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花

作品数:18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8篇HIV/HC...
  • 7篇共感染
  • 6篇HIV/HC...
  • 5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TREG细胞
  • 4篇T细胞
  • 4篇病程
  • 4篇病程进展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癌
  • 3篇肝炎病毒
  • 3篇HCV
  • 3篇丙肝
  • 3篇丙型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人类白细胞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刘金花
  • 14篇张永宏
  • 12篇刘宁
  • 10篇赵艳
  • 8篇孙焕芹
  • 7篇乔桂芳
  • 7篇李昂
  • 5篇覃岭
  • 5篇王子康
  • 4篇徐杰
  • 3篇江娜
  • 2篇韩珍
  • 2篇王爽
  • 2篇闫惠平
  • 2篇罗娜
  • 2篇桥桂芳
  • 1篇刘珣
  • 1篇陈新月
  • 1篇刘秀红
  • 1篇孙坚萍

传媒

  • 4篇北京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第五届中国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 感染不同阶段病毒特异性T 细胞反应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不同阶段病毒特异性T细胞反应特征。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84例HBV感染者进行研究,分为急性乙型肝炎组(8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9例)、肝硬化组(17例)和HBV相关肝癌组(20例)。采用ELISPOT方法与磁珠细胞分选方法检测外周血中HBV特异性T细胞。结果(1)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HBV特异性T 细胞反应强度分别为(2067.00±1029.00) SFU/106 PBMCs、(288.50±57.69) SFU/106 PBMCs、(96.25±31.06) SFU/106 PBMCs、(71.47±14.26) SFU/106 PBMCs,急性乙型肝炎组病毒特异性T细胞反应最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急性乙型肝炎组中,HBV Core(C)蛋白诱导的T 细胞释放IFN-γ反应强度为(323.90±130.30) SFU/106 PBMCs,明显高于S蛋白、P蛋白及X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7);在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P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最强,为(127.20±54.42) SFU/106 PBMCs,其次为S蛋白、C蛋白、X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9)。(3)在肝硬化组和肝癌组,HBV X蛋白、P蛋白、S蛋白及C蛋白诱导的T细胞释放IFN-γ反应强度无明显差别,并且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结论 HBV感染者随着病情由急性乙型肝炎向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进展,病毒特异性T 细胞反应逐渐减低,不同的感染阶段病毒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覃岭赵艳王熠黄雁翔刘金花张永宏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
人类白细胞抗原-B特异性抗原表位Bw4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分子特异性抗原表位Bw4对HCV感染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有偿献血途径感染HCV的患者86例纳入研究,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HCVIgG和HCVIgM,实时RT—PCR检测患者血HCVRNA,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SSP—PCR)进行HIA分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列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86例HCV感染者中,BW4/4纯合子29例,占33.7%;BW4/6杂合子38例,占44.2%;BW6/6纯合子19例,占22.1%。Bw4/4纯合子、Bw4/6杂合子、BW6/6纯合子患者HCV RNA水平分别为(3.98±0.32)、(5.22±0.29)和(5.04±0.38)lg IU/mL,Bw4/4纯合子患者HCV RNA明显低于Bw4/6杂合子、Bw6/6纯合子组(t=2.821,P=0.0063;t=2.106,P=0.0407)。Bw4/4纯合子、Bw4/6杂合子、BW6/6纯合子HCV感染者中,自然清除率分别为58.6%、26.3%及21.0%,Bw4/4纯合子者HCV自发清除率明显高于Bw4/6杂合子、BW6/6纯合子患者(χ^2=7.135,P=0.008;χ^2=6.583,P=0.010)。携带Bw4/4纯合子抗原表位的HCV感染者发生病毒自发清除的可能性是Bw4/6杂合子及BW6/6纯合子的4.351倍(OR=4.351,95%CI:1.676~11.294)。结论携带Bw4/4纯合子的HCV感染者,病毒载量较低、病毒自发清除率较高,Bw4抗原表位对HCV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赵艳刘金花刘宁桥桂芳王爽李昂闫惠平张永宏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免疫显性表位病毒载量
