242,30.507和16.121μg/kg,溶出率不足2%.酸雨淋溶下,添加EDDS能促进Cd、Hg向易迁移的形态转化,使得Cd及Hg更易随淋溶液释放出来,增大了对下层土壤甚至地下水的环境风险.等量EDDS在不同添加方式不会对土壤中残留Cd,Hg形态造成显著差异.
- 白雪黄京晶金旗刘江陈宏
- 关键词:乙二胺二琥珀酸酸雨淋溶
- 小分子有机酸对紫色土中Pb的活化机理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以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强酸和小分子有机酸盐模拟柠檬酸、酒石酸、乙酸中质子和酸根离子,研究典型小分子有机酸对紫色土中铅(Pb2+)的活化作用,探讨其对紫色土中Pb2+的活化动力学。结果表明:乙酸对Pb2+的活化以质子作用为主,240min内的快反应阶段达到最大解吸量的76.05%,能快速解吸静电吸附态Pb2+;酒石酸则表现出较强的络合配位作用,其钠盐对紫色土中Pb2+的活化能力大于酒石酸自身;柠檬酸在借助滴定模拟的方法时,无法判断质子与酸根的作用大小,在动力学中使用双指数动力学模型得出,慢反应占总反应的比例最高达48.39%,由于较高的络合稳定常数与较多的有机配体,能够破坏更多化学键而与Pb2+形成多齿多核状络合物,释放专性结合位点的Pb2+。
- 刘江白雪黄京晶易建婷陈宏
- 关键词:紫色土活化动力学
- 小分子有机酸对紫色土及其溶液中Pb的赋存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以紫色土中铅(Pb)为研究对象,采用以0.01 mol·L^(-1)硝酸钠(NaNO_3)为背景电解质的一步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下乙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中Pb的释放作用,并通过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分步提取法和地球化学平衡软件Visual MINTEQ v3.0,进一步分析和预测了小分子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Pb以及土壤溶液中Pb的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对Pb作用的环境意义与环境风险.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有机酸均显著增加了紫色土中Pb的释放量,活化效果表现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在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交换态Pb总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总量降低;土壤溶液中Pb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占总Pb质量的45.16%~75.05%,游离态次之,占22.71%~50.25%,且随着浓度增加,柠檬酸和酒石酸作用下的土壤溶液中的游离态Pb和无机结合态Pb增加,而有机结合态Pb减少,乙酸则呈相反趋势.总体上看,小分子有机酸提高了紫色土中Pb的生物有效性,且存在地下水的淋溶风险,其中柠檬酸的淋溶风险远大于酒石酸和乙酸.
- 刘江江韬黄容张进忠陈宏
- 关键词:铅重金属形态紫色土环境风险
- 家兔饲喂高纤维饲料对粗纤维、粗蛋白消化的研究
- 1992年
- 用高纤维饲料饲喂土种家兔10只,通过对饲料、粪(硬粪和软粪)及尿的分析和模拟盲肠条件体外试验,得到:家兔日均采食量、排粪量和排尿量分别为88.6±22.53g、39.27±12.25g、43.75±13.23ml,昼夜采食量差异不显著,夜晚排粪量显著高于白天(P<0.05);日均吸收中性洗涤纤维(NDF)15.56±5.00g,其消化率为41.21±5.53%,对粗蛋白的消化率为39.19±12.00%;体外培养能分解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产生还原糖;饲喂一月,日均增重为-5.00±6.42g。结果表明:家兔在高纤维饲料饲喂下,对粗纤维消化力较强,但蛋白质等其它有机物消化受到严重影响I消化粗纤维的意义仅在维持其生命活动需要,对生长发育意义不大。
- 胥清富王金洛刘江
- 关键词:家兔粗蛋白粗纤维
-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性成分的比较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姜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GC-MS比较分析,并结合PCA技术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PCA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种方法共鉴定出48个挥发性成分,其中顶空固相微萃取法鉴定出41种挥发性化学成分,水蒸气蒸馏法鉴定出3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共有成分为26种。结论:2种方法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PCA分析亦进一步验证了其异同。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所得挥发性成分数目和种类较多,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樊钰虎刘江王泽秀张涛
- 关键词: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响应面法优化姜黄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姜黄挥发油提取的最适工艺条件,即加水9.5倍,浸泡3h,加热回流5h,在此工艺条件下,姜黄挥发油实际得率为3.600 2%,预测值为3.638 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优化工艺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39个组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3.49%,主要化合物为α-姜黄酮(26.43%)、α-姜烯(15.34%)、芳姜黄酮(11.82%)、β-倍半水芹烯(11.52%)、姜黄新酮(9.78%)和α-姜黄烯(3.44%)等.
