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忠明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空军都江堰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氧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理指标变化
  • 1篇缺氧
  • 1篇卫勤保障
  • 1篇习服
  • 1篇军事
  • 1篇军事训练
  • 1篇抗荷
  • 1篇急性高原
  • 1篇急性高原反应
  • 1篇检测仪
  • 1篇高原习服
  • 1篇高原驻训
  • 1篇官兵
  • 1篇富氧
  • 1篇部队官兵

机构

  • 4篇空军都江堰航...
  • 4篇成都军区空军...

作者

  • 4篇叶忠明
  • 3篇庞斌
  • 3篇金国辉
  • 2篇李韩斌
  • 2篇张磊
  • 1篇张永超
  • 1篇王敏
  • 1篇郑挺

传媒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人民军医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富氧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富氧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急性高原反应(AMS)的效果。方法:将AMS 28例随机分成富氧联合运动训练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处于自然低氧环境中,不进行运动训练;观察组分别在26.0%、24.5%、23.0%和21.5%的富氧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各1天;观察比较两组训练期间和训练结束后第1天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O2)水平和AMS评分。结果:训练第1天,观察组HR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训练期间及训练结束后第1天SBP和DBP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SO2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训练期间和训练后第1天AMS评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氧联合运动训练可有效减轻AMS症状,缩短习服时间。
叶忠明李韩斌张红军庞斌赵昌斌
关键词:富氧急性高原反应
基于富氧环境的高原习服训练中心的设计与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基于富氧环境的高原习服训练中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海拔3570 m利用分子筛制氧机供氧和自动供氧控制系统,模拟较低生理等效高度,建立习服训练中心。将24名男性急性高原反应(AMS)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2人。训练组在O2含量分别为26.0%、24.5%、23.0%和21.5%的富氧环境中进行运动训练各1 d;对照组处于自然低氧环境中,不进行运动训练。将训练组训练期间和训练结束后1 d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AM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值进行比较。结果训练组进入习服训练中心训练后,血氧饱和度有所改善,训练1~4 d和训练后1 d,AMS评分分别为2.08±1.17、1.67±0.65、1.50±0.79、1.33±0.89、0.58±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0.08、5.58±0.09、4.50±1.17、3.92±0.09、3.42±0.7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高原习服训练中心通过阶梯式调节生理等效高度并进行运动训练,能及时缓解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缩短习服时间。
李韩斌金国辉叶忠明张红军庞斌冯川
关键词:低氧
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训练对高原习服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9
2011年
急性高原反应是部队进驻高原后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原因。部队官兵提前进行缺氧训练,对促进习服高原缺氧环境,缩短适应调整时间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航空兵部队某部进驻高原驻训前,利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对部分飞行员和地面官兵进行适应性缺氧训练,以观察高原习服效果。
张永超金国辉叶忠明张磊庞斌张红军陈学庚刘彬
关键词:高原习服缺氧
地导部队官兵高原驻训生理指标变化及卫勤保障启示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总结地导官兵高原驻训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探讨地导官兵高原驻训卫勤保障措施。方法连续20d对高原驻训地导官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对卫勤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地导官兵高原驻训途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到达海拔3570m驻地后,前1~2 d驻训官兵的血压、心率较进驻高原前明显升高,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反应;3~7d后随着官兵对高原环境的逐渐适应,血压、心率开始逐渐下降趋于稳定,血氧饱和度逐渐开始上升,急性高原反应症状逐渐消失。提出了地导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措施,进驻前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强化卫勤保障力量、严格进行身体筛查、科学开展耐缺氧训练、加强药品器材配备;进驻途中做好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进行常见疾病防治、预防和处理急性高原反应、加强环境和饮食饮水卫生监督、做好医疗后送协调和准备;进驻后指导官兵科学用氧、做好高原疾病防护、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饮食饮水监管、加强心理调适和干预。结论提出的保障措施有效针对地导官兵高原驻训身体变化特点,确保了卫勤保障任务的完成。
张磊金国辉张红军郑挺王敏叶忠明
关键词:生理指标军事训练卫勤保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