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龙
- 作品数:30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被引量:5
- 2006年
-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 孙厚成吴慧芳侯秋菊刘绍龙
- 关键词: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生物多样性
- 四川省三个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及保护被引量:2
- 2003年
- 20 0 2年 7~ 9月 ,分别调查了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亚罗自然保护区和泗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在这三个保护区共采集鱼类 16种。其中 ,大风顶保护区 6种 ,米亚罗保护区 8种 ,泗耳保护区 7种。分析了各保护区鱼类的资源现状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 宋昭彬叶华刘绍龙岳碧松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
- 西南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 李嘉陈放刘兴年丁桑岚李克锋邓云何兴金李然李龙国王斌刘绍龙罗麟雷孝章周颂东彭清娥
- 该项研究建立了大型深水库水温模型,在得到了二滩水库实测资料良好验证的基础上,应用于大型水电工程——溪洛渡、锦屏一级、官地电站。该研究定量揭示了流域梯级开发对水温的累积影响,首次揭示了通过水库调度和叠梁门取水结构减免电站下...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
- 西藏蟾蜍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被引量:9
- 2011年
- 对西藏蟾蜍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消化道可以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肝脏和胰腺为消化腺。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黏膜层中含有许多胃腺,但胃腺的颈部和腺体部不明显。肌肉层发达,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缺失。在黏膜层的固有膜中有管状肠腺。肝脏分为左、中、右3叶,肝小叶界限不明显。胰腺中的腺泡由腺细胞围成。
- 曾麟刘绍龙王宁宁
- 关键词:消化道消化腺组织学
- 四川龙滴水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被引量:2
- 2005年
- 2004年8月对四川省松潘县龙滴水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资料记载,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于2目4科7属,其中8种属于中国特有种;爬行动物12种,隶属于1目4科9属,其中4种属于中国特有种;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的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丰富。
- 刘绍龙岳碧松何兴金戴波唐荣华
-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区系组成
- 泽陆蛙消化道组织学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泽陆蛙消化道各部分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泽陆蛙的消化道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各管壁都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食道黏膜层有皱褶和纤毛,无杯状细胞;胃黏膜层有杯状细胞和胃腺,黏膜下层有血管分布;小肠具绒毛、杯状细胞和肠腺,大肠皱褶少,杯状细胞也少。
- 陈丽莉刘绍龙
- 关键词: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
- 峨边黑竹沟植物区系研究(一)被引量:6
- 1996年
- 对黑竹沟植物进行了初步考察表明:该区产维管束植物116科352属约1100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2属约60种;裸子植物5科9属9种;被子植物95科321属约1000种.其区系成分主要以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
- 何明友张家藻刘绍龙李霞朱荃李勇
- 关键词: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
- 四川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被引量:2
- 2009年
- 2008年8月对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西藏齿突蟾、西藏蟾蜍、高原林蛙、倭蛙、高原蝮等5种标本,结合文献资料记载,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9种,隶属于2纲3目6科8属.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界成份为主,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
- 王宁宁刘绍龙曾麟岳碧松冉江洪宋昭彬张修月Ning-NingShao-LongBi-SongJiang-HongZhao-BinXiu-Yue
- 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动物调查特有种齿突
- 四川山鹧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扩增与序列分析被引量:7
- 2000年
- :参照人BDNF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引物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 ,从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rufipectus)基因组DNA中扩增到BDNF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序列长 736bp ,与人和鸡BDNF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84 % ,95% ,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与人和鸡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2 %和 98% .实验扩增并分析了四川山鹧鸪的BDNF基因 ,为四川山鹧鸪的保护和繁育提供了重要资料 .
- 杨光垚陈红卫杨玉华刘绍龙张志和张义正
- 关键词:PCR
- 中国小树蛙属一新种及海南冬季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被引量:6
- 2004年
- 20 0 4年 1月在海南省进行了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共获得 2 0种和l新种。在吊罗山采到小树蛙成体 ,与眼斑小树蛙P .ocellatusLiuandHu的体形、体色、鼓膜等特征相近 ,但有以下主要区别 :胫跗关节前伸超过吻端 ,额部有 2~ 3个银白色小斑点 ,背中部有一极明显的浅棕色椭圆形斑 ,腹面黄白色 ,前臂背侧具有 2~ 3条横纹 ,故将该蛙定为新种。
- 刘绍龙王力军吕顺清赵蕙车静吴贯夫
- 关键词:两栖纲树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