HIV对HIV/HCV共感染患者丙型肝炎病程进展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HIV感染对HIV/HCV共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及免疫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28例HIV/HCV共感染者及12例HCV单独感染者。外周血生化检测及超声Fibro-Scan评估肝脏功能及纤维化程度,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外周血HCV病毒载量,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 HIV/HCV共感染组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76.16±81.248)U/L、(24.5071±8.194)g/L,明显高于HCV单独感染组[(27.4750±13.985)U/L、(16.9667±7.189)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9。HIV/HCV共感染组患者肝脏纤维化指标E值为5.9500~5.8250 Kpa,与HCV单独感染患者(5.1500~1.0500 Kpa)相比有升高趋势,P=0.077。HIV/HCV共感染者、HCV单独感染者HCV载量及病毒清除率分别为(6.4768~5.3434)lg copy/ml及32.14%、(1.6990~2.6815)lg copy/ml及75.00%,HIV/HCV共感染组HCV载量明显高于HCV单独感染组,HCV清除率低于HCV单独感染组,P值分别为0.012及0.032。HIV/HCV共感染组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为(7.4600%~2.2875%),高于HCV单独感染组(5.9650%~2.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并且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HCV载量具有明显相关性(ρ=0.350,P=0.027),而HCV载量与肝脏纤维化程度E值存在相关性(ρ=0.487,P=0.001)。结论 HIV/HCV共感染加速丙型肝炎病情进展,而Treg细胞与丙型肝炎病情进展相关。
刘金花孙焕芹赵艳孙焕焕乔桂芳徐杰刘宁覃岭李昂江娜张永宏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共感染
外周血趋化因子RANTES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分泌与表达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对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北京佑安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及乙肝病毒相关HCC患者47例。Luminex技术检测外周血清中趋化性细胞因子RANTES水平。结果HCC患者外周血RANTES水平[(23.27±21.16)ng/ml]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7.81±4.06)ng/ml]及乙肝肝硬化患者[(5.36±6.13)n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Ⅱ期患者外周血RANTES水平明显高于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94±25.94)ng/ml vs.(14.24±8.10)ng/ml,P=0.004]。RANTES预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进展为HCC的阈值为7.85 ng/ml,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72.5%。结论 HCC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RANTES水平明显增高,且HCCⅡ期患者RANTES水平明显高于Ⅰ期患者,可作为乙肝病毒相关HCC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
刘金花刘宁赵艳孙焕芹乔桂芳王子康徐杰李昂张永宏
关键词:肝细胞癌趋化因子
HCV对HIV/HCV共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HCV对HIV/HCV共感染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8月到北京佑安医院随访的HIV/HCV共感染者29例及HIV单独感染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HIV感染时间及感染方式、感染的HIV病毒亚型均具有可比性。外周血生化指标检测并采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评估肝脏功能及纤维化程度,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绝对计数。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IV/HCV共感染组ALT、AST及TBil水平分别为(76.16±81.25)U/L、(87.66±71.32)U/L、(14.21±9.56)μmol/L,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组[(27.74±20.63)U/L、(45.65±16.95)U/L、(10.26±3.2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5及0.046)。与HIV单独感染组相比,HIV/HCV共感染组Stiffness指数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9,P=0.080)。HIV/HCV共感染组HIV病毒载量(拷贝/ml)的对数值为3.66±0.97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组的3.02±0.90(t=2.251,P=0.030)。HIV/HCV共感染组、HIV单独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T/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374.25±185.48)/μl及(0.33±0.17)、(496.45±230.98)/μl及(0.46±0.27),HIV/HCV共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T/CD8+T细胞比例低于HIV单独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43。共感染组艾滋病发病率(27.59%)呈现出较HIV单独感染组(5%)高的趋势(P=0.063)。结论HCV促进HIV/HCV共感染者肝脏损伤,增强HIV复制,加剧机体免疫功能损伤,HCV可能加速HIV/HCV共感染者的病情进展。
刘金花赵艳孙焕芹刘宁乔桂芳王子康徐杰李昂张永宏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NK细胞和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NK细胞和Treg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入组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1例(初治组30例和无应答组11例)和健康对照(HC)者11例,初治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48周,无应答组给予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 mg·kg-1·d-1治疗72周;动态留取细胞和血清,进行HCV RNA、肝功能和NK细胞和Treg细胞的检测,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初治获得SVR者17例(56.7%),未获得SVR(nSVR)者13例;无应答组获得SVR者3例(27.2%),未获得SVR(RFP)者为8例(72.7%)。基线总体患者的NK细胞频率低于HC 组,Treg细胞频率高于HC组;同时抗病毒治疗疗程中,初治获得SVR者24周NK细胞频率较基线和4周明显增加,Treg细胞频率较基线和4周明显下降;同时初治nSVR者Treg细胞频率24周时较基线和4周明显升高;无应答组再治疗仍未获得SVR者无论NK细胞频率或者Treg细胞频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NK细胞频率的降低以及Treg细胞频率的增加与HCV慢性感染有关;抗病毒治疗后NK细胞及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抗病毒疗效:疗程中NK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Treg细胞频率的下降与疗效好有关。
