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中远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禅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中学生
  • 3篇综合征
  • 2篇登革热
  • 2篇学生卫生
  • 2篇伊蚊
  • 2篇诱蚊诱卵器
  • 2篇缺陷综合征
  • 2篇中小学生卫生...
  • 2篇卫生保健
  • 2篇卫生保健服务
  • 2篇小学生
  • 2篇小学生卫生
  • 2篇媒介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综合...
  • 2篇获得性
  • 2篇获得性免疫
  • 2篇获得性免疫缺...

机构

  • 11篇佛山市禅城区...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佛山市疾病预...

作者

  • 12篇叶中远
  • 6篇杨国
  • 6篇何炳欣
  • 5篇邵昭明
  • 4篇郭志强
  • 4篇张珊珊
  • 3篇郝元涛
  • 3篇梁超斌
  • 3篇傅秋龙
  • 2篇李荣彪
  • 2篇李锦清
  • 2篇林立丰
  • 2篇温卫东
  • 2篇游巨荣
  • 2篇郑思海
  • 1篇梁飞琼
  • 1篇周慧东
  • 1篇周慧东
  • 1篇曹晓鸥
  • 1篇黄祖星

传媒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校医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年份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佛山市禅城区2005-2006年艾滋病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2005-2006年HIV/AIDS流行状况,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禅城区2005-2006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禅城区2005-2006年共发现HIV/AIDS208例,其中艾滋病患者26例。在208例HIV/AIDS中,男女性别比为7∶1。20~39岁的中青年占85.58%;职业以无业、农民及民工为主,占82.21%;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占54.81%;其次为性接触传播,占18.27%,首次发现本地男同性恋者感染HIV。地区分布以外地流动人员为主,共200例,占96.15%;本区户籍8例,占3.85%。结论禅城区的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静脉吸毒和性接触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流动人员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采取更为适当的行为干预措施,促使高危人群改变其高危行为,减少危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杨国何炳欣叶中远梁超斌郭志强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
2004~2005年禅城区小学水痘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小学水痘疫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小学水痘疫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4~2005年禅城区小学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4~2005年禅城区小学共报告水痘疫情9起,报告病例408例,平均罹患率为16.13%,其中发生在2004年的有4 起,发生在2005年的有5起.疫情累及多个班级的有4起,以旧城区学校为主. 结论 2004~2005年禅城区小学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水痘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学校引成流行,做好对患病学生的隔离工作是预防控制学校水痘流行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叶中远何炳欣梁超斌杨国郭志强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尝试用新型的诱蚊诱卵器法取代传统的布雷图指数(BI)调查。方法诱蚊诱卵器法。同时进行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调查。结果212月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可诱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为0.21~22.64,平均7.88;BI、CI、HI分别为0.18-12.13、0.30-18.52和0.12~7.01,白纹伊蚊成蚊高峰期出现在8月。每个阳性诱蚊诱卵器诱获白纹伊蚊最多4只,最少1只,平均1.2只;每只白纹伊蚊产卵最多156粒,最少2粒,平均20.58粒。结论诱蚊诱卵器法比BI调查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预警性,可用于登革热媒介监测。
游巨荣郑思海李锦清叶中远李荣彪林立丰黄昱赖培华
关键词:诱蚊诱卵器白纹伊蚊登革热媒介
佛山市禅城区2007年与2004年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流行特点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中学生伤害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对佛山市禅城区6所中学2196名和193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有多种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呈下降趋势,包括交通违规、打架、言语暴力、躯体暴力、被强行索要财物、心情郁闷,但报告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中学生部分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及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邵昭明郝元涛叶中远张珊珊傅秋龙刘瑞萍
关键词:暴力自杀
佛山市禅城区2007与2004年中学生物质滥用和精神成瘾行为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邵昭明郝元涛叶中远张珊珊温卫东刘瑞萍
关键词:物质相关性障碍精神卫生
佛山市城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应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93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多种健康危险行为普遍流行,其中以到非安全场所游泳(10.8%)、节食减肥(19.4%)、长时间上网(15.4%)、长时间玩游戏(15.8%)的报告率较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多种健康危险行为受性别、年级、学习成绩、住校、家庭构成、学校类型等因素影响。结论应根据中学生特征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危险行为发生。
邵昭明郝元涛张珊珊叶中远傅秋龙刘瑞萍
关键词: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佛山市禅城区2002~2004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防制策略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佛山市禅城区2002~2004年HIV/AIDS流行状况,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和对策. 方法对禅城区2002~2004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禅城区2002~2004年共发现HIV/AIDS 165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例.2002~2004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6%(22/1 413)、2.48%(38/1 531)、4.10%(54/1 318).在165例HIV/AIDS中,男女性别比为9∶1;21~40岁的中青年占87.88%;无业人员占78.78%.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占83.64%;其次为性接触传播,占13.94%.地区分布以外地流动人员为主,本区户籍11例,仅占6.67%. 结论佛山市禅城区的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近几年呈持续上升趋势,静脉吸毒和性接触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今后应尽快采取更为适当的行为干预措施,促使高危人群改变其高危行为,减少危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何炳欣杨国叶中远郭志强周慧东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
佛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03年
目的 了解佛山市SARS流行状况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佛山市各区报告的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佛山市共发现SARS病例 2 5例 ,死亡 1例 ;发病率为 0 .74 / 1 0万 ,病死率为 4 .0 % ;经回顾调查 ,在2 0 0 2年 1 1月 1 6日发现首例SARS病例 ,此后陆续出现续发感染病例 ;发病高峰出现在 2 0 0 3年 1月份 ;病例以青壮年为主 (2 0~ 39岁 ) ,占 5 6 .0 % ;职业以医务人员为主 ,占 2 4 .0 % ,其次为食品从业人员 ,占 2 0 .0 %。结论 佛山市SARS疫情表现为家庭聚集和医务人员聚集现象。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何炳欣黄祖星叶中远杨国周慧东曹晓鸥郭志强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禅城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禅城区人群肠道寄生虫尤其肝吸虫的感染情况,探索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方式、途径等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寄生虫卵。结果共调查1141人,查出肠道寄生虫4种,感染总人数310人,感染率为27.17%(310/1141),其中感染肝吸虫、蛔虫、钩虫、鞭虫人数分别为283人、14人、10人和3人,感染率分别是24.8%、1.23%、0.88%、0.26%。男女感染率分别是31.51%、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26,P〈0.01)。未成年组(〈10岁,≥10岁、〈20岁)与成人组(≥20岁)感染率分别为10.38%、3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7.94,P〈0.01)。不同居委会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Х^2=99.57,P〈0.01)。结论禅城区人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以肝吸虫为主,感染情况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因素相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卫生意识、改变生活、饮食习惯是控制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措施。
梁超斌叶中远何炳欣杨国郭志强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
佛山市禅城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分析
2005年
目的分析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状况,为流动儿童计免管理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抽样调查和免疫接种监测专报系统资料,了解分析免疫接种情况.结果报告接种率只反映部分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流动儿童'五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85%以上,但0~5岁流动儿童现场调查接种率为76.4%,均低于常住儿童'五苗'接种率.儿童麻疹发病以流动儿童发病为主,为67.8%.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与对策,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流动儿童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
梁飞琼叶中远何炳欣杨国汤有贤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