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璟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调停
  • 1篇需求方
  • 1篇讨价还价
  • 1篇讨价还价模型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优势
  • 1篇华夷
  • 1篇华夷观
  • 1篇华夷观念
  • 1篇华夷秩序
  • 1篇供给方
  • 1篇国际调停
  • 1篇国际秩序
  • 1篇安全管理
  • 1篇冲突管理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4篇卢璟
  • 2篇陈冲

传媒

  • 2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国际政治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华夷观念与文化优势被引量:2
2008年
蕴涵在古代东亚朝贡体系中的国际秩序理念,是华夏伦理性政治秩序的自然扩展,主要不是靠武力维系,而是依靠华夏"礼仪,"即政体组织形态、儒家理念、法律体系的吸引力,形成非强制性的"天下秩序"。华夷观念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文化优越感,既贬低其他民族又有较强包容性。能否像过去那样提供文明的标准并且被周边国家认同,则是中国能否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关键。
卢璟
关键词:华夷观念华夷秩序国际秩序
国际调停发生的讨价还价模型:一种定量检验被引量:4
2012年
国际冲突是否经历调停是由调停的供给方(即调停者)和需求方(即争端方)共同决定的。与既有大多数研究强调影响调停发生的"深层原因"不同,作者借鉴理性主义解释视角,着重关注影响调停发生的"即时原因",即将调停的发生视为需求方讨价还价成功的结果。根据理性主义的解释,影响需求方讨价还价结果的主要障碍有私有信息(包括故意误传私有信息)、承诺问题和议题不可分割性三种,而第三方调停者的干预可以帮助需求方克服这三种障碍,从而增加调停发生的可能性。作者使用"国际危机行为"和"国际冲突管理"两个数据库数据,运用统计方法检验了调停发生的讨价还价模型。统计结果表明,当影响需求方之间讨价还价结果的三种问题得到有效管理时,国际冲突更容易经历调停。
卢璟陈冲
关键词:调停讨价还价模型
国际危机调停的供需因素(1918—2001)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利用国际危机行为数据库(ICB)记录的国际危机事件,用定量研究方法从危机双方(需求方)和第三方调停者(供给方)的视角考察了一系列可能影响调停供需双方参与调停意愿的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危机调停是由供需双方因素共同决定的,相比之下供给方的意愿对调停发生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发现,影响危机双方是否请求或接受调停的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方对彼此实力对比的计算,而影响供给方提供调停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危机产生的负外部性。这种负外部性的"外溢"效应使得与危机双方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第三方具有提供调停的强烈动机。本文作者认为,危机产生的负外部性虽然有可能增加第三方提供调停的意愿,但这种意愿很有可能因潜在调停者之间的"搭便车"问题而降低。
陈冲卢璟
关键词:调停供给方需求方
轴心威慑:地区安全管理中的强制方法
2009年
作为威慑理论的新发展,轴心威慑理论提出新的研究议题,即如何以威慑的方式维持地区和平。轴心威慑的成败在于力量的分布,从理论模型上说,只要存在三方,一方处于轴心地位就可以实施威慑。传统的威慑是以保证本国(威慑盟友)的安全为目标,轴心威慑则是以维护地区和平为目标,其创新之处在于其运用威慑的新方式,即用威慑阻止两个敌对国家的相互攻击。
卢璟
关键词:冲突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