- 刘江樊钰虎王泽秀张涛陈慧敏
- 关键词: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响应面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螯合剂和鼠李糖脂联合淋洗污染土壤中Cd被引量:12
- 2016年
- 采用pH为4.31的土壤,制备3种Cd浓度水平的模拟污染土壤,研究了螯合剂和鼠李糖脂对土壤中Cd的淋洗特征,探讨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鼠李糖脂联合淋洗土壤中Cd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淋洗剂浓度为0.025 mol·L^(-1)、初始pH为7时,EDT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和柠檬酸(CIT)淋洗分别在220、140、60 min达到平衡,EDTA的淋洗效果最好,其对0.38、0.69、0.93 mg·kg^(-1)Cd污染土壤的最大淋洗率分别达到93.16%、93.62%和94.09%;淋洗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淋洗速率常数表现为0.38 mg·kg^(-1)Cd污染土壤>0.69 mg·kg^(-1)Cd污染土壤>0.93 mg·kg^(-1)Cd污染土壤。当EDTA和鼠李糖脂(浓度均为0.025 mol·L^(-1))的体积比为1.5∶1时,3种土壤中Cd的淋溶率分别为85.45%、89.25%和93.88%,淋洗平衡时间为50 min。EDTA和鼠李糖脂联用能够有效淋洗污染土壤中的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可能的作用机制是EDTA的螯合作用和鼠李糖脂的胶束增溶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
- 陈冬月施秋伶张进忠刘江钱盛
- 关键词:镉污染土壤螯合剂鼠李糖脂
-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固碳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3
- 2018年
- 揭示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稳定性以及相对贡献率的影响,有利于明确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及其保护机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菜/玉米轮作模式下,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固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生物炭还田(BC、16.88 g·kg^(-1))、秸秆+生物炭还田(CSBC、17.37 g·kg^(-1))效果优于秸秆还田(CS、13.76 g·kg^(-1))和秸秆+速腐剂还田(CSD、14.68 g·kg^(-1)).(2)与对照(CK)处理相比,CS、CSD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大团聚体(>2 mm)含量,增加率为94.00%~117.78%,同时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R0.25,降低了分形维数(D),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P<0.05).(3)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现先降低再增高然后再降低,且粉黏粒(<0.053 mm)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最高(29.61%~42.18%),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低(9.19%~17.81%).除CSD处理外,CS、BC、CSBC处理降低了较大团聚体(2~0.25 mm)和微团聚体(0.25~0.053 mm)有机碳贡献率.秸秆还田促进土壤团聚作用效果优于生物炭还田,而生物炭还田提高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效果优于秸秆还田,秸秆新碳主要向大团聚体内分配,秸秆+速腐剂还田还能促进较大团聚体内不同组分结合新碳,生物炭、秸秆+生物炭还田主要向微团聚体中富集.
- 徐国鑫王子芳高明田冬黄容刘江黎嘉成
- 关键词:秸秆生物炭土壤团聚体固碳贡献率
- 莴笋-空心菜-莴笋种植模式下不同改良剂对退化土壤中植株养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在退化土壤中添加不同改良剂,通过莴笋-空心菜-莴笋的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6种改良剂对蔬菜产量、品质、养分的影响,以期为评价改良剂对退化土壤中的植株养分的利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改良剂处理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其中化肥配施生物质灰渣(NPKH)和化肥配施生物肥(NPKW)处理的蔬菜产量增幅最大。2)各处理较CK提高了蔬菜体内NO3--N含量,本试验中莴笋的硝酸盐含量符合GB/T15401规定,未对莴笋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而化肥配施改良剂比单施化肥(NPK)有利于降低莴笋中NO3--N含量,以NPKW处理最佳,较NPK处理下降了7.8%~63.0%。与单施化肥相比,NPKH处理提高了蔬菜氨基酸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3)NPKH处理的肥料农学利用率较高,可以有效提高莴笋中全磷、全钾含量,其中全钾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43.4%~58.9%;NPKH和NPKW处理在空心菜种植期间,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农学利用率较高,提高了空心菜对全氮、全磷、全钾营养元素的吸收量。研究表明化肥配施改良剂,特别是化肥配施生物质灰渣或生物肥可以提高蔬菜养分利用率,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硝酸盐的累积。
- 黄容高明叶夏伊汪文强刘彬彬刘江代文才
- 关键词:改良剂退化土壤作物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