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学民

作品数:322 被引量:1,311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4篇期刊文章
  • 5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7篇理学
  • 98篇动力工程及工...
  • 38篇机械工程
  • 36篇电气工程
  • 21篇化学工程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经济管理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7篇风机
  • 41篇轴流
  • 36篇轴流风机
  • 34篇活性剂
  • 33篇数值模拟
  • 33篇值模拟
  • 27篇液滴
  • 25篇液膜
  • 25篇铺展
  • 25篇气动
  • 25篇锅炉
  • 25篇发电
  • 22篇燃煤
  • 21篇太阳能
  • 18篇燃烧
  • 18篇基底
  • 16篇气动性能
  • 15篇噪声
  • 15篇发电系统
  • 12篇稳定性

机构

  • 314篇华北电力大学
  • 9篇华北电力科学...
  • 7篇教育部
  • 5篇国网浙江省电...
  • 3篇河北省电力研...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杭州意能电力...
  • 2篇西北电力设计...
  • 2篇中国城市建设...
  • 2篇佳木斯电机厂
  • 2篇河北省电力研...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河北省电力勘...
  • 1篇江西省电力设...
  • 1篇陕西铁路工程...
  • 1篇国核电力规划...
  • 1篇华能邯峰电厂
  • 1篇国网邯郸供电...

作者

  • 321篇叶学民
  • 223篇李春曦
  • 40篇阎维平
  • 27篇王松岭
  • 16篇童家麟
  • 15篇李新颖
  • 14篇王佳
  • 13篇高正阳
  • 12篇尹攀
  • 11篇祁成
  • 10篇郑楠
  • 9篇王欢
  • 9篇马少栋
  • 8篇赵振宁
  • 7篇沈雷
  • 7篇李加护
  • 7篇梁秀俊
  • 7篇王晶晶
  • 6篇张润盘
  • 6篇李俊

