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青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产儿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 1篇药敏
  • 1篇药敏情况
  • 1篇药敏情况分析
  • 1篇药敏特点
  • 1篇早产儿呼吸
  • 1篇早产儿呼吸窘...
  • 1篇早产儿脑室周...
  • 1篇溶血
  • 1篇溶血病
  • 1篇三联活菌
  • 1篇双歧杆菌
  • 1篇双歧杆菌三联...
  • 1篇痰标本
  • 1篇头颅
  • 1篇头颅B超

机构

  • 4篇徐州市妇幼保...

作者

  • 4篇卢青
  • 3篇王建梅
  • 2篇丁玉红
  • 2篇刘松林
  • 2篇邓晓毅
  • 2篇庞永红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抗感染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某院儿科细菌性肺炎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细菌性肺炎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3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分析患者痰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结果:6年间13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3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5株(占79.5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27株(占20.4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10.00%),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结论:医院细菌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了解其敏感药物种类的前提下进行经验性用药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用药的正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卢青王建梅石祥奎张静
关键词:细菌性肺炎药敏特点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 079例早产儿于生后48~72 h做头颅B超检查,用列联表法调查早产儿PIVH发生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和窒息之间的关系。结果:(1)2011年全年该院早产儿PIVH发生率为63.3%,其中Ⅰ级546例(79.9%),Ⅱ级122例(17.9%),Ⅲ级15例(2.2%)。大部分病例没有临床表现。(2)随着胎龄、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的降低,PIVH的发生率升高(P<0.01)。34~36 w、31~33 w和28~30 w三组早产儿PIVH发生率分别为60.6%、66.7%和75.0%;体重大于2 500 g、1 500~2 500 g和小于1 500 g三组早产儿PIVH发生率分别为56.2%、65.0%和80.2%;无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早产儿PIVH发生率分别为57.2%和82.0%,重度窒息组高达88.9%。结论:(1)早产儿PIVH发生率高,建议所有早产儿应早期监测头颅B超。(2)早产儿PIVH发生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和窒息密切相关。
庞永红王建梅卢青邓晓毅刘松林丁玉红
关键词: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头颅B超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光疗、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ABO溶血的疗效。方法对78例ABO溶血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照蓝光及丙种球蛋白静滴;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2小时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均下降,实验组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ABO溶血病有疗效。
卢青
关键词:双歧杆菌ABO溶血病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 079例早产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RDS相关的因素。结果:(1)早产儿RDS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下降而升高,35~36周早产儿RDS发生率为3.29%,小于28周上升为81.63%;大于2 500 g早产儿RDS发生率仅4.15%,小于1 000 g上升为100%(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生期窒息、双胎或多胎、妊高征、胎膜早破为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围生期窒息与RDS的发生最密切(OR依次为15.112、2.140、1.060、0.538,P<0.05)。结论:早产儿RDS的病因复杂,除胎龄和体重外,围生期窒息是早产儿发生RDS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庞永红王建梅卢青邓晓毅刘松林丁玉红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