陈晓云张永宏马丽娜金怡于海滨郑艳红刘宁刘金花王健陈新月
关键词:抗病毒药
Treg细胞对HIV/HCV共感染患者丙肝病程进展的影响
目的 讨HIV/HCV共感染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究对象为HIV/HCV共感染者28例及HIV单独感染者12例.外周血生化检测及超声Fibro-Scan评估肝脏功能及纤维化程度,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
刘金花
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最佳有效途径。近年来,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对肝癌的确诊、预后推测、疗效判断及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脱α-羧基凝血酶原(DCP)在预测肝癌预后方面可能优于AF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AFP的补充,能够大幅提高肝癌诊断的正确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高尔基Ⅱ型跨膜蛋白(GP-73)过表达发生在肝癌早期,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指标。凋亡早期蛋白(M30)可以作为监测癌细胞凋亡的重要生物标记。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D147抗原分子在多种癌组织包括肝癌中显著高表达。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爱英刘秀红张永宏赵元顺金伯旬刘金花孙莉波孙焕芹李宁
关键词:肝癌血清标志物AFP
HLA—B宽特异性抗原表位Bw4对HCV特异性T细胞反应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HLA-B分子宽特异性抗原表位Bw4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有偿献血途径感染HCV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进行HLA分型。采用ELISPOT技术观察HCV非结构蛋白NS3、NS4及NS5诱导T细胞分泌IFN-γ反应。结果86例HCV感染者中Bw4/4纯合子患者29例(33.7%)、Bw4/6杂合子患者38例(44.2%)、Bw6/6纯合子患者19例(22.1%)。Bw4/4纯合子、Bw4/6杂合子、Bw6/6纯合子HCV病毒载量分别为(3.98±0.32)Log(IU/m1)、(5.22±0.29)Log(IU/m1)、(5.04±0.38)Log(IU/m1),3组比较,HCV病毒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3)。24例患者进行HCV非结构蛋白(NS3、NS4、NS5)诱导T细胞分泌IFN-γ反应,Bw4/4纯合子组HCV特异性T细胞反应率为50%(5/10),反应强度中位数为70SFU/10。PBMC(0—2020SFU/10。PBMC),非Bw4/4纯合子组中,HCV特异性T细胞反应率为14.28%(2/14),反应强度中位数为0SFU/10。PBMC(0—200SFU/10。PBMC)。两组比较,Bw4/4纯合子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非Bw4/4纯合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前者HCV特异性T细胞反应频率高于后者,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69)。在Bw4/4纯合子组,HCV以NS5诱导的T细胞反应为主体,其反应频率为50%(5/10),非Bw4/4纯合子组,NS5反应频率仅为7.14%(2/14),两者比较差异接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携带Bw4/4纯合子HCV感染者,病毒载量较低,HCV特异性T细胞反应较强。Bw4可能通过增强HCV特异性T细胞免疫,进而产生对抗HCV复制的作用。
刘珣赵艳刘金花刘宁桥桂芳王爽李昂闫惠平张永宏
关键词:丙型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酶联免疫斑点技术T细胞免疫
外周血CD14^(high)CD16^+单核细胞在HIV/HCV重叠感染者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HIV/HCV重叠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HIV/HCV重叠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n=11)、肝纤维化组(n=12)和肝硬化组(n=7)。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及其亚群变化,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检测肝纤维化情况。比较单核细胞各亚群在不同程度肝损伤中的差异,并对HIV/HCV重叠感染患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数与肝纤维化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IV/HCV重叠感染患者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单核细胞CD14low CD16+和CD14high CD16+亚群显著增多(P=0.047,P=0.018)。HIV/HCV重叠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单核细胞各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P=0.812)。HIV/HCV重叠感染患者CD14high CD16+单核细胞与肝纤维化情况存在正性线性相关,方程成立,并且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8),方程似然比(r 2)0.45。结论:HIV/HCV重叠感染患者CD14high CD16+单核细胞增高有可能是肝损伤加重的原因之一。
韩珍孙焕芹赵艳刘金花刘宁张永宏
关键词:单核细胞肝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