传媒

  • 35篇华北电力大学...
  • 31篇动力工程学报
  • 2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2篇电力科学与工...
  • 16篇物理学报
  • 1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0篇系统仿真学报
  • 10篇计算物理
  • 8篇化工学报
  • 7篇流体机械
  • 6篇汽轮机技术
  • 5篇太阳能学报
  • 5篇力学学报
  • 5篇动力工程
  • 5篇热力发电
  • 5篇锅炉制造
  • 4篇发电设备
  • 4篇化工进展
  • 4篇华北电力技术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7篇2023
  • 20篇2022
  • 16篇2021
  • 11篇2020
  • 11篇2019
  • 22篇2018
  • 12篇2017
  • 16篇2016
  • 22篇2015
  • 17篇2014
  • 36篇2013
  • 22篇2012
  • 17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3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带有高效导流带的旋风分离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高效导流带的旋风分离器,其设备主要包括螺旋形导流带(1)和分离器主体(2),烟气在旋风分离器(2)圆筒部分中受特殊布置的螺旋形导流带(1)引导进行流动。烟气入口(3)截面长度为0.5D<Sub>0</...
叶学民乔晨吕昌睿李莎莎李春曦
分离压/结合压作用下的活性剂液滴演化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当含活性剂液膜厚度小于100nm时,分子间力表现出的分离压或结合压效应将对其演化特征及去润湿特性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可溶性活性剂液滴的铺展历程,采用润滑理论建立了液膜厚度、活性剂表面浓度和内部浓度的演化模型,模拟了正负体系中受分离压或结合压影响的液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分离压可促进正体系下的液滴稳定铺展,并抑制去润湿现象的发生;而负体系下,分离压则加剧不稳定性,并改变Marangoni负效应对液滴演化的影响。正体系下液滴受结合压作用呈现不稳定特征,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破断;结合压对负体系下的液滴演化影响与分离压作用相似,具有促进液滴不稳定演化的作用。
叶学民姜凯李春曦
关键词:液滴铺展
液膜表面波在切应力作用下的线性稳定性被引量:4
2007年
基于液膜表面的力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在切应力作用下表征沿倾斜壁面下降液膜流动特性的O-S方程。利用摄动方法,求得了液膜表面波扰动的无量纲流函数扰动和波速表达式,分析了切应力、雷诺数和波数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切应力是影响液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向切应力起不稳定性作用,反向切应力起稳定性用;液膜表面波的稳定性随雷诺数增大逐渐减弱;反向切应力使临界雷诺数增大、扰动增长率减小,同向切应力则起相反作用;表面波扰动的传播速度与波数有关,长波的传播速度低于短波,同向切应力使其传播速度增大,反向切应力使其减小。
叶学民张润盘王松岭
关键词:液膜表面波
600MW机组热耗率可视化计算程序的开发与应用
2005年
 根据国家标准GB8117-87与国际最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计算公式,采用反平衡方法推导国产600MW汽轮机组热耗率的计算关系式,并以此编制可视化程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汽轮机厂家提供的热力特性参数吻合较好,对电厂热力测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赵泽光柳青叶学民殷立宝
关键词:热耗率计算程序热力性质平衡方法关系式力测试
新能源辅助燃煤混合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发电模式可有效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建立了由太阳能、生物质能组成的辅助系统作用于加热器汽侧的热经济性分析模型,以300MW和600MW机组为例,对辅助系统分别作用于回热系统高加侧和低加侧时混合发电系统减排CO2及降低燃煤成本等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0MW机组节能减排潜力高于600MW机组;辅助系统作用于高加侧的热经济性高于低加侧;作用于1号高加时,混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最好;完全排挤汽轮机抽汽工况下,热经济性指标达最大值,CO2减排节约成本达2 001.56万元/年,并随标准煤价格升高,煤炭节约成本增大,当标准煤价格为1 000元/t时煤炭节约成本达3 294.11万元/年。
叶学民王佳李春曦
关键词:新能源热经济性分析节能减排
一种生物质与太阳能辅助燃煤的联合发电系统
一种生物质与太阳能辅助燃煤的联合发电系统,它包括燃煤锅炉发电系统和串联辅助系统,其中,燃煤锅炉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和依次串联的凝汽器、凝结水泵、多级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多级高压加热器、燃煤锅炉和汽轮机,其中,凝汽器...
李春曦叶学民祁成王欢马少栋
文献传递
二维剪切液膜流表面波的线性稳定性特征被引量:1
2009年
当气液界面存在气流剪切作用时,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液膜流动的水动力学特征和流动稳定性。基于层流剪切液膜流动的稳态解,分析了切应力对液膜流动状态的影响。采用积分法,建立了沿倾斜壁面下降的二维剪切液膜流表面波扰动演化方程,模型中包含界面切应力、雷诺数、波数和倾角等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行波和惯性波的波速受均雷诺数和切应力的影响;同向切应力为不稳定性因素,逆向切应力的稳定性影响与雷诺数有关;同向切应力使临界雷诺数减小,逆向切应力使其增大,切应力对临界雷诺数的影响在不同倾角下也有所不同。
李春曦王松岭叶学民闫俊刚
关键词:切应力
一种可再生能源辅助燃煤的混合发电系统
一种可再生能源辅助燃煤的混合发电系统,它包括燃煤锅炉发电系统和并联辅助系统,其中,燃煤锅炉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和依次串联的凝汽器、凝结水泵、多级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多级高压加热器、燃煤锅炉和汽轮机,其中,凝汽器的入...
叶学民祁成李春曦马少栋王欢
文献传递
混合发电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的通用矩阵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生物质与太阳能辅助燃煤混合发电系统是缓解煤炭资源紧张、有效实现电厂节能减排的一种新型混合发电模式。以热平衡方程为基础,以矩阵方程为数学依据,建立了混合发电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的通用矩阵模型。该通用模型全面反映了辅助系统的引入及各项辅助汽水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适用于混合发电系统及传统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计算,使系统整体及局部计算更加清晰简单,通用性强且易实现计算机程序化。以某引进600MW机组为例,利用所建通用矩阵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机组采用混合发电模式时的热经济性和特点,当辅助系统分别作用于整个低压级和高压级控制单元时,混合发电系统的汽轮机装置效率可提高0.34%和1.45%。
叶学民祁成李春曦
关键词:混合发电热经济性
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行为对硅油-水界面性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
2022年
采用耗散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氨基修饰的表面活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羧基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硅油-水界面上的自组装行为,通过分析油-水界面性质(界面厚度和界面张力)和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回转半径),探讨了活性剂质量分数ω_(S)和纳米颗粒质量分数ω_(N)等对界面性质的影响,阐明了自组装过程中界面性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自发组装成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当ω_(S)=0.005~0.2时,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可有效降低界面张力;而在ω_(S)=0.2~0.5时,该组装行为使界面张力随ω_(S)而提高。当ω_(S)=0.2时,活性剂的回转半径最大、随时间波动最小,表明活性剂分子被拉伸效果更明显,此时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活性剂结构对界面张力影响较大,活性剂链长在8~17时,端氨基占比较大,即链长最短时,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界面厚度最大。当纳米颗粒直径在2.44~12.21Å(1Å=0.1nm)时,界面张力随颗粒直径增大而降低;当ω_(N)=0.0165625~0.1325时,界面张力随ω_(N)而提高。当活性剂与颗粒的作用参数在9~21时,作用参数对界面性质无影响。
宋超叶学民李春曦
关键词:自组装分子模拟表面活